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060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包括确定校核所需输入条件;由输入条件基于驾驶员视野眼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由可视区域作出仪表板上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基于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在三维CAD软件内作出仪表板上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能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除霜除雾模式,通过侧除霜风口快速除霜除雾,保证驾驶安全性;本方法从人机工程角度满足绝大多数车型侧除霜风口布置需求,兼具除霜除雾性能和美观性,并适用于所有乘用车。并适用于所有乘用车。并适用于所有乘用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仪表板上部两侧区域,一般需要有侧除霜风口,空调器总成产生的风,通过仪表板风道流动,通过侧除霜风口的格栅叶片导向将风吹出,用来除去侧门玻璃上的雾气,从而使驾驶员看清两侧外后视镜,避免驾驶员看不清外后视镜而视野受限,保证行驶安全。
[0003]由于,此处侧除霜风口尚无可量化布置校核方法,侧除霜风口一般由造型专业根据美学要求绘制,所设计的侧除霜风口并不能有效对侧门玻璃进行除霜除雾,进而影响驾驶体验。基于此,急需研发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眼椭圆中心点、工程可量化的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以解决对侧除霜风口位置的量化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确定校核所需输入条件;
[0008]B、由输入条件基于驾驶员视野眼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
[0009]C、由可视区域作出仪表板上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除霜除雾模式,通过侧除霜风口快速除霜除雾。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条件包括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V1、侧门玻璃内表面、A柱上护板、门护板、仪表板CAS面及外后视镜镜面信息。
[0011]更进一步地,步骤B,具体为:将眼椭圆中心点V1与待校验侧外后视镜轮廓形成包络面,用包络面与侧门玻璃内表面相交,得到曲线M。
[0012]更进一步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3]C1、通过曲线M与门护板最近点U,做与门护板上部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线X1;
[0014]C2、通过交线M与A柱护板最近点W,做与A柱上护板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线X2;
[0015]C3、仪表板待校验侧边界向车内偏移一定距离的形成垂面在仪表板上相交得到曲线X3;
[0016]C4、在仪表板上部曲线X1、曲线X2、曲线X3及仪表板上部边界所形成的区域内,即为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
[0017]更进一步地,步骤C3,所述一定距离为120m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基于驾驶员视野眼椭圆中心点,具体的是基于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在三维CAD软件内作出仪表板上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除霜除雾模式,通过侧除霜风口快速除霜除雾,保证驾驶安全性;本方法从人机工程角度满足绝大多数车型侧除霜风口布置需求,兼具除霜除雾性能和美观性,并适用于所有乘用车。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侧除霜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0022]图2各输入条件的示意图;
[0023]图3曲线M的示意图;
[0024]图4曲线X1的示意图;
[0025]图5曲线X2的示意图;
[0026]图6曲线X3的示意图;
[0027]图7左侧除霜风口布置区域的示意图;
[0028]图8布置校核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本专利技术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在三维CAD软件内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0033]A、确定校核所需输入条件,用于确定输入给工程师的校核所需前提条件:所述输入条件包括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V1、侧门玻璃内表面、A柱上护板、门护板、仪表板CAS面及外后视镜镜面信息。
[0034]B、由输入条件基于驾驶员视野眼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此步骤用于看外后视镜所需的侧窗玻璃透明区域。
[0035]具体为:将眼椭圆中心点V1与待校验侧外后视镜轮廓形成包络面,用包络面与侧门玻璃内表面相交,得到曲线M。
[0036]C、由可视区域作出仪表板上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除霜除雾模式,通过侧除霜风口快速除霜除雾。此步骤用于反向导出侧除
霜风口最小布置区域。
[003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8]C1、通过曲线M与门护板最近点U,做与门护板上部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线X1;
[0039]C2、通过交线M与A柱护板最近点W,做与A柱上护板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线X2;
[0040]C3、仪表板待校验侧边界向车内偏移一定距离的形成垂面在仪表板上相交得到曲线X3;
[0041]C4、在仪表板上部曲线X1、曲线X2、曲线X3及仪表板上部边界所形成的区域内,即为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
[0042]本专利技术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能够让工程人员在三维CAD软件内作出有效的侧除霜风口布置区域。因为造型部门往往希望侧除霜风口尽可能的小,而工程人员根据此方法,可以轻松完成所需的侧除霜风口布置区域,是基于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并兼顾流体特性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0043]实施例1
[0044]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1、确定输入条件:输入条件包括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V1、侧门玻璃内表面、A柱上护板、门护板、仪表板CAS面及外后视镜镜面信息,如图2所示。
[0046]2、将眼椭圆中心点V1与左侧外后视镜轮廓形成包络面,用包络面与侧门玻璃内表面相交,得到曲线M,如图3所示。
[0047]3、通过曲线M与门护板最近点U,做与门护板上部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线X1,如图4所示。
[0048]4、通过交线M与A柱护板最近点W,做与A柱上护板的切面,此切面与仪表板相交得到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校核所需输入条件;B、由输入条件基于驾驶员视野眼眼椭圆中心点与外后视镜轮廓形成的视场区域,在侧门玻璃内表面交线形成可视区域;C、由可视区域作出仪表板上待校验侧除霜风口的最小布置区域,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除霜除雾模式,通过侧除霜风口快速除霜除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条件包括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V1、侧门玻璃内表面、A柱上护板、门护板、仪表板CAS面及外后视镜镜面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除霜风口布置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为:将眼椭圆中心点V1与待校验侧外后视镜轮廓形成包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史承婕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