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28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马达,涉及液压回转马达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前端的前端盖,壳体内安装有沿轴向设置的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前端盖伸出壳体外,壳体上设有分别与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输出轴的伸出段同轴固定有驱动齿轮,伸出段上套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与驱动齿轮朝向壳体的端面相抵接,第一轴承与前端盖间隔设置。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小型回转装置无适用的回转马达作为动力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回转马达制造
,尤其是一种小型液压回转马达。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些回转马达是通过小排量的液压马达带动减速机来作为驱动动力,因减速机的体积比较大,这些回转马达常用为回转装置的驱动装置;特别是作为一种小型回转装置用的动力,或者是需要安装在一些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就不能使用体积大的回转马达。为此,液压马达行业从业者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小型的回转马达来实现这种特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的回转马达,以解决现有小型回转装置无适用的回转马达作为动力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回转马达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前端的前端盖,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沿轴向设置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输出轴的伸出段同轴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伸出段上套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驱动齿轮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前端盖间隔设置。
[0005]上述回转马达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齿轮的外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卡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板面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和所述输出轴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位板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双向缓冲阀,所述双向缓冲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轴段为开设有环设于轴体周面的进油环槽和出油环槽的配油轴,所述配油轴通过联动轴与定转子副传动连接;所述进油环槽依次通过所述配油轴的第一配油槽、所述壳体的第一配油孔与所述定转子副的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定转子副的所述低压腔依次通过所述壳体的第二配油孔和所述配油轴的第二配油槽与所述出油环槽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配油轴设有轴向沉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伸入该轴向沉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转子副的两端设置分别设置有隔板和后端盖,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定转子副和所述壳体的端面之间,所述后端盖和所述隔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回油孔与所述低压腔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和所述输出轴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格莱圈,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及所述定转子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所述定转子副和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输出轴的伸出段通过轴承装有驱动齿轮,回转马达可通过驱动齿轮直接与回转装置的回转齿轮啮合连接,不用再使用减速机来减速,适合作为小型回转装置的动力,可以安装在一些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使用;2、由于在壳体上装有双向缓冲阀,配油轴的轴端驱动齿轮的转速可通过双向缓冲阀控制液压油的流速来实现;此外,双向缓冲阀能够起到超载的情况下泄压,停止时减少对设备的冲击;3、在驱动齿轮根部的轴承因力臂比较短,使配油轴伸出法兰的轴段不容易变形和折断;4、面马达的最低稳定转速5r/min,最高达144r/min,扭矩最大连续1500N.m,满足常见的小型回转装置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的配油过程图。
[0016]附图标号说明:1、驱动齿轮;2、定位板;3、锁紧螺栓;4、输出轴;4

1、配油轴;5、第一轴承;6、前端盖;7、壳体;7

1、进油通道;7

2、出油通道;8、双向缓冲阀;9、联动轴;10、隔板;11、定转子副;12、后端盖;13、第一密封圈;14、格莱圈;15、第二密封圈;16、第二轴承;17、第三轴承;18、第三密封圈;19、第四密封圈;20、第五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回转马达包括有壳体7和输出轴4,壳体7的一端通过隔板10连接有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定转子副11,定转子副11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壳体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6装有前端盖6,输出轴4和壳体7之间还装有第三轴承17;输出轴4在壳体7内的轴段为一端设有轴向沉孔的配油轴4

1,在该轴向沉孔内设有伸入转子内的联动轴9;配油轴4

1通过穿装其上的前端盖6与壳体7连接,在输出轴4伸出前端盖6的伸出段同轴固定有驱动齿轮1,伸出段上套装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与驱动齿轮1朝向壳体7的端面相抵接,第一轴承5与前端盖6间隔设置;本实施例的驱动齿轮1的外端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卡装有定位板2,定位板2的板面与定位槽的槽底和输出轴4的端面紧密贴合,定位板2通过锁紧螺栓3与输出轴4固定连接。定转子副11的两端设置分别设置有隔板10和后端盖12,隔板10位于定转子副11和壳体7的端面之间,后端盖12和隔板10通过螺栓与壳体7固定连接;隔板10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与高压腔相连通,回油孔与低压腔相连通。隔板10和壳体7及定转子副1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8、第四密封圈19,定转子副11和后端盖12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20。
[0019]在壳体7上设有双向缓冲阀8,双向缓冲阀8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双向缓冲阀8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壳体7上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与配油轴4

1的进油环槽和出油环槽连通;配油轴4

1的进油环槽依次通过配油轴4

1的第一配油槽、壳体7的第一配油孔和隔板10的进油孔与定转子副11的高压腔连通,定转子副11的低压腔依次通过隔板10的回油
孔、壳体7的第二配油孔和配油轴4

1的第二配油槽与配油轴4

1的出油环槽连通。
[0020]如图3所示,工作时液压油的配油过程为:液压油从双向缓冲阀的进油口进入,经壳体进油通道、配油轴进油环槽、配油轴第一配油槽、壳体第一配油孔、隔板进油孔进入定转子副高压腔,进入定转子副高压腔的液压油经转子的旋转进入定转子副低压腔,从定转子副低压腔出来的液压油经隔板回油孔、壳体的第二配油孔、配油轴第二配油槽、配油轴出油环槽、壳体出油通道和双向缓冲阀的出油口流出。工作时,回转马达可通过驱动齿轮直接与回转装置的回转齿轮啮合连接,不用再使用减速机来减速,适合作为小型回转装置的动力,可以安装在一些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马达,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前端的前端盖,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沿轴向设置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伸出段同轴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伸出段上套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驱动齿轮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前端盖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的外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卡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板面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和所述输出轴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位板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双向缓冲阀,所述双向缓冲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轴段为开设有环设于轴体周面的进油环槽和出油环槽的配油轴,所述配油轴通过联动轴与定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杏文孙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山合传动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