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52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2
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由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交织而成;包括正面和反面,正面设有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反面设有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由隐凸横条纹和隐凹条纹交替配置而成,隐凸横条纹由粗纱线连续多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隐凹条纹由细纱线1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分布有凸显条纹,凸显条纹上具有由细纱线以1隔5针单针单列集圈悬弧且以点状形式分布于反面线圈横列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面料具有单面织物两面不同外观效应、生物可降解特性,以及吸湿、柔软、透气和抗起毛起球等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是指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春夏季POLO衫、T恤等针织服装,不仅需要具有触感柔软、吸湿排汗、透气透湿等良好服用舒适性能,若能采用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循环再生用纤维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绿色生态环保,是如今时代的诉求和发展趋势之一;现有的POLO衫、T恤等针织服装面料,一般采用全棉、或涤棉混纺、或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涤纶类纤维材料,全棉面料具有柔软吸湿透气的特点,但当人体出汗后会不能及时将汗水排到面料外层,面料会黏在身上紧贴皮肤而给人以不适感;涤棉混纺面料兼具棉的柔软、吸湿、透气特性,以及涤纶的挺括、易干特点,但仍不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涤纶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和优异的导湿快干功能,但常规材料源于石油,不可生物降解,不属于绿色生态纺织品。
[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面料及其生产方法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该面料不仅具有特殊双面外观花色效应和生物可降解弹性,且兼具良好吸湿、柔软透气功能。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由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和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交织而成,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包括具有正面和反面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设有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面料本体的反面设有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所述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由隐凸横条纹和隐凹条纹交替配置而成,所述隐凸横条纹由粗纱线连续多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凹条纹由细纱线1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分布有凸显条纹,所述凸显条纹上具有由细纱线以1隔5针单针单列集圈悬弧且以点状形式分布于反面线圈横列表面。
[0007]单针单列集圈悬弧在反面线圈织物层上沿菱形四个端点分布形成网眼效应。
[0008]所述粗纱线为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所述细纱线为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
[0009]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和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的用纱重量比为88.4%:11.6%。
[0010]所述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60%:40%。
[0011]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的平方米克重为145g/m2。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面料具有双面效应:采用单面集圈结构位移和粗细纱线运用设计,构成集圈悬弧以点状分布形成网眼结构效应,当人体穿着该面料服装时,与皮肤接触的集圈悬弧点状分布,可以避免人体出显汗时黏在皮肤上的不适感;而且,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与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两者纱支粗细略有差异,两种纱线轮流交替编织时构成隐横条外观;且在面料正面,由粗纱线编织的隐凸横条纹和有细纱线编织的隐凹条纹交替配置而成,形成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在面料反面,集圈悬弧点状分布于细纱线横列上,形成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使面料总体表面平整;本技术单面织物具有两面不同外观设计花型的双面效应。
[0014]2、本技术面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采用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60%:40%,该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为实现被废弃和堆埋180天的服装可降解95%,回归自然环境中;采用的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亦属于循环可再生绿色纤维,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交织面料的用纱重量比为88.4%:11.6%,化纤绿色纤维占比超过50%,可降解性能高。
[0015]3、本技术面料兼具柔软透气和良好的吸湿特性:本技术面料经吸湿排汗功能整理获得吸湿良好吸湿导湿功能;贴身层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单面集圈位移分布,赋予面料良好的点接触触感和吸湿特性,增加面料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面料正面具有隐纵条纹外观效应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面料反面具有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示意图。
[0018]符号说明
[0019]正面10;隐凸横条纹11;隐凹横条纹12;反面20;单针单列集圈悬弧21;凸显条纹22;视觉上的网眼效应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1]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由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和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交织而成,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和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的用纱重量比为88.4%:11.6%;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包括具有正面10和反面20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10设有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面料本体的反面20设有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所述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由隐凸横条纹11和隐凹条纹12交替配置而成,所述隐凸横条纹11由粗纱线连续多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凹条纹12由细纱线1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分布有凸显条纹22,所述凸显条纹22上具有由细纱线以1隔5针单针单列集圈悬弧21且以点状形式分布于反面线圈
横列表面;本技术面料具有单面织物双面不同外观效应、生物可降解特性,以及吸湿、柔软、透气和抗起毛起球等优良服用性能。
[0022]本技术的单针单列集圈悬弧21在反面线圈织物层上沿菱形四个端点分布形成网眼效应23。
[0023]本技术的所述粗纱线为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所述细纱线为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
[0024]本技术的所述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60%:40%。
[0025]本技术的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的平方米克重为145g/m2。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面料具有双面效应:采用单面集圈结构位移和粗细纱线运用设计,构成集圈悬弧以点状分布形成网眼结构效应,当人体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由40S棉与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混纺纱和75D/72F细旦轻网络结构再生聚酯DTY长丝交织而成,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生物可降解单面纬编面料包括具有正面和反面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设有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面料本体的反面设有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所述隐横条正面线圈织物层由隐凸横条纹和隐凹条纹交替配置而成,所述隐凸横条纹由粗纱线连续多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凹条纹由细纱线1个横列正面线圈编织构成;所述隐横条网眼效应的反面线圈织物层分布有凸显条纹,所述凸显条纹上具有由细纱线以1隔5针单针单列集圈悬弧且以点状形式分布于反面线圈横列表面。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明陈力群许贻东蒲剑张佩华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