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纺织品,包括基础纺织品、多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5a)的功能导体(6)和至少一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5b)的第一接线导体(7),所述功能导体(6)在沿第一接线导体(7)彼此间隔开的接触部位(9)处与第一接线导体(7)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在所述接触部位(9)处功能导体(6)的绝缘部(5a)和第一接线导体(7)的绝缘部(5b)至少部分地被挤开和/或去除并且功能导体(6)和第一接线导体(7)在接触部位(9)处通过材料锁合的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功能纺织品、用于形成功能纺织品的方法以及功能纺织品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纺织品,其具有基础纺织品、多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的功能导体和至少一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的第一接线导体,所述功能导体在沿第一接线导体彼此间隔开的接触部位处与所述接线导体连接。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功能纺织品,这种功能纺织品可以以有利的方式用于加热目的。例如已知在机动车中通过功能纺织品加热座椅面、靠背或内饰面部件。
[0003]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功能纺织品包括通常由丝线(Faden)、尤其是塑料丝线制成的基础纺织品,所述金属的设有绝缘部的功能导体也由基础纺织品保持。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原则上可以考虑具有均匀结构的不同纺织品。具有均匀或基本均匀结构的相应纺织品例如可以通过针织、编结或编织来制造。但基础纺织品原则上也可以由无纺布(Nonwoven)形成,在此情况下各个丝线或纤维在一定程度上统计地设置、铺放(ablegen)和定向。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基础纺织品尤其也可以是间隔纺织品。间隔纺织品根据其一般结构包括面状的第一织物层、与面状的第一织物层间隔开的、通常平行地设置的面状的第二织物层和将所述织物层相互连接的间隔丝线。
[0006]间隔针织物可以用于形成加热纺织品。间隔针织物的特点在于小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开放且透气的结构以及沿厚度方向的弹性特性。在间隔针织物具有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面状的第二针织物层和连接所述针织物层的间隔丝线的情况下,加热导体被加工到相应的针织物层的通常由塑料丝线形成的结构中。
技术介绍
[0007]由DE 10 2006 038 612 A1已知一种间隔针织物区段形式的功能纺织品,其中,非绝缘的加热导体被加工到一个面状针织物层中并且相互接触。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形成面状的导电结构,其可通过两个在侧向被织入的接线导体触点接通(kontaktieren)。由于所有的导体丝线形成具有大量接触部位的共同的导电结构,因此原则上点状触点接通是足够的。但在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局部不均匀或不充分加热。
[0008]DE 10 2018 111 893 A1描述了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加热纺织品,其中存在导电的纤维束并且纤维束的触点接通也通过借助线圈状连接的触及式接触(ber
ü
hrender Kontakt)来设置。
[0009]但鉴于长期功能,许多已知的具有非绝缘加热导体的加热纺织品是需要改进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要对功能纺织品和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加热纺织品预先进行极高要求的测试,在此特别是施加机械负荷并且附加地使功能纺织品与异物、如导电和/或氧化液体接触。在非绝缘加热导体的情况下,在此例如可能通过腐蚀和氧化引起失效。
[0010]为了在简单地触点接通的、非绝缘的系统中避免所描述的缺点,已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此外,即使在将耐腐蚀的镍
‑
铜合金用于加热导体时也仅产生有限的稳定性。
[0011]在此情况下,根据DE 10 2015 114 778 A1提出,设置带有导电涂层、尤其是银涂层的长丝,由此至少可以减小腐蚀趋势。但与制造这种间隔针织物关联的成本相对高。如果相对薄的涂层以所提供的导电横截面为基础,则情况尤其如此。耐久性也需要改进。在此要注意,由金属和尤其是银制成的薄的涂层与由塑料制成的作为芯的长丝相比可拉伸性较低,从而在制造或使用时在拉伸整个丝线时在金属涂层中会产生裂纹或微裂纹。在与银结合优选的聚酰胺作为长丝材料的情况下,也存在在湿度作用下膨胀的问题,由此导致进一步的损坏。
[0012]同类型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形式的功能纺织品由DE 10 2009 013250B3已知,其中,关于作为功能导体和接线导体的加热导体描述了同类型的绝缘系统以及替代的非绝缘系统。在裸露的功能导体和裸露的接线导体中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实现可靠的接触。此外,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焊接,即通过相应高的电流和电阻在接触部位处进行熔化,从而可以形成材料锁合的金属
‑
金属连接部。
[0013]由DE 10 2018 111 893 A1已知一种用于形成加热元件的纺织载体材料,其中,触点接通也借助粘合剂、即热熔粘合剂进行。为了将加热导体固定在接触导体绞合线上,附加地设置线圈丝线(Maschenfaden)。
