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30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组件,所述复合组件包括具有生产方向(P)和横向(Q)的间隔针织物(1),所述间隔针织物具有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3)和将各所述针织物层(2、3)连接的间隔纱线(4),并且所述复合组件包括邻接在所述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上的覆盖及装饰层(5)。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间隔针织物(1)具有压缩区域(7),间隔针织物(1)在所述压缩区域上持续地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使得覆盖及装饰层(5)具有结构,并且面对覆盖及装饰层(5)的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在生产方向(P)和横向(Q)上具有比第二针织物层(3)更高的延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组件,该复合组件包括具有生产方向和横向的间隔针织物,间隔针织物具有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和将针织物层连接的间隔纱线,并且复合组件具有邻接在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的上的覆盖及装饰层。
技术介绍
复合组件尤其是设置成用于座椅覆层或内饰或者设计成座椅覆层或内饰。在针织的纺织物中,生产方向和横向的关联是通常的,其中,生产方向也被称为工作方向或纵向。在间隔针织物中,各个形成织物的纱线沿着生产或工作方向延伸,并且基于此具有通常重复的针织图案,据此,例如间隔纱线在两个针织物层之间(必要时也具有沿着横向的偏移)往复延伸。根据通常的术语定义,两个面式的针织物层具有沿着生产方向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着横向延伸的线圈横列。间隔针织物的突出之处在于轻的、透气的结构,其中,由于在两个针织物层之间延伸的间隔纱线,间隔针织物在其厚度的方向上是弹性的。为此,作为间隔纱线通常设置单丝纱,由于其结构,单丝纱具有相对高的回位作用。由于这种弹性性能,间隔针织物作为软的、弹性的且实现空气循环的层设置在软垫、装饰家具、服装或鞋类中。作为科技纺织物,间隔针织物也应用在汽车领域中,例如用于空调座椅和座椅覆面,其中,由于其缓冲性能和非常好的回位能力,间隔针织物实现良好的轮廓匹配。此外,间隔针织物在汽车领域中,但是也在其它应用中,例如在家具制造中特别适合用于下部缓冲。因此,间隔纺织物在汽车领域中用于内饰,其中,具有间隔纺织物和层压上的纺针织物层(例如皮革、人造革或覆盖膜)的复合材料可用于装饰车顶、仪表板、中控台以及门内侧。在此,具有间隔针织物以及覆盖及装饰层的复合材料或复合组件通常与位于下方的或者刚性的或者柔性的基础结构连接。例如,用于内饰的或者在家具制造中的复合组件可被施加到刚性的下部结构上,或者也在形成座椅或者座椅面时被施加在柔性的下部结构上。不仅在刚性的而且在柔性的下部结构中,得到的优点是,在间隔针织物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拱形、弯曲或其它三维的造型,其中,在多数情况中,可防止过强的变形以及尤其是覆盖及装饰层的弯折。附加地,通过间隔针织物的柔性,对于用户来说得到尤其舒适的,柔软的触感,然而其中,通过间隔针织物的弹性的回位力,(至少在弹性的回位之后)也保持预设的形状。尽管在其性能方面部分多地考虑其它弹性材料的间隔针织物,正是在复杂地或高要求地成型的产品中以及在尤其长寿命的产品中,存在进一步改善间隔针织物的机械性能的需求。从专利文献DE102010010524B4中已知间隔针织物以及具有间隔针织物和覆盖及装饰层的由此形成的复合组件,其中,用于布置在气囊或气囊盖上的复合组件在多个部位上提供减小的断裂强度。为了该目的,间隔针织物的两个面式的针织物层分别由基础纱线系统和另一纱线系统构成,其中,线圈横列的第一部分至少由基础纱线系统构成,线圈横列的第二部分由第二纱线系统构成,其中,在线圈横列的第二部分中在不形成线圈的情况下引导基础纱线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纱线,并且其中,针织物层在线圈横列的第二部分上在生产方向上具有比在线圈横列的第一部分上更小的断裂强度。因此,通过省去线圈,形成在横向上延伸的弱化线,其中,在两个针织物层中相应的弱化线相叠布置或者以小的错位布置,从而两个针织物层在其功能性方面构造成相同的。相应地,两个针织物层不仅在其断裂强度方面而且在其弯曲强度和延展性方面也具有相同的或者至少相似的机械性能。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这种类型的复合组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0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间隔针织物从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中已知,其中,间隔针织物的两个针织物层在其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基本上是不同的。在具有间隔针织物的复合组件中,以尤其有利的方式利用了所述不同的机械性能。虽然两个针织物层中的一个在生产方向和横向上可良好地延展,但是相对置的覆盖层仅仅具有在生产方向(工作方向)和横向上极低的延展性。具有低的延展性的针织物层布置成邻接覆盖及装饰层,从而可良好延展的针织物层经由间隔纱线与覆盖及装饰层相对置。在从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中已知的间隔针织物或由此构成的复合材料的弯曲方面,得到与在一致的层材料中完全不同的性能。虽然在一致的层材料、例如厚的塑料膜或切割泡沫中在弯曲时中性纤维通常位于厚度的中心,然而在根据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的间隔针织物中,在弯曲时,中性纤维(在该处不出现明显的拉伸或压缩)位于具有低的延展性的针织物层上,该针织物层直接位于覆盖及装饰层之下。由于间隔针织物的性能和尤其是具有低的延展率的直接紧接着的针织物层,优化地保护覆盖及装饰层不受弯折、压迫等。在均匀的凸形或凹形弯曲时,相对置的可良好延展的针织物层可相应地延长或缩短,这也为覆盖及装饰层的优化保护做出贡献。当应提供或者在下方缓冲大的、均匀弯曲的或拱起的面时,从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中已知的复合组件的突出之处在于突出的性能。