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试剂盒及其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333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试剂盒及其鉴别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X片段与弱毒株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试剂盒及其鉴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试剂盒及其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鸭瘟(Duck plague,DP),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DPV感染后病鸭临床表现为体温升至43℃以上,眼睑出现水肿和粘连、鼻中流出分泌物、下痢并排出灰白色稀粪,部分病鸭头部肿胀,故又称“大头瘟”。急性败血症是病鸭剖解的主要特征,病鸭的皮肤、黏膜、浆膜及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食道黏膜覆有灰黄色假膜,并出现少量出血点。食道膨大部、腺胃交界处和十二指肠处常出现出血带,十二指肠和直肠处的充血较为严重。病鸭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也显示淋巴器官、消化器官严重病变,出现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肠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增生等。自1923年荷兰报道鸭瘟以来,在世界各地养鸭业中均有发现,黄引贤于1957年首次报道我国发现鸭瘟,并且文中描述,该病在1949年以前在广东省就已存在,随后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发现。本病流行范围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0003]DPV潜伏感染却表现临床健康是鸭瘟流行病学特征之一,在条件适宜时引起鸭瘟的爆发流行。Shawky等首次确认DPV潜伏的主要部位为三叉神经节,同时少数淋巴细胞中也能够检测出DPV。耐过鸭在感染4年后仍能向外界排毒。在宿主免疫力降低等情况下,潜伏在耐过鸭体内的病毒能够被再次激活,导致鸭瘟的二次爆发和流行,因此,如何诊断鉴定鸭瘟病毒至关重要。
[0004]鸭瘟病毒基因组庞大,共有78个ORF,大小约为160kb,不同DPV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强毒株和弱毒株在一些ORF处存在序列差异。根据鸭瘟强、弱毒株在UL2基因处的序列差异,Xie L等对比较了10株DPV强毒和11株鸭瘟弱毒的UL2基因序列后发现,鸭瘟弱毒均缺失了528bp的UL2基因B片段,并以此建立理论上能够特异性检测鸭瘟强毒的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但结果显示,建立的2种方法对鸭瘟强毒株(Yulin2016

30D株)和5株鸭瘟弱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不能基于UL2基因B片段建立特异性检测或区分鸭瘟强、弱毒株的检测方法,同时,现行检测鸭瘟的国家标准方法也无法有效的区分鸭瘟强、弱毒株。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可区分鸭瘟强、弱毒株的鉴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试剂盒及其鉴别方法,基于拼接后的DPV C

KCE LORF5 5

UTR区的鸭瘟强、弱毒鉴别PCR方法能够对鸭瘟强、弱毒株进行有效准确的鉴定,最低能够检测到0.46pg的DPV强毒和46pg的DPV弱毒。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2所示。具体序列为:
[0008]强、弱毒鉴别

F:GATGAATCTCCTCCGCCAT(SEQ ID NO.1)
[0009]强、弱毒鉴别

R:GTACGTGGTGTAGCCGAAT(SEQ ID NO.2)
[0010]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试剂盒,其包括上述引物。
[0011]进一步地,试剂盒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病毒为鸭瘟强毒株或弱毒株,或检测待测样本是否感染鸭瘟强毒株病毒或弱毒株病毒。
[0012]一种非诊断或治疗目的的对鸭瘟强毒株进行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提取待测样本DNA;
[0014](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进行PCR检测,并根据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判断其为强毒株或弱毒株样本。
[0015]进一步地,待测样本DNA来源于棉拭子样本。
[0016]进一步地,PCR反应体系包括2
×
Rapid Taq Master Mix 5μL,10ng/μL的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浓度分别为0.4μmol/L,最后ddH2O补足至10μL。
[0017]进一步地,PCR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3min;95℃变性15s;55℃退火15s;72℃延伸45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0018]进一步地,步骤(2)中,若扩增片段为2454bp,则为强毒株样本;若扩增片段为536bp,则为弱毒株样本。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现行鸭瘟检测国家标准方法(GB/T 22332

2008)无法区分鸭瘟强、弱毒,且依赖于组织或血液样本,采样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对采集技术要求较高且DNA提取程序复杂。棉拭子样本在生产中具有采集方便快速、对动物的刺激性小,操作简便,易于被养殖人员掌握等优点,是鸭瘟诊断和检测时的理想样本采集方式。本专利技术所建立的基于鸭瘟拼接后的C

KCE LORF5 5

UTR区的鸭瘟强、弱毒鉴别PCR方法能够对棉拭子样本中的鸭瘟强、弱毒株进行有效准确的鉴定,最低能够检测到0.46pg的DPV强毒和46pg的DPV弱毒,为DPV强、弱毒株的快速鉴别诊断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32株DPV LORF5基因5

UTR区序列比对结果;
[0022]图2为X片段电泳检测结果;
[0023]图3为强、弱毒鉴别

F/R引物电泳检测结果;
[0024]图4为DPV CHv模板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0025]图5为DPV CHv模板循环次数优化结果;
[0026]图6为DPV CHv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0027]图7为DPV CVCC AV1222模板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0028]图8为DPV CVCC AV1222模板循环次数优化结果;
[0029]图9为DPV CVCC AV1222模板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0030]图10为鸭瘟强、弱毒混合模板检测结果;
[0031]图11为强、弱毒鉴别

F/R引物特异性试验结果;
[0032]图12为DPV CHv敏感性试验结果;
[0033]图13为DPV CVCC AV1222敏感性试验结果;
[0034]图14为国标PCR方法对DPV CHv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0035]图15为国标PCR方法对DPV CVCC AV1222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0036]图16为DPV CHv组口腔拭子检测结果;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2所示。2.一种用于鉴别强、弱鸭瘟毒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病毒为鸭瘟强毒株或弱毒株,或检测待测样本是否感染鸭瘟强毒株病毒或弱毒株病毒。4.一种非诊断或治疗目的的对鸭瘟强、弱毒株进行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测样本DNA;(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进行PCR检测,并根据片段长度判断其为强毒株或弱毒株样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程安春汪铭书杨琪琪李玉琪孙安阳朱德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