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74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包括:步骤a,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商用车的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步骤b,根据所述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步骤c,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步骤d,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进行优化,使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商用车NVH
,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Commercial Vehicle),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商用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共五类。随着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和大量80后、90后加入公路物流运输行业,人们对商用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愈发关注。商用车一般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车身通过车身接附点与车架连接,车身接附点包括悬置和将悬置与车身以及将悬置与车架连接的悬置支架,悬置包括橡胶悬置、液压悬置、空气悬置等。商用车在工作时,发动机的振动和路面不平激励通过车身接附点传递到车身,引起车身的振动和噪声辐射。因此,车身接附点对振动的衰减和抑制的效果,对车身NVH性能影响很大。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车身系统结构抵抗外部动态激励的参数,当外界激励一定时,动刚度越大则车身系统的加速度响应就越小,此时外界输入就对系统影响较小。因此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需要保证足够大小以减少结构传入的能量,降低车身的振动,提升整车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商用车车身NVH性能的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包括:
[0005]步骤a,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商用车的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
[0006]步骤b,根据所述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动刚度特性数据;
[0007]步骤c,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0008]步骤d,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进行优化,使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包括:计算第一频率段内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与底盘垂直的Z方向、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和同时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Y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所述步骤c包括: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各车身接附点的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动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所述步骤c包括: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在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方向进行优化,使车身接附点的在该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刚度特性标准包括:
[0011]X方向标准k
x
,其中k
x
=log(2Πf)^2/Kd
x
,f为频率,单位Hz,Kd
x
为一常数标准值,单位为N/m;
[0012]Y方向标准k
y
,其中k
y
=log(2Πf)^2/Kd
y
,f为频率,单位Hz,Kd
y
为一常数标准值,单位为N/m;
[0013]Z方向标准k
z
,其中k
z
=log(2Πf)^2/Kd
z
,f为频率,单位Hz,Kd
z
为一常数标准值,单位为N/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包括: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在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方向设置加强筋、增加加强件和/或增加厚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包括各车身接附点的加速度导纳数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包括各车身接附点的原点动刚度数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率段为(0Hz,320Hz)。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包括: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比较大小,如果在第一频率段内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均大于动刚度特性标准,则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是满足要求。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还包括:对结构进行优化后的车身接附点动刚度特性数据再次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判断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是否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如果不满足,则继续对车身接附点结构进行优化。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e,根据步骤d结构优化结果,制作商用车的白车身和包括所述白车身的商用车,并在商用车中测试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和测试驾驶室中主驾驶员耳旁的噪声声压级。
[0021]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通过对商用车白车身建模、建立有限元模型和对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动刚度特性数据进行计算,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当前产品或者设计的商用车车身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在第一频率段内是否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对于不满足标准的车身接附点能够及时发现和进行优化改进,从而使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满足要求,提升商用车车身NVH性能。
[002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接附点的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商用车的车身接附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加速度导纳的测试曲线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商用车的车身接附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主驾耳旁声压级的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商用车的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步骤b,根据所述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步骤c,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各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步骤d,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进行优化,使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计算第一频率段内所述白车身的各车身接附点在与底盘垂直的Z方向、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和同时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Y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所述步骤c包括:对在第一频率段内的各车身接附点的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与动刚度特性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各车身接附点的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动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所述步骤c包括:对于判断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车身接附点的结构在动刚度不满足要求的方向进行优化,使车身接附点的在该方向的动刚度特性数据满足动刚度特性标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刚度特性标准包括:X方向标准k
x
,其中k
x=
log(2Πf)^2/Kd
x
,f为频率,单位Hz,Kd
x
为一常数标准值,单位为N/m;Y方向标准k
y
,其中k
y=
log(2Πf)^2/Kd
y
,f为频率,单位Hz,Kd
y
为一常数标准值,单位为N/m;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思远马贺贺严磊陈魁俊管旭阳陈德博王位洪德凯耿磊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