然而,在备选的空间布置方面,复合组件还有改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该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组件,该复合组件也可尤其好地在三维尺寸方面设有相对小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和该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件。由此,从这种类型的复合组件出发,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间隔针织物具有压缩区域,间隔针织物在压缩区域上持续地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使得覆盖及装饰层具有结构,并且面对覆盖及装饰层的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在生产方向和横向上具有比第二针织物层更高的延展性。也如根据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一样使用间隔针织物,间隔针织物的覆盖层具有在生产方向和横向上不同的且尤其是明显不同的延展性。但是,虽然根据专利文献DE102016125881B3,具有较低的延展性的面式的针织物层直接邻接到覆盖及装饰层上,然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组件中,具有比第二针织物层更高的延展性的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面对覆盖及装饰层。出乎意料地,通过刚好相反的布置方案,可通过在压缩区域上压缩间隔针织物实现覆盖及装饰层的尤其好的三维的设计。在此适宜地,间隔针织物在压缩区域中通过在覆盖及装饰层和第二针织物层之间的连接部被压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在此,覆盖及装饰层在压缩区域上可在结合第二针织物层的情况下与间隔针织物缝合在一起。在接缝上,在至少部分地压缩间隔针织物的情况下将覆盖及装饰层拉向第二针织物层的方向,从而在此从首先平的结构开始形成凹处。于是,在相邻的压缩区域之间,间隔针织物未被压缩或者至少少量被压缩,从而在覆盖及装饰层方面得到相对于压缩区域抬高的区段。由此,复合组件可设有尤其美观的结构部。该结构部也可为例如在应用在车辆座椅上时改善乘客的通风做出贡献。首先,通过三维的结构部已经可实现沿着压缩区域的一定的空气输送。但是尤其优选地,复合组件也可与空调座椅的主动的通风结合。通过缝合或者通过其它连接,压缩区域可形成从罗纹图案、矩形图案、菱形图案和三角形图案的组中选择的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组件,所述复合组件包括具有生产方向(P)和横向(Q)的间隔针织物(1),所述间隔针织物具有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3)和将各所述针织物层(2、3)连接的间隔纱线(4),并且所述复合组件包括邻接在所述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上的覆盖及装饰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针织物(1)具有压缩区域(7),间隔针织物(1)在所述压缩区域上持续地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使得覆盖及装饰层(5)具有结构,并且面对覆盖及装饰层(5)的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在生产方向(P)和横向(Q)上具有比第二针织物层(3)更高的延展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DE 102019110908.61.一种复合组件,所述复合组件包括具有生产方向(P)和横向(Q)的间隔针织物(1),所述间隔针织物具有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3)和将各所述针织物层(2、3)连接的间隔纱线(4),并且所述复合组件包括邻接在所述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上的覆盖及装饰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针织物(1)具有压缩区域(7),间隔针织物(1)在所述压缩区域上持续地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使得覆盖及装饰层(5)具有结构,并且面对覆盖及装饰层(5)的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在生产方向(P)和横向(Q)上具有比第二针织物层(3)更高的延展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生产方向(P)和横向(Q),在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中根据DINENISO13934-1在25N的拉力下确定的延展率至少为在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3)中确定的延展率的两倍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生产方向(P)和横向(Q),在面式的第一针织物层(2)中根据DINENISO13934-1在25N的拉力下确定的延展率至少为25%至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生产方向(P)和横向(Q),在面式的第二针织物层(3)中根据DINENISO13934-1在25N的拉力下确定的延展率至少为1.5%至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针织物(1)在压缩区域(7)中通过在覆盖及装饰层(5)与第二针织物层(3)之间的连接(9)被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及装饰层(5)在所述压缩区域(7)上在结合第二针织物层(3)的情况下与间隔针织物(1)缝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针织物(1)在所述压缩区域(7)中被压缩到小于间隔针织物(1)在未被压缩的状态中的厚度的5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米勒S·詹妮维恩
申请(专利权)人: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