[0014]如果相反根据同类型的设计方案功能导体和所述至少第一接线导体设有绝缘部,则可以这样程度熔化绝缘部,使得功能导体和第一接线导体在触及式接触中导电连接。但正是鉴于长期的负荷或之前提及的材料测试,功能纺织品的这种设计方案也需要改进。
[0015]同类型的间隔针织物形式的功能纺织品也由DE 10 2019 103 934B3和DE 10 2019 103 935 A1已知。在所描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形式的加热衬垫中,多个基本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加热导体大致彼此平行地设置,在端部处可以进行触点接通。在此没有说明触点接通的具体方式。
[0016]由EP 1 137 322 B1已知一种具有导电的功能导体的织物。优选由碳纤维制成的导体设有绝缘的覆盖层。通过熔化覆盖层,由碳纤维制成的功能导体可以进入触及式接触。
[0017]为了避免复杂的触点接通问题,根据DE 10 2009 010 415A1,将唯一的导电电阻丝曲折形地置入间隔针织物形式的基础纺织品中。制造极为复杂。通过设置在针织物层之间,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一定的绝缘。
[0018]相反,在将功能丝线集成到针织物层之一中时特别有利的是,加热主要在相应的针织物层上进行,而相对置地通过借助间隔丝线的间隔和由此在针织物层之间提供的空气层已经实现了一定的隔热。在例如在机动车中加热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于是适宜的是将设有功能导体的针织物层朝向内部空间方向定向,从而也相对置地使朝向这种机动车的车身或外壳方向的热损失最小化。
[0019]DE 4 239 068 C2公开了一种间隔针织物,其具有多个加热导体和两个彼此间隔开的接线导体。所述加热导体和接线导体可以具有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在相互的连接部位处中断。没有描述连接的具体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20]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尤其是用于加热目的的同类型的功能纺织品,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并且特别稳固且具有耐抗性。此外,还应说明一种用于形成功能纺织
品的方法以及功能纺织品的优选应用。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功能纺织品、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形成功能纺织品的方法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的功能纺织品的应用。
[0022]以同类型的功能纺织品为基础,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在所述接触部位处功能导体的绝缘部和第一接线导体的绝缘部至少部分地被挤开和/或去除并且功能导体和第一接线导体在接触部位处通过材料锁合的金属
‑
金属连接部连接。
[0023]在每个接触部位处与仅贴靠地接触时不同,借助材料锁合的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功能纺织品,所述功能纺织品包括基础纺织品、多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5a)的功能导体(6)和至少一个金属的设有绝缘部(5b)的第一接线导体(7),所述功能导体(6)在沿第一接线导体(7)彼此间隔开的接触部位(9)处与第一接线导体(7)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位(9)处功能导体(6)的绝缘部(5a)和第一接线导体(7)的绝缘部(5b)至少部分地被挤开和/或去除,并且功能导体(6)和第一接线导体(7)在接触部位(9)处通过材料锁合的金属
‑
金属连接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位(9)处单独地施加绝缘材料(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13)在材料方面与功能导体(6)的绝缘部(5a)以及第一接线导体(7)的绝缘部(5b)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导体(6)基本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接线导体(7)与第一方向成角度地沿第二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导体(6)连接在第一接线导体(7)和第二接线导体之间,所述第二接线导体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接线导体(7)间隔开间距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纺织品是间隔针织物,该间隔针织物具有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2)、面状的第二针织物层(3)和连接所述针织物层的间隔丝线(4),所述功能导体(6)至少部分区段地设置在第一针织物层(2)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导体(6)在没有形成线圈的情况下被集成到基础纺织品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导体(6)的绝缘部(5a)由绝缘漆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导体(7)由金属绞合线形成,该金属绞合线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涂层作为绝缘部(5b)。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导体(7)设置在基础纺织品上,所述功能导体(6)在第一接线导体(7)的区域中被从基础纺织品引出。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