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29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转运护具包括护具机构,所述护具机构包括用于脖颈固定的颈托组件、用于背部限位的后背撑托组件、用于连接颈托组件和后背撑托组件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腰部限位的卡腰组件以及用于腹部防护的腹部防护组件;腹部按压组件,用于腹部伤口按压,所述腹部按压组件与所述腹部防护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颈托组件、后背撑托组件、卡腰组件、腹部防护组件的一体设置,并结合腹部按压组件的设置,解决了腰部护具、颈托单独操作的弊端,操作简单、便捷,有利于验伤工作的快速开展,避免造成伤员的二次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


技术介绍

1、在自然灾害、车祸等环境因素下会导致伤员上半身受伤,一般表现在腹部和颈部等位置,救护时,一般会将伤员仰卧于床上或者担架上,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般需要对伤员进行验伤,从而方便针对性的治疗。

2、当腹部受到严重创伤时,医护人员一般会先将伤员腹部撕裂的外伤通过棉垫伤口覆盖,并通过多层纱布缠绕于腰部或者胶带粘贴固定,再通过护具将腰部限位,并将绑带束缚于腰部,以保证腹部以及腰部不会在搬运过程中二次损伤,然而在进行纱布缠绕和束缚绑带时,需要翻动或者抬起伤员腰部,在此过程中,会因医护人员操作而造成伤员腹部疼痛,如操作失误,也会造成腰部的二次损伤,同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3、在处理好腰部防护时,会对上半身其他部位进行验伤,一般需要伤员从仰卧位变侧卧位,以便对医护人员检验,因护具与伤员身体贴合,在侧身时,如医护人员操作失误或者不小心按压至腹部,易造成伤口或者其他部位疼痛,同时,在侧身过程中,需要保证伤员脖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患者颈椎损伤的情况下侧身而造成颈椎伤情加重,医护人员一般需要一手托着伤员头部、一手托着伤员腰部进行翻动,如医护人员操作失误或者两手臂使力不相同,易造成颈椎伤情的加重。

4、在确认脖颈受伤时,一般会采用颈托对伤员颈部进行限定,现有的颈托一般是通过魔术贴将前颈托和后颈托固定,安装时需要同时操作两侧的魔术贴,不然易造成前颈托和后颈托易脱落,安装较为不便,同时,在对脖颈进行检查时,如将魔术贴解除,前颈托和后颈托就会分离,无法持续对脖颈进行撑托,起不到防护作用。

5、通过上述,可以发现现有的腰部护具、颈托都是单独操作的,会使得医护人员操作时间变长,且不易安装,不利于验伤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以解决现有的腰部护具、颈托都是单独操作的,会使得医护人员操作时间变长,且不易安装,不利于验伤工作的快速开展,只能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防护,且在操作过程中,易造成伤员的二次受伤,同时,在使用腰部护具和脖颈护具时,存在防护缺失的弊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包括护具机构,所述护具机构包括用于脖颈固定的颈托组件、用于背部限位的后背撑托组件、用于连接颈托组件和后背撑托组件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腰部限位的卡腰组件以及用于腹部防护的腹部防护组件;腹部按压组件,用于腹部伤口按压,所述腹部按压组件与所述腹部防护组件相连接。

4、可选地,所述颈托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后颈托部件和前颈托部件;所述后颈托部件包括相连接的后托弧板和一对翻边弧板,所述后托弧板上设置有第一弱化槽,所述翻边弧板上开设有一对弱化孔,所述弱化孔的上方以及下方均设有开设于所述翻边弧板外壁上的第四弱化槽,所述后托弧板和所述翻边弧板的内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前颈托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翻边弧板外端上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内卡接有橡胶塞,一对所述橡胶塞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托弧板,所述前托弧板的两端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5、可选地,所述后背撑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托弧板底端的一对肩胛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加强筋,所述肩胛骨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后腰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肩部贴合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腋下托板。

6、可选地,所述肩胛骨托板、所述后腰部托板均开设有第一工艺孔,所述后腰部托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7、可选地,所述卡腰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腋下托板一端的侧腰部卡板,所述侧腰部卡板与所述腋下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弱化槽,所述侧腰部卡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8、可选地,所述腹部防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侧腰部卡板一端的腹前弧形护板,一对所述腹前弧形护板对称设置,所述腹前弧形护板与所述侧腰部卡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弱化槽,所述第三弱化槽与所述第二弱化槽均呈纵向设置,一侧的所述腹前弧形护板的一端外侧壁开设有一对j形槽,所述j形槽内卡接有j形块,所述j形块与另一侧的所述腹前弧形护板固定连接,一对所述腹前弧形护板上共同开设有第一滑孔和多个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孔呈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滑孔与所述第二滑孔呈十字交错。

