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21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包括站体及设置在站体内的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站体为通过底板、墙板和顶板与支架相互扣合形成的矩形腔室,且矩形腔室内通过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分类设置在腔室内,腔室之间通过设置在隔板上的开关门连通,墙板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外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配式的站体与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的配合,对常见突发事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储存,一站式服务,实现相应产品的及时提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自助售货功能和阅读柜,便于人员获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解决救援的燃眉之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民生财产。生财产。生财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
[0003]
技术介绍

[0004]随着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城市中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大量人口的聚集,对城市管理者的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其中,应急突发情况是城市管理中最常见的事件,但是,往往突发事件时间比较紧急,人员来不及处理,尤其是相应的应急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装配式的站体与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的配合,对常见突发事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储存,一站式服务,实现相应产品的及时提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自助售货功能和阅读柜,便于人员获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解决救援的燃眉之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民生财产的应急救援服务站。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包括站体及设置在所述站体内的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其特征是:所述站体为通过底板、墙板和顶板与支架相互扣合形成的矩形腔室,且所述矩形腔室内通过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所述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分类设置在所述腔室内,腔室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开关门连通,所述墙板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外门;
[0008]所述支架为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立柱顶部的条形槽,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结构,其拐角处设置有与之为一体的安装导向块,所述安装导向块从所述立柱顶部向下滑动嵌入所述条形槽内,并通过限位机构对两者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墙板被夹持在所述顶板和下底板之间,且其左右两端伸入所述条形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两个,且之间通过所述墙板进行支撑,并形成放置有电池组的顶部隔层,电池组与设置在顶板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网状加强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和嵌入其内并能在其内滑动的限位块,限位槽在所述立柱上沿所述条形槽开设,且两者连通,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导向块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顶端螺接有固定帽,固定帽的一端抵在所述顶板上,另一端设置有弧形旋转吊环。
[0013]进一步的,所述腔室包括消防器械间、应急设备间、卫生间、隔离间和会议室,且会议室内放置有应急物资柜、急救装备柜、自动售货机和自动阅读柜。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顶板和隔板为玻镁彩钢板,所述墙板为设置有子卡槽和母卡槽的集成保温墙板,所述立柱为钢材。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墙板相同的子卡槽和母卡槽。
[0016]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隔层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组连接ups电源,电池组与腔室内的用电设备和墙板外的LED显示屏电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会议室内设置有会议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桌子。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装配式的站体与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的配合,对常见突发事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储存,一站式服务,实现相应产品的及时提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自助售货功能和阅读柜,便于人员获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解决救援的燃眉之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民生财产。
[0020]2、本技术站体通过隔板分割成多个腔室,腔室分别设置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隔板上开设有开关门,通过开关门的开关实现各个腔室的隔断和连通,便于各种设备的分类放置,免受之间的干扰,墙板设置有外门,通过外门进出各个腔室,便于对腔室内部器材进行管理的同时,便于人员进入休息开会等操作。
[0021]3、本技术顶板和底板通过安装导向块能够在条形槽中上下滑动的同时,通过限位机构对顶板和底板在径向方向上进行限位,实现立柱与顶板和底板为一体结构,防止在使用中立柱径向移动,造成立柱移位使顶板和底板脱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0022]4、本技术墙板被夹持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且其左右两端伸入条形槽内,顶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墙板进行下压操作,且底板对墙板和顶板的重量进行支撑,实现对墙板的上下限位,同时墙板左右两端伸入条形槽内,实现对墙板的左右和前后限位,保证墙板设置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中墙板移动脱落。
[0023]5、本技术顶板和底板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的加强筋,加强筋增加顶板和底板的强度,保证支撑的强度,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增加顶板和底板强度的同时,还便于后续对顶板和底板的限位支撑,保证装配的稳定性。
[0024]6、本技术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和嵌入其内并能在其内滑动的限位块,限位槽在立柱上沿条形槽开设,且两者连通,限位块设置在安装导向块的两端,由于限位槽在立柱上与条形槽垂直,当安装导向块两端的限位块嵌入在条形槽和限位槽中后,实现对立柱的拉伸,防止立柱沿其径向向外倾斜,造成立柱的脱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0025]7、本技术墙板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在重力的作用下,顶板、墙板和底板压在一起,使三者紧密连接,保证矩形腔室的密封性。
[0026]8、本技术立柱顶端螺接有固定帽,固定帽的一端抵在顶板上,另一端设置有弧形旋转吊环,通过固定帽螺接在立柱的顶端,对立柱顶端的条形槽和限位槽进行封堵,防止顶板、墙板和底板从条形槽中向上移动脱离,同时固定帽压紧在顶板上,产生一个下压力,使顶板、墙板和底板之间紧密连接,防止之间晃动,增加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矩形腔室内部的密封性,固定帽上设置有弧形旋转吊环,通过弧形旋转吊环对固定帽进行旋转对顶板进行压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吊环把站体整体吊起,便于进行快速转运操作。
[0027]9、本技术顶板为两个,之间通过墙板进行支撑,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组和UPS电源的顶部隔层,电池组与设置在顶板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连接,实现对腔室内外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同时,还增加顶板的下压力,保证墙板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使电池组和UPS电源设置在腔室顶部,减少占地面积,便于进行放置。
[0028]10、本技术底板、顶板和隔板为玻镁彩钢板,墙板为设置有子卡槽和母卡槽的集成保温墙板,之间进行拼装组合形成矩形腔室,墙板与墙板之间通过子卡槽和母卡槽相互卡合,增加连接强度,便于进行运输和拆装,且消毒后可重复循环使用。
[0029]11、本技术底板和顶板上开设有与墙板相同的子卡槽和母卡槽,能够实现底板和顶板与墙板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加对墙板的限位功能,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加密封性。
[0030]12、本技术腔室包括消防器械间、应急设备间、卫生间、隔离间和会议室,且会议室内放置有应急物资柜、急救装备柜、自动售货机和自动阅读柜,实现各种器材的分类存放,同时,自动售货机和自动阅读柜的设置,提高休息人员的休息体验的同时,还能够随时阅读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增加人员的处理能力。
[0031]13、本技术墙板外设置有LED显示屏,用以应急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救援服务站,包括站体及设置在所述站体内的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其特征是:所述站体为通过底板、墙板和顶板与支架相互扣合形成的矩形腔室,且所述矩形腔室内通过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所述应急物资和急救装备分类设置在所述腔室内,腔室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开关门连通,所述墙板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外门;所述支架为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立柱顶部的条形槽,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结构,其拐角处设置有与之为一体的安装导向块,所述安装导向块从所述立柱顶部向下滑动嵌入所述条形槽内,并通过限位机构对两者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墙板被夹持在所述顶板和下底板之间,且其左右两端伸入所述条形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救援服务站,其特征是:所述顶板为两个,且之间通过所述墙板进行支撑,并形成放置有电池组的顶部隔层,电池组与设置在顶板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救援服务站,其特征是:所述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网状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救援服务站,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和嵌入其内并能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娇玲杨煜博杨煜硕杨煜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沐之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