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316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属于移动酒店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管道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空气从第二透气孔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氧气和空气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经过混合后从第一透气孔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在第二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管道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空气从第一透气孔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氧气和空气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经过混合后从第二透气孔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解决了移动酒店内的供氧系统使用时不够灵活的问题。灵活的问题。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酒店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环境,使得人们在处于高原地区时缺氧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人们长期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休闲娱乐则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此移动酒店就应运而生,移动酒店类似于房车,在移动酒店内都安装有吸氧装置,从而防止人们缺氧。
[0003]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安装在移动酒店中的供氧系统和座椅是固定连接的,不容易拆卸,而且供氧系统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再者由于储氧设备中的氧气浓度较高,如果使用者直接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会产生醉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旨在解决移动酒店内的供氧系统在使用时不够灵活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适于为使用者提供氧气,包括移动酒店以及与移动酒店配合使用的供氧系统,所述供氧系统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一透气孔,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内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与第二腔连通的第二透气孔,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还开设有与第二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还与储氧设备相连通;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件以及与第一环形件的部分外周同轴密闭转动连接的第二环形件,且所述第二环形件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第二安装孔进入至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空气从所述第二透气孔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氧气和空气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经过混合后从第一透气孔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供氧系统适于安装在移动酒店内的座椅上,并为靠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供氧;在第二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第二安装孔进入至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空气从所述第一透气孔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氧气和空气在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内经过混合后从所述第二透气孔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供氧系统适于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并进行供氧。
[0006]进一步,在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内侧同轴固定安装有气流分配件且所述气流分配件呈环形,在所述第一环形件内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且安装块呈圆柱状,所述气流分配件的内环与外环分别与安装块的外周面以及第一环形件的内周面密封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
块内转动安装有第三环形件,且所述第三环形件与安装块的轴线相异,在所述第三环形件内安装有凸轮且凸轮的基圆圆心位于安装块的轴线上,且凸轮与第一环形件固定相连;在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位于安装块内壁与第三环形件的外壁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互不连通,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滑板,在所述第三环形件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滑孔,多个所述滑板分别滑动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滑孔内,且所述滑板可沿所述第三环形件的径向滑移。
[0007]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环形件上开设有环一通孔一、环一通孔二以及环一通孔三,所述环一通孔一通过内部管路与储氧设备的管道相连通,所述环一通孔二通过内部管路与第二透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件与第一环形件之间形成有与环一通孔三相连通的第一密闭空腔,在所述第二环形件上开设有与第一密闭空腔相连通的环二通孔,且所述环二通孔与第一透气孔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在所述安装块的外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以及第四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分别与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气流分配件上具有多个分隔杆,多个所述分隔杆将安装块与第一环形件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三个互不连通的腔室、即、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
[0009]进一步,在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环一通孔一通过第一腔室相连通、进而第一通气孔与储氧设备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与环一通孔二通过第二腔室相连通、进而第三通气孔与第二透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以及环一通孔三通过第三腔室相连通、进而所述第三腔室与第一透气孔相连通;从而氧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至第一气流通道内并推动滑板在安装块内转动,并使得氧气经所述第二通气孔离开第一气流通道而后进入至第三腔室内,从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滑板的转动能够使得空气从第三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气流通道内并从第四通气孔离开第二气流通道而后进入至第三腔室内,进而使得氧气和外界的空气会在所述第三腔室内进行混合、而后一并从所述环一通孔三输送至第一透气孔。
[0010]进一步,在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环一通孔一通过第一腔室相连通、进而第一通气孔与储氧设备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与环一通孔三通过第三腔室相连通、进而第三通气孔与第一透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以及环一通孔二通过第二腔室相连通、进而第二腔室与第二透气孔相连通;从而氧气从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至第一气流通道内并推动滑板以及第三环形件在安装块内同步转动,并使得氧气经所述第二通气孔离开第一气流通道而后进入至第二腔室内,从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滑板的转动能够使得空气从第三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气流通道内并从所述第四通气孔离开第二气流通道而后进入至所述第二腔室内,进而使得氧气和空气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进行混合、而后一并从所述环一通孔二输送至第二透气孔。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两个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具有配合件,两个所述配合件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透气孔开设在配合件上,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安装件远离配合件的一端,在所述配合件与安装件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呈环形且其内环侧具有第一隔板,所述
