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72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筒体顶部设置有入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并且出料口与双螺杆挤出模块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料筒的筒体内设置有散料锥、斜扰料环以及扰料架;所述散料锥呈空心锥体并且尖端朝向入料口,所述散料锥的底部设置有匀料垂杆;所述斜扰料环位于筒体内壁上;所述扰料架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扰料架包括斜扰料片和中心支杆,所述斜扰料片通过框环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中心支杆支撑散料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改进,利用塑料粒子下落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通过特殊设计的结构进行分散、混合、扰动,实现多种塑料粒子的充分混匀,无需电机,降低设备成本;没有电耗,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粉末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粉末,由一种或者数种塑料粒子原料混合,经加热成为熔融状态,随后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通过模具形成片状的塑料产品,最终经破碎、粉碎等操作,得到塑料粉末。
[0003]让需要多种塑料粒子进行混合时,进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的塑料粒子,可能存在混合不均匀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塑粉品质。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申请号为:202021366094.1,公开号为:CN213325274U,名称为:一种喂料均匀的双螺杆计量喂料机的中国技术专利,记载了:“一种喂料均匀的双螺杆计量喂料机,包括输料装置,输料装置左侧上方设有搅拌斗,所述搅拌斗与输料装置之间设有支撑块,支撑块内设有防堵料装置,防堵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支撑块内壁右侧,输料装置出口处设有均匀喂料装置,输料装置下方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内设有升降装置,支撑装置下方固定焊接有支腿。所述搅拌斗包括电机A,电机A外部设有支撑框,电机A通过支撑框固定连接在搅拌斗顶部外壁,电机A左侧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固定连接在搅拌斗顶部外壁左侧,电机A上固定连接有转轴A,转轴A在搅拌斗内部的部分焊接有搅拌架,搅拌架正下方设有出料口。”的技术方案。
[0004]上述方案中,是通过电机驱动转轴A和搅拌架旋转,从而对塑料粒子进行搅动。但是,电机的采购成本较高,并且搅拌架在塑料粒子中旋转的阻力较大,导致电机的功耗较高,不利于节能环保,并且负载较大容易烧坏电机。
技术内容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
[0006]研发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通过结构改进,利用塑料粒子下落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通过特殊设计的结构进行分散、混合、扰动,实现多种塑料粒子的充分混匀,无需电机,降低设备成本;没有电耗,有利于节能环保。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筒体顶部设置有入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并且出料口与双螺杆挤出模块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料筒的筒体内设置有散料锥、斜扰料环以及扰料架;所述散料锥呈空心锥体并且尖端朝向入料口,所述散料锥的底部设置有匀料垂杆;所述斜扰料环位于筒体内壁上;所述扰料架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扰料架包括斜扰料片和中心支杆,所述斜扰料片通过框环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中心支杆支撑散料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散料锥位于入料口的正下方,并且与入料口同轴设置;所述散料锥与筒体同轴设置,并且散料锥的底部边缘处与筒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0]进一步的,所述斜扰料环呈环形,并且斜扰料环的横截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所述斜扰料环具体位于散料锥的母线的延长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匀料垂杆呈细长杆状并且竖直设置,并且匀料垂杆相对于散料锥呈圆周阵列状设置;所述匀料垂杆与斜扰料环的位置相对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框环呈环形,所述斜扰料片呈片状并且相对于中心支杆呈圆周阵列状设置,所述斜扰料片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斜扰料片具体位于靠近出料口的位置处;所述中心支杆竖向设置并且与散料锥的尖头底部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通过结构改进,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内设计散料锥、斜扰料环以及扰料架,利用塑料粒子下落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散料锥、斜扰料环以及扰料架依次对塑料粒子进行分散、混合、扰动,在下落喂料过程中实现多种塑料粒子的充分混匀,无需电机,从而直接降低设备成本;没有电耗,节省企业用电量,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的部分结构三维图。
[0017]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侧下视角视图。
[0018]附图中部件标号:
[0019]1、料筒;11、筒体;12、入料口;13、出料口;2、散料锥;21、匀料垂杆;3、斜扰料环;4、扰料架;41、斜扰料片;42、中心支杆;43、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记载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相关的优选、举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参考附图1至图3,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包括料筒1,所述料筒1的筒体11顶部设置有入料口12、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入料口12与塑料粒子的供料管连接,并且出料口13与双螺杆挤出模块的进料端连接,用于向双螺杆挤出即供应塑料粒子;所述料筒1的筒体11内设置有散料锥2、斜扰料环3以及扰料架4;所述散料锥2呈空心锥体并且尖端朝向入料口12,散料锥2用于将下落的塑料粒子分散,所述散料锥2的底部设置有匀料垂杆21,匀料垂杆21用于对从斜扰料环3上落下的塑料粒子进行匀料;所述斜扰料环3位于筒体11内壁上,斜扰料环3用于对下落的塑料粒子进行扰动和混合;所述扰料架4与筒体11内壁连接,所述扰料架4包括斜扰料片41和中心支杆42,所述斜扰料片41通过框环43与筒体11内壁连接,斜扰料片41用于对下落的塑料粒子进行扰动,增强混合,所述中心支杆42支撑散料锥2,实现散料锥2的固定。
[0022]散料锥2位于入料口12的正下方,并且与入料口12同轴设置,有利于对落下的塑料粒子进行分散;所述散料锥2与筒体11同轴设置,并且散料锥2的底部边缘处与筒体1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供塑料粒子落下。
[0023]斜扰料环3呈环形,并且斜扰料环3的横截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有利于对下落的塑料粒子进行扰动、撞击;所述斜扰料环3具体位于散料锥2的母线的延长线上,从
而使从散料锥2上落下的塑料粒子可以冲击到斜扰料环3。
[0024]匀料垂杆21呈细长杆状并且竖直设置,并且匀料垂杆21相对于散料锥2呈圆周阵列状设置;所述匀料垂杆21与斜扰料环3的位置相对应,匀料垂杆21用于对从斜扰料环3上落下的塑料粒子进行阻挡、匀料。
[0025]框环43呈环形,所述斜扰料片41呈片状并且相对于中心支杆42呈圆周阵列状设置,所述斜扰料片41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斜扰料片41用于对下落的塑料粒子进行扰动,增强混合的均匀性。
[0026]斜扰料片41具体位于靠近出料口13的位置处;中心支杆42竖向设置并且与散料锥2的尖头底部连接,中心支杆42用于固定、支撑散料锥2。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8]经过初步混合的塑料粒子,经送料管进入料筒1的入料口12,通过入料口12进入筒体11内;
[0029]塑料粒子在下落过程中,首先接触到散料锥2,并在散料锥2的圆锥面上分冲开、多向分散,被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包括料筒(1),所述料筒(1)的筒体(11)顶部设置有入料口(12)、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并且出料口(13)与双螺杆挤出模块的进料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的筒体(11)内设置有散料锥(2)、斜扰料环(3)以及扰料架(4);所述散料锥(2)呈空心锥体并且尖端朝向入料口(12),所述散料锥(2)的底部设置有匀料垂杆(21);所述斜扰料环(3)位于筒体(11)内壁上;所述扰料架(4)与筒体(11)内壁连接,所述扰料架(4)包括斜扰料片(41)和中心支杆(42),所述斜扰料片(41)通过框环(43)与筒体(11)内壁连接,所述中心支杆(42)支撑散料锥(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匀喂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锥(2)位于入料口(12)的正下方,并且与入料口(12)同轴设置;所述散料锥(2)与筒体(11)同轴设置,并且散料锥(2)的底部边缘处与筒体(11)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心周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锦都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