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47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5
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包括承压气囊,所述的承压气囊中穿设有打压气管,打压气管两端封闭且穿设至承压气囊外,打压气管内穿设有一根打压水管,打压气管位于承压气囊内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打压气管位于承压气囊外的其中一端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气管阀门;打压水管位于承压气囊外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管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实现稳定且快速的补气管检测作业目的。检测作业目的。检测作业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组补气管检测
,具体的是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巨型混流式机组而言,在高水头、部分负荷工况下,最容易引起不稳定运行,而补气是消除压力脉动,减弱旋转涡带强度,抑制空化,降低噪声和机组振动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大轴内部设置相应的补气阀和补气管。
[0003]补气管一般采用分段连接,在连接处设置有法兰密封、插入式密封,部分机组还设置了相应的蝶阀。而补气管的高度低于下游尾水位,如果密封、蝶阀安装存在缺陷,必然导致补气管漏水,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部分机组的补气管末端未设置相应的法兰,无法安装打压堵板进行打压,只有待尾水充水后检查补气管渗漏情况,一旦发生渗漏,则需落门排水,重新安装补气管密封,耽误工期,费时费力。对于补气管末端设置了相应法兰的机组,存在打压法兰需要倒装的作业需求,存在一定的作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实现稳定且快速的补气管检测作业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包括承压气囊,所述的承压气囊中穿设有打压气管,打压气管两端封闭且穿设至承压气囊外,打压气管内穿设有一根打压水管,打压气管位于承压气囊内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
[0006]所述的打压气管位于承压气囊外的其中一端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气管阀门;
[0007]所述的打压水管位于承压气囊外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管阀门。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气管与进水管上均设有压力表。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承压气囊、打压气管和打压水管共同组成装置体,装置体安装于中心补气管两端管口中。
[0010]优选的方案中,安装于所述的中心补气管两端管口内的装置体通过承压气囊加气膨胀实现固定。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承压气囊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
[001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能实现末端无法兰结构的补气管打压,提前检查渗漏情况;
[0014](2)对于末端具备法兰打压结构的补气管,使用该装置也减少了打压法兰安装带来的作业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0015](3)适用于水电及其相关行业类似作业的施工,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显著的行业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进行补气管检测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承压气囊1,打压气管2,进气管201,打压水管3,进水管301,水管阀门4,气管阀门5,进气口6,装置体7,中心补气管8,密封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2中,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包括承压气囊1,所述的承压气囊1中穿设有打压气管2,打压气管2两端封闭且穿设至承压气囊1外,打压气管2内穿设有一根打压水管3,打压气管2位于承压气囊1内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6;
[0021]所述的打压气管2位于承压气囊1外的其中一端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201,进气管201上设有气管阀门5;
[0022]所述的打压水管3位于承压气囊1外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进水管301,进水管301上设有水管阀门4。
[002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气管201与进水管301上均设有压力表。
[002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承压气囊1、打压气管2和打压水管3共同组成装置体7,装置体7安装于中心补气管8两端管口中。
[0025]优选的方案中,安装于所述的中心补气管8两端管口内的装置体7通过承压气囊1加气膨胀实现固定。
[002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承压气囊1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
[0027]本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在使用时:
[0028]如图2,在中心补气管8的上下端安装装置体7,通过打开进气管201上的气管阀门5将承压气囊1充气至额定压力,使承压气囊1与中心补气管8的管壁充分接触以实现装置体7在中心补气管8端口处的固定。
[0029]然后在位于下方的装置体7的进水管301上连接打压泵并开启水管阀门4注入清洁水,打开位于上方的装置体7的水管阀门4排气,直到冒出清洁水后关闭上方的水管阀门4。
[0030]继续打压至额定压力(通过压力表观测打压水管3内水压及承压气囊1内气压),关闭位于下方的装置体7的水管阀门5,在规定时间内观察进水管301上压力表的读数变化,并检查补气管各密封9、阀门位置有无渗漏。同时观察气囊压力表的读数变化,以防气囊失效。
[0031]打压工作结束后,将位于下方的装置体7的水管阀门4打开,排出中心补气管8内的清洁水。
[0032]清洁水排尽后,打开与承压气囊1连接的进气管201上的气管阀门5排气。
[0033]最后取出中心补气管8上下端的装置体7,完成作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气囊(1),所述的承压气囊(1)中穿设有打压气管(2),打压气管(2)两端封闭且穿设至承压气囊(1)外,打压气管(2)内穿设有一根打压水管(3),打压气管(2)位于承压气囊(1)内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的打压气管(2)位于承压气囊(1)外的其中一端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201),进气管(201)上设有气管阀门(5);所述的打压水管(3)位于承压气囊(1)外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进水管(301),进水管(301)上设有水管阀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囊结构的补气管打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锋刘平原梁前李银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