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上下料装置及芯棒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25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步上下料装置及芯棒处理系统。该同步上下料装置包括:基座;联动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联动组件包括多个相互传动连接的齿轮,相邻的齿轮啮合连接;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臂,上料臂与至少一个齿轮连接,上料臂被构造为能够由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臂,下料臂与至少另一个齿轮连接,下料臂被构造为能够由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同步上下料装置能够解决采用现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导致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置和下料装置导致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置和下料装置导致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上下料装置及芯棒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制造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上下料装置及芯棒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管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将芯棒带动到不同工位进行不同的工艺处理,用于带动芯棒移动的设备为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两装置传统的运行方式是:在下料装置旋转一圈后,上料装置再旋转一圈,即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不同时进行,需要使用大量时间进行。
[0003]为了节约时间,在专利技术人所知的现有技术中,在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上分别配备一个电气控制设备,使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同时旋转,以节约时间。但是电气控制存在不稳定因素,具有上料装置与下料装置之间产生干涉的风险,因此,在下料装置旋转到安全位置并停止后,上料装置才能开始动作,具体地,以垂直向下记为0
°
,下料装置的基位在30
°
,当下料装置将芯棒拔出限动齿条,并举起芯棒至180
°
的安全位置时,上料装置开始从145
°
的等待位置动作,在下料装置从30
°
旋转至180
°
的过程中,上料装置不能做任何动作,这十分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上下料装置及芯棒处理系统,能够解决采用现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导致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步上下料装置,包括:基座;联动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联动组件包括多个相互传动连接的齿轮,相邻的齿轮啮合连接;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臂,上料臂与至少一个齿轮连接,上料臂被构造为能够由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臂,下料臂与至少另一个齿轮连接,下料臂被构造为能够由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上料臂与下料臂通过齿轮同步旋转,上料臂的部分旋转路径与下料臂的部分旋转路径重合,形成重合区域,上料臂的旋转路径中,除重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为上料错开区域,下料臂的旋转路径中,除重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为下料错开区域,当上料臂位于重合区域内时,下料臂位于下料错开区域,当下料臂位于重合区域内时,上料臂位于上料错开区域。
[0006]进一步地,联动组件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一齿轮与上料臂的一端连接,第五齿轮与下料臂的一端连接,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五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线、第三齿轮的中心轴线和第四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
[0007]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的中心与第二齿轮的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a1,第一齿轮的半径与第二齿轮的半径之和为b1,a1<b1;和/或,第五齿轮的中心与第四齿
轮的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a2,第五齿轮的半径与第四齿轮的半径之和为b2,a2<b2。
[0008]进一步地,同步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主驱动器和备驱动器,主驱动器与一个齿轮驱动连接,备驱动器与另一个齿轮驱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主驱动器包括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输出的最小转矩为M

,M

=M

×
减速箱传动比/最小安全系数,M

为电机转矩,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运行需要的最小转矩为M

,M

≥M

,M

=M1+M2+M3+M4,其中,M1为当上料组件上有物料时,主驱动器用于驱动物料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1=m

g
×
Lsin90
°
,m

为物料的质量,L为上料臂旋转路径的半径,M2为主驱动器用于驱动上料组件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2=m

g
×
Lsin90
°
,m

为上料组件的质量,M3为当下料组件上无物料时,主驱动器用于驱动物料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3=0,M4为主驱动器用于驱动下料组件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4=m

g
×
Lsinα,m

为下料组件的质量,α为下料臂与垂线的夹角。
[0010]进一步地,上料臂的旋转上升动作与下料臂的旋转下降动作同时进行,上料臂的旋转下降动作与下料臂的旋转上升动作同时进行。
[0011]进一步地,上料臂与下料臂之间保持有相对角度,相对角度为80
°
~86
°

[0012]进一步地,上料组件还包括与上料臂转动连接的上料盘,上料盘的承托面始终朝上,下料组件还包括与下料臂转动连接的下料盘,下料盘的承托面始终朝上。
[0013]进一步地,上料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上料臂上的第一固定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上料齿轮,第一固定齿轮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齿轮与上料臂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齿轮与第一上料齿轮传动连接,一个第一上料齿轮与上料盘连接,以带动上料盘相对上料臂转动;下料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下料臂上的第二固定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下料齿轮,第二固定齿轮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齿轮与下料臂转动连接,第二固定齿轮与第一下料齿轮传动连接,一个第一下料齿轮与下料盘连接,以带动下料盘相对下料臂转动。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棒处理系统,包括:上料放置设备,包括上料工位,上料工位被构造为能够供轧制前的芯棒放置;轧制设备,包括轧制工位和轧制机,轧制工位被构造为能够供芯棒放置,轧制机被构造为能够对轧制工位上的芯棒进行轧制;下料放置设备,包括下料工位,下料工位被构造为能够供轧制后的芯棒放置;以及上述的同步上下料装置,上料工位和轧制工位位于上料组件的旋转路径上,上料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芯棒从上料工位移动至轧制工位,轧制工位和下料工位位于下料组件的旋转路径上,下料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芯棒从轧制工位移动至下料工位。
[0015]进一步地,上料工位与轧制工位之间的距离等于轧制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的距离,上料臂的长度与下料臂的长度相同。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联动组件将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结合在一起,通过齿轮形成联动作用,同时带动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旋转,通过两者不同时进入重合区域的设计,使得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利用上料错开区域和下料错开区域,使得当上料组件位于重合区域内时,下料组件位于下料错开区域,而在下料组件位于重合区域内时,上料组件位于上料错开区域,保证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相互独立又能同步动作,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联动组件(20),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联动组件(20)包括多个相互传动连接的齿轮,相邻的所述齿轮啮合连接;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臂(31),所述上料臂(31)与至少一个所述齿轮连接,所述上料臂(31)被构造为能够由所述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臂(41),所述下料臂(41)与至少另一个所述齿轮连接,所述下料臂(41)被构造为能够由所述齿轮带动旋转,并带动物料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所述上料臂(31)与所述下料臂(41)通过所述齿轮同步旋转,所述上料臂(31)的部分旋转路径与所述下料臂(41)的部分旋转路径重合,形成重合区域,所述上料臂(31)的旋转路径中,除所述重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为上料错开区域,所述下料臂(41)的旋转路径中,除所述重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为下料错开区域,当所述上料臂(31)位于所述重合区域内时,所述下料臂(41)位于所述下料错开区域,当所述下料臂(41)位于所述重合区域内时,所述上料臂(31)位于所述上料错开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3)、第四齿轮(24)和第五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1)与所述上料臂(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5)与所述下料臂(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五齿轮(25)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三齿轮(2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四齿轮(2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a1,所述第一齿轮(21)的半径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之和为b1,a1<b1;和/或,所述第五齿轮(25)的中心与所述第四齿轮(24)的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a2,所述第五齿轮(25)的半径与所述第四齿轮(24)的半径之和为b2,a2<b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步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主驱动器(91)和备驱动器(92),所述主驱动器(91)与一个所述齿轮驱动连接,所述备驱动器(92)与另一个所述齿轮驱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器包括电机和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输出的最小转矩为M

,M

=M

×
所述减速箱的传动比/最小安全系数,M

为所述电机的转矩,所述上料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运行需要的最小转矩为M

,M

≥M

,M

=M1+M2+M3+M4,其中,M1为当所述上料组件上有物料时,所述主驱动器用于驱动物料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1=m

g
×
Lsin90
°
,m

为物料的质量,L为所述上料臂(31)旋转路径的半径,M2为所述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组件所输出的最小转矩,M2=m
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朱林李小青李海涛邓建民陈伟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