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91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锅体底壁中部会因热风撞击而影响热量传递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锅体内设有烤盘,烤盘包括中部带通孔的盘体以及与锅体侧壁围合形成环形风道的短边,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锅体底壁设有多条凸筋,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在锅体底部中央设置被凸筋环绕的涡流区,沿凸筋向中流动的热风可在涡流区形成涡流,涡流能向上旋转流动并在穿越通孔后与食材底部接触,通过提升热风向上穿越通孔的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提升烹饪体验。提升烹饪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告号为CN206261487U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锅体底壁设有凸筋,烤盘外侧壁与锅体内侧壁间围合形成环形风道,沿锅体内侧壁流动的热风通过环形风道流入锅体底部并沿凸筋向中汇聚,热风在锅体底部中心直接撞击并受压转向后向上流动,导致热风会因风阻较大而损耗较多动能,使得热风流速减慢并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烹饪体验。
[0003]此外,凸筋外端部设置在锅体底壁上,无法对环形风道内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热风起到引导作用,导致热风无法快速流入烤盘和锅体底壁间的夹腔,使得热量传递效率降低,影响食材烹饪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侧壁和锅体中部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提升烹饪体验。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盘体和短边,所述盘体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间形成环形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所述锅体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内,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底部周缘和中部之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增加流入夹腔的热风风量,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在锅体底部中央设置被凸筋环绕的涡流区,沿凸筋向中流动的热风可在涡流区形成涡流,涡流能向上旋转流动并在穿越通孔后与食材底部接触,通过提升热风向上穿越通孔的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0006]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和所述涡流区互为同心设置,确保涡流区内的热风能以通孔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流动,进而确保热风能顺利穿越通孔,提升热风流动效率。
[0007]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直径与涡流区直径之比为A,0.6≤A≤1,既确保通孔直径满足热风流动要求,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量,还通过限制通孔直径来确保烤盘顶面面积满足
食材放置要求,防止食材通过通孔跌落至锅体底部。当A<0.6时,通孔尺寸较小,导致热风穿越通孔时存在较大阻力,使得热风无法有效向食材底部输送,影响烹饪效率;当A>1时,通孔尺寸过大,导致烤盘上食材容易通过通孔跌落至锅体底部,影响烹饪体验。
[0008]作为优选,所述涡流区直径与锅体底壁直径之比为B,0.2≤B≤0.4,既确保热风形成的涡流直径与通孔直径匹配,确保热风能以涡流形态穿越通孔,还通过限制涡流区直径来为凸筋提供引导热风转向的空间,确保热风能在涡流区形成涡流。当B<0.2时,涡流区过小,使得热风形成的涡流较小,涡流流量无法满足热风输送需求;当B>0.4时,涡流区过大,热风会因形成的涡流较大而发生被通孔周缘阻挡的情况,导致热风会因无法及时通过通孔向上输送而在烤盘和锅体底壁间形成紊流,影响热风传递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凸筋呈阿基米德螺线状,凸筋引导热风沿阿基米德螺旋线流动并在涡流区汇聚形成旋转的涡流,确保热风能顺利转向形成涡流后向上穿越通孔,通过减少热风动能损耗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朝向与所述涡流区中心错开设置,凸筋内端部引导热风错开吹送,使得沿凸筋流动的各股热风能在涡流区朝同一周向输送并汇聚形成涡流。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凸筋内端部的朝向与所述涡流区周缘切线方向一致,既通过增大各凸筋内端部朝向间距离来防止热风发生相互撞击的情况,有效减小动能损耗,确保热风流速,还能利用切向输送热风来形成较高流速的涡流,有效提升穿越通孔的热风流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凸筋至少为三个且沿锅体底壁周向分置,烤盘以水平姿态搭接在所述凸筋上。凸筋为多个,对热风起到分隔和引导的作用,使得多股热风能在涡流区汇聚并形成螺旋向上流动的涡流。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沿锅体底壁向涡流区延伸设置,所述内端部顶面形成承托面,烤盘底面与承托面贴合并限制热风周向流动。凸筋内端部通过锅体底壁中部延伸来增加凸筋长度,既通过延长凸筋与热风的接触距离来提升热风引导效果,确保热风能在涡流区汇聚形成涡流,还能防止热风在锅体底壁周缘进行周向流动,确保热风向食材底部快速输送,减少热量损耗。
[0014]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外端部设置在锅体侧壁上,烤盘卡置在外端部间并被水平限位。凸筋外端部能截取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并向锅体底壁中部的涡流区引导输送,通过减少热风在锅体周缘的周向流动来减少热量损耗,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侧壁和锅体中部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增加流入夹腔的热风风量,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锅体,11、凸筋,111、承托面,2、热风组件,21、风扇,22、发热件,3、烤盘,31、通孔,4、涡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底座和盖体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可拆装的锅体1,所述盖体上设有热风组件2,所述锅体1内设有烤盘3,所述烤盘3中部设有通孔31,所述热风组件2包括风扇21和发热件22,热风组件2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1以制熟烤盘3上的食材,所述锅体1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11,所述凸筋11由锅体1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11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4,所述通孔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4内,热风沿凸筋11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4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31的涡流。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上方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盘体和短边,所述盘体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间形成环形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内,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涡流区互为同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直径与涡流区直径之比为A,0.6≤A≤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区直径与锅体底壁直径之比为B,0.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黄一丁陈龙楼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