第一隔板将分流件的内环分隔为第一气流腔和第二气流腔,在所述配合件内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配合件内部分隔为第三气流腔和第四气流腔,在第三气流腔内安装有与第一气流腔相连通的软管,所述第二透气孔与第四气流腔以及第二气流腔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在所述安装件与配合件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分流件转动安装的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与配合件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位于第三安装孔边缘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未闭合的环形结构且第一滑槽未闭合的一段构成顶推部。
[0013]进一步,在所述第三气流腔内安装有用于辅助软管收纳与展开的收展组件,所述收展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三气流腔底部的滑动件,在所述滑动件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杆,在所述第三气流腔内远离分流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靠近分流件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适于为使用者提供氧气,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酒店以及与移动酒店配合使用的供氧系统,所述供氧系统包括:第一安装部(10),所述第一安装部(10)内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安装部(10)上开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一透气孔(11),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0)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部(20),所述第二安装部(20)内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安装部(20)上开设有与第二腔连通的第二透气孔(201),在所述第二安装部(20)上还开设有与第二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211),且所述第二安装孔(211)还与储氧设备相连通;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2)与第二安装孔(211)内,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0)与第二安装部(20)通过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转动连接,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包括与第二安装孔(211)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件(31)以及与第一环形件(31)的部分外周同轴密闭转动连接的第二环形件(32),且所述第二环形件(32)与第一安装孔(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件(31)与第二环形件(32)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第二安装孔(211)进入至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空气从所述第二透气孔(201)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氧气和空气在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经过混合后从第一透气孔(11)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供氧系统适于安装在移动酒店内的座椅上,并为靠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供氧;在第二相对位置时,储氧设备中的氧气通过第二安装孔(211)进入至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空气从所述第一透气孔(11)进入至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氧气和空气在所述气体混合调节组件(30)内经过混合后从所述第二透气孔(201)输出以便使用者吸入氧气,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供氧系统适于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并进行供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环形件(32)的内侧同轴固定安装有气流分配件(33)且所述气流分配件(33)呈环形,在所述第一环形件(31)内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4)且安装块(34)呈圆柱状,所述气流分配件(33)的内环与外环分别与安装块(34)的外周面以及第一环形件(31)的内周面密封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块(34)内转动安装有第三环形件(35),且所述第三环形件(35)与安装块(34)的轴线相异,在所述第三环形件(35)内安装有凸轮(36)且凸轮(36)的基圆圆心位于安装块(34)的轴线上,且凸轮(36)与第一环形件(31)固定相连;在所述安装块(34)上开设有位于安装块(34)内壁与第三环形件(35)的外壁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351)以及第二气流通道(352),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51)与第二气流通道(352)互不连通,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51)以及第二气流通道(352)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滑板(353),在所述第三环形件(35)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滑孔,多个所述滑板(353)分别滑动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滑孔内,且所述滑板(353)可沿所述第三环形件(35)的径向滑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环形件(31)上开设有环一通孔一(312)、环一通孔二(313)以及环一通孔三(314),所述环一通孔一(312)通过内部管路与储氧设备的管道相连通,所述环一通孔二(313)通过内部管路与第二透气孔(201)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件(32)与第一环形件(31)之间形成有与环一通孔三(314)相连通的第一密闭空腔(322),在所述第二环形件(32)上开设有与第一密闭空腔
(322)相连通的环二通孔(3211),且所述环二通孔(3211)与第一透气孔(11)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块(34)的外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341)、第二通气孔(342)、第三通气孔(343)以及第四通气孔(344),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341)和第二通气孔(342)分别与第一气流通道(351)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343)和第四通气孔(344)分别与第二气流通道(352)相连通;所述气流分配件(33)上具有多个分隔杆,多个所述分隔杆将安装块(34)与第一环形件(31)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三个互不连通的腔室、即、第一腔室(331)、第二腔室(332)以及第三腔室(3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供氧系统的移动酒店,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341)与环一通孔一(312)通过第一腔室(331)相连通、进而第一通气孔(341)与储氧设备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343)与环一通孔二(313)通过第二腔室(332)相连通、进而第三通气孔(343)与第二透气孔(201)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342)和第四通气孔(344)以及环一通孔三(314)通过第三腔室(333)相连通、进而所述第三腔室(333)与第一透气孔(11)相连通;从而氧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341)进入至第一气流通道(351)内并推动滑板(353)在安装块(34)内转动,并使得氧气经所述第二通气孔(342)离开第一气流通道(351)而后进入至第三腔室(333)内,从而所述第二气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煜硕杨煜博杨煜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沐之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