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230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多个路侧装置和车载终端,在每个路侧装置上均设有摄像头、数据处理模块、提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摄像头能够不间断对所处路段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能够接收摄像头所发出的图像,并识别图像中的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事故车辆所处车道,得到交通事故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模块相接,能够将数据处理模块所得到的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所处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以及相邻路侧装置的通信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车载终端相接,能够在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后,将交通事故信息在该路段的路侧装置上展示、播报或发送给该路段车辆的车载终端。该路段车辆的车载终端。该路段车辆的车载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监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路协同的智能化是无人驾驶实现的另一种进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

车、车

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



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0003]在城市道路中行驶时,经常会发生擦挂等交通事故,进而造成交通拥堵,对出行人员十分不便。在发生该情况后,处于事故所在车道堵塞情况加重,而在早晚高峰时,由于堵塞路段较长,驾驶人员不能获取该信息,而现有的导航对于上述信息会有一定滞后性,同时交警也只能在获取相应信息后,再达到现场处理,也具有一定滞后性,进而加重该路段的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城市路口车路协同中,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过于依赖交警指挥,不能实时对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车道的车辆发出提示,疏导交通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包括路侧装置和车载终端,所述路侧装置设有多个,沿路段间隔设置,在每个路侧装置上均设有车道摄像头、数据处理模块、提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车道摄像头面向道路设置,能够不间断对所处路段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能够接收车道摄像头所发出的图像,并识别图像中的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事故车辆所处车道,得到交通事故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模块相接,能够将数据处理模块所得到的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所处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以及相邻路侧装置的通信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车载终端相接,能够在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后,将交通事故信息在该路段的路侧装置上展示、播报或发送给该路段车辆的车载终端。这样,路侧装置与车辆的车载终端之间通过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讯,路侧装置上设有车道摄像头,车道摄像头能够不间断地对所处路段进行拍照,得到多张图像;当其中一个路侧装置所在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后,该路段上路侧装置的车道摄像头即能拍摄到该事故的图像,并与其他图像一起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在接收到上述图像信息后,即可识别处带有交通事故的图像,并根据所拍摄图像中交通事故所处车道,得到交通事故所处车道;进而通过通信模块将上述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该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由提示模块直接发出该路段出现交通事故的提示,从而方便驾驶员及时获知该信息,及时
变道。同时,提示模块还能够将交通事故发送给智能汽车的车载终端,让驾驶员了解该信息。除了上述手段外,通信模块还能够将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该路段的其他路侧装置,进而使得距离该路段较远位置的路侧装置也能够获取交通事故信息,并通过提示模块对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展示、播报。这种通过路侧装置获取交通事故信息,并发出提示的方式,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快速传播信息,以便驾驶员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作出对策,变道或者改变行驶线路,从而能够有效疏通交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提示模块包括一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能够将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进行文字展示。这样,提示模块上设置显示屏,可展示交通事故的图片或者交通事故信息,便于副驾或乘客了解交通事故信息。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提示模块还包括一语音播报装置,所述语音播报装置能够对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进行语音播报。这样,语音播报装置能够通过将所接收到的交通事故信息通过语音的方式进行播报,不会影响驾驶员驾驶。
[0008]进一步的,在各个路侧装置内均设有一个带动摄像头往复转动的连杆机构。这样,摄像头能够转动,可多角度进行拍摄照片,避免死角。
[0009]进一步的,在靠近人行道的路侧装置上还设有一人行道摄像头和测速装置,所述人行道摄像头能不间断对人行横道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传递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人像及人行道识别模块和数据融合模块,所述人像及人行道识别模块用于接收人行道摄像头所发送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识别,在识别人行道有行人时,将人行道行人识别结果发送给数据融合模块;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用于接收测速装置中来往车辆的车速以及人行道识别模块所发送的人行道行人识别结果,并对上述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后,在车辆速度大于设定阈值后,通过通信模块向提示模块发出礼让人行预警信息,并通过语音播报装置播报。这样,人行道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经过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能够对图片进行识别,识别图片中是否有行人,同时,数据处理模块还能通过测速装置对靠近人行横道车辆的车速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有人穿行人行道过程中,是否有车辆行驶,车辆是否减速;若有车辆,且车辆未减速,则将上述信息发送给提示模块,通过提示模块对车辆进行提示,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交通事故识别模块和车道识别模块;所述交通事故识别模块用于接收车道摄像头所拍摄的图片,并识别图片中的交通事故,并在识别有交通事故后,将事故识别结果和交通事故图像发送给车道识别模块;所述车道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事故识别结果和交通事故图像后,对事故识别结果中车辆所处车道信息进行识别,并将事故车辆所处车道信息发送给提示模块。这样,数据处理模块中的事故识别模块和车道识别模块能够分别通过图片对事故和事故车辆所处车道进行识别,并通过融合模块将上述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提示模块。这种先识别是否有事故,再将事故图片信息发送给车道识别模块,对事故车辆所处车道进行识别的方式,有能效减少车道识别模块的识别难度,所获得的信息更加精准。
[0011]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城市道路路侧间隔设置多个如上所述的路侧装置;S2,车道摄像头不间断地对所处路段进行拍照,并将拍摄的车道图片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S3,数据处理模块对所拍摄的车道图片识别,若识别出的图片中带有交通事故,则进入下一步;S3,数据处理模块对带有交通事故的图片进行提取,并从
图片中识别事故车辆所处车道,得到交通事故信息;S4,数据处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得到的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该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并通过通信模块将上述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相邻路侧装置的通信模块后,由通信模块逐个将所接收到的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该路段上所有路侧装置的通信模块,最后各个路侧装置通讯模块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该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S5,提示模块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后,通过路侧装置显示或播报交通事故信息,或者通过提示模块直接将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该路段上车辆的车载终端。这样,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少,通过图片识别技术能够对交通事故进行识别,并对事故车辆所处车道进行识别,当有交通事故发生时,即能够立即识别,并将识别后的信息通过提示模块发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包括路侧装置和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装置设有多个,沿路段间隔设置,在每个路侧装置上均设有车道摄像头、数据处理模块、提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车道摄像头面向道路设置,能够不间断对所处路段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能够接收车道摄像头所发出的图像,并识别图像后得到交通事故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模块相接,能够将数据处理模块所得到的交通事故信息发送给所处路侧装置的提示模块,以及相邻路侧装置的通信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车载终端相接,能够在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后,将交通事故信息在该路段的路侧装置上展示、播报或发送给该路段车辆的车载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模块包括一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能够将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进行文字展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模块还包括一语音播报装置,所述语音播报装置能够对接收到交通事故信息进行语音播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个路侧装置内均设有一个带动摄像头往复转动的连杆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靠近人行道的路侧装置上还设有一人行道摄像头和测速装置,所述人行道摄像头能不间断对人行横道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传递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人像及人行道识别模块、数据融合模块,所述人像及人行道识别模块用于接收人行道摄像头所发送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识别,在识别人行道有行人时,将人行道行人识别结果发送给数据融合模块;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用于接收测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军郭昌桥韩亚军吕值敏代海铭范骞吴清江韦力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