9、可选地,所述腹部按压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外壳、按压单元、橡胶圈和增补单元,所述橡胶圈卡接于所述第一滑孔内。

10、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橡胶圈内的筒体,所述筒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滑孔;所述按压单元包括贯穿于所述筒体上的t形杆,以及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圆环下方的一对滑槽,所述t形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筒体内部顶壁相抵触的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孔相适配,所述t形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的底部相抵触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筒体内部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于所述内螺纹筒上的弹簧,所述t形杆通过贯穿孔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圆环且与所述内螺纹筒内壁螺接,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拧把手;所述增补单元包括开设于所述橡胶圈内的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设置有固定其内壁上的一对固定圆环,一对所述固定圆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补弹片,所述增补弹片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安装槽外壁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按压板包括相连接的圆形板和一对长板,所述圆形板的底端呈凹形状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增补弹片包括相连接的一对u形弹性段、一对弧形段和连接段,所述u形弹性段与所述固定圆环固定连接。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颈托组件,实现了基本的脖颈撑托以及限定,同时,通过便捷地安装、拆卸设置,以便于对伤员脖颈检查,并且在检查过程中能持续的对伤员脖颈进行防护,进一步地避免了检查时造成脖颈的二次伤害。

15、通过后背撑托组件和卡腰组件的配合设置,并结合颈托组件使用,实现了对伤员背部脊椎、腰部两侧进行限定,使脊椎、腰部和脖颈处于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加强了对伤员的上半身防护,也避免了医护人员翻动伤员侧卧时因操作失误而造成颈椎、腰椎等部位伤情加重的情况发生。

16、通过腹部防护组件、腹部按压组件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对腹部进行保护,避免了护具与身体贴合时误按腹部而造成损伤,同时,可对伤口另行覆盖与按压,操作简单、便捷,避免了复杂的操作过程以及侧身时触碰腹部或者其他碰撞腹部而造成伤员疼痛的情况发生。

17、通过颈托组件、后背撑托组件、卡腰组件、腹部防护组件的一体设置,并结合腹部按压组件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具机构,所述护具机构包括用于脖颈固定的颈托组件、用于背部限位的后背撑托组件、用于连接颈托组件和后背撑托组件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腰部限位的卡腰组件以及用于腹部防护的腹部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后颈托部件和前颈托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撑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托弧板底端的一对肩胛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加强筋,所述肩胛骨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后腰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肩部贴合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腋下托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胛骨托板、所述后腰部托板均开设有第一工艺孔,所述后腰部托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腰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腋下托板一端的侧腰部卡板,所述侧腰部卡板与所述腋下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弱化槽,所述侧腰部卡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防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侧腰部卡板一端的腹前弧形护板,一对所述腹前弧形护板对称设置,所述腹前弧形护板与所述侧腰部卡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弱化槽,所述第三弱化槽与所述第二弱化槽均呈纵向设置,一侧的所述腹前弧形护板的一端外侧壁开设有一对J形槽,所述J形槽内卡接有J形块,所述J形块与另一侧的所述腹前弧形护板固定连接,一对所述腹前弧形护板上共同开设有第一滑孔和多个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孔呈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滑孔与所述第二滑孔呈十字交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按压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外壳、按压单元、橡胶圈和增补单元,所述橡胶圈卡接于所述第一滑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橡胶圈内的筒体,所述筒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滑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包括相连接的圆形板和一对长板,所述圆形板的底端呈凹形状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弹片包括相连接的一对U形弹性段、一对弧形段和连接段,所述U形弹性段与所述固定圆环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具机构,所述护具机构包括用于脖颈固定的颈托组件、用于背部限位的后背撑托组件、用于连接颈托组件和后背撑托组件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腰部限位的卡腰组件以及用于腹部防护的腹部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后颈托部件和前颈托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撑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托弧板底端的一对肩胛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加强筋,所述肩胛骨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后腰部托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肩部贴合板,所述肩胛骨托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腋下托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胛骨托板、所述后腰部托板均开设有第一工艺孔,所述后腰部托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腰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腋下托板一端的侧腰部卡板,所述侧腰部卡板与所述腋下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弱化槽,所述侧腰部卡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防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霞李冉冉陈宝坤陈瑞武薛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