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39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辊轮,被设置为与一料带的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实现面接触,并藉由该面接触驱动料带向预定方向传递。第二辊轮,被设置为与料带的另一表面实现线接触,并藉由该料带的传递而产生转动。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辊轮的转动圈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二辊轮的转动圈数。计算装置,基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检测到的转动圈数信号得出料带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厚度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方法简单可靠,闭环控制,能够提高电芯的品质。能够提高电芯的品质。能够提高电芯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带厚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生产设备将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第二隔膜层叠的卷绕形成电芯。其中,正极片、负极片的边缘每隔一定间隔设置有极耳,卷绕形成的电芯其端部具有层叠的极耳。在一些生产工艺中,正极片和/或负极片可以预先与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热复合成为一体的结构。为便于描述,正极片、负极片及其与隔膜热复合后的结构在本技术中统称为料带。
[0003]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由于料带厚度的不均匀性,多层卷绕后极耳位置偏差较大,影响电芯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芯品质的厚度测量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包括:
[0006]第一辊轮,被设置为与一料带的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实现面接触,并藉由该面接触驱动所述料带向预定方向传递;
[0007]第二辊轮,被设置为与所述料带的另一表面实现线接触,并藉由该料带的传递而产生转动;
[0008]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辊轮的转动圈数;
[0009]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辊轮的转动圈数;
[0010]计算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检测到的转动圈数信号得出所述料带的厚度。
[0011]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转动安装在一第一辊轮座。
[0012]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在一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为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旋转电机连接。
[0013]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辊轮座,所述第二辊轮座连接一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第一辊轮座,所述第二辊轮被驱动靠近或远离第一辊轮,与第一辊轮相配合夹持料带。
[0014]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U型光电传感器和感应片,所述U型光电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辊轮座,所述感应片设置在第二辊轮。
[0015]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一第一安装座安装在第一辊轮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有沿第一辊轮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腰型孔,以改变第二驱动件沿第一辊轮轴向方向的安装位置。
[0016]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辊轮,所述第三辊轮转动安装在第三辊轮座,所述第三辊轮座连接一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第一辊轮座,并被设置为驱动第三辊轮靠近或远离第一辊轮。
[0017]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一第二安装座安装在第一辊轮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有沿第一辊轮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腰型孔,以改变第三驱动件沿第一辊轮轴向方向的安装位置。
[0018]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轮表面喷砂处理。
[0019]在本技术厚度测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轮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第一辊轮沿轴向的长度。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厚度测量装置通过第一辊轮、第二辊轮传送弯折的料带,根据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的尺寸、旋转圈数测量料带的厚度,根据检测结果改变料带的厚度,结构简单、测量方法简单可靠,闭环控制,能够提高电芯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2]图2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辊轮、第二辊轮测量极片厚度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辊轮、第二辊轮测量极片厚度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4]10、极片;11、入料端;12、第一切线;13、出料端;14、第二切线;15、第三切线;
[0025]100、第一辊轮;200、第二辊轮;300、第一辊轮座;400、第一驱动件;500、第二辊轮座;600、第二驱动件;610、第一安装座;611、第一腰型孔;700、第二检测组件;710、U型光电传感器;720、感应片;800、第三辊轮;810、第二安装座;811、第二腰型孔;820、第三驱动件;830、第三辊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厚度测量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100和第二辊轮200,一极片10以弯曲的状态从第一辊轮100和第二辊轮200之间穿过,极片10与第一辊轮100面接触、与第二辊轮200线接触。第一辊轮100转动安装在一第一辊轮座300的U型开口内,并且一端伸出第一辊轮座300连接一第一驱动件400。第一驱动件400优选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一辊轮座300,驱动第一辊轮100主动旋转,带动极片10运动。
[0028]厚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辊轮100旋转圈数的第一检测组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为编码器,旋转电机自带有编码器,能够检测第一辊轮100的旋转圈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也可以设置为霍尔开关、传感器等。
[0029]第二辊轮200转动安装在第二辊轮座500,第二辊轮座500与一第二驱动件600的驱动端相连接,第二驱动件600优选为气缸,驱动第二辊轮200靠近或者远离第一辊轮100。当第二辊轮200靠近第一辊轮100时,第二辊轮200与极片10线接触,并随着极片10的运动而旋转。第二驱动件600可以直接或间接安装在第一辊轮座300(如后详述),并使其驱动方向与第一辊轮100、第二辊轮200轴心连线在同一直线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辊轮200的轴向长
度大幅度地小于第一辊轮100,因而可以显著减少极片10带动第二辊轮200转动时所需的力,从而降低能耗和极片10被拉扯损坏的风险。
[0030]第二辊轮座500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辊轮200旋转圈数的第二检测组件700,第二检测组件700包括设置在第二辊轮座500的U型光电传感器710和设置在第二辊轮200的感应片720,感应片720与U型光电传感器710相配合。
[0031]厚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700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计算极片10厚度的计算装置。在电芯卷绕设备中,该计算装置通常用工业CPU或PLC实现,这些装置用来分模块对设备的伺服系统、张力系统、纠偏系统、卷绕系统、检测系统进行控制,此处对其功能和原理不再详述。关于极片厚度的计算方法,将在随后的说明中给出。
[0032]如图2所示,极片10以弯曲的状态从第一辊轮100和第二辊轮200之间穿过,极片10入料端11与第一辊轮100相切线为第一切线12,极片10出料端13与第一辊轮100相切线为第二切线14,两切线与第一辊轮100的轴线所成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轮,被设置为与一料带的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实现面接触,并藉由该面接触驱动所述料带向预定方向传递;第二辊轮,被设置为与所述料带的另一表面实现线接触,并藉由该料带的传递而产生转动;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辊轮的转动圈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辊轮的转动圈数;计算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检测到的转动圈数信号得出所述料带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转动安装在一第一辊轮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在一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为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旋转电机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辊轮座,所述第二辊轮座连接一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第一辊轮座,所述第二辊轮被驱动靠近或远离第一辊轮,与第一辊轮相配合夹持料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宗锋谭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