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盖组件及轨道布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44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烧结炉上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炉盖组件及轨道布料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面与烧结炉炉口固定;壳体的顶面开设有与烧结炉炉口对应的料口;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通槽,使得料口割裂成上下两部分;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上压板、下压板,上压板与下压板叠加交错布置,上压板与下压板的重叠区域用于封闭通槽上方和下方的料口;所述上压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上楔板,上楔板的下水平段凸出在上压板外;所述下压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下楔板,下楔板的上水平段凸出在下压板外;本申请通过相离滑移上压板与下压板使得料口被打开,操作简单,安全性好,通过相向滑移上压板与下压板使得料口被关闭,压紧可靠,密封性好。密封性好。密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盖组件及轨道布料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烧结炉上料
,特别涉及一种炉盖组件及轨道布料车。

技术介绍

[0002]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稀土元素镧、铈、钐、钇的氟碳酸稀土,氟的加入量为REO的5%~10%;氟碳酸稀土的焙烧和粒度分级制得稀土抛光粉。
[0003]现有焙烧是在烧结炉内进行,烧结炉的上料方式为人工配合机械设备进行上料作业,上料时作业人员首先将存放于吨袋内的原料通过天车吊运至烧结炉平台,然后打开烧结炉炉盖,利用天车及锥形料斗将吨袋内原料逐吨袋加入至烧结炉内,例如车间共6台烧结炉,每台烧结炉上料间隔约10小时左右,上料操作时炉体及炉内温度较高,作业人员需在高温环境下完成开盖、吊装、加料、观察、闭盖等操作,烧结炉上料作业过程中炉盖的开闭繁琐,作业时存在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盖组件及轨道布料车,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炉盖开闭繁琐以及容易烫伤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炉盖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形状为矩形板,壳体的底面与烧结炉炉口通过螺栓固定;壳体的顶面开设有与烧结炉炉口对应的料口,料口贯穿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形状为矩形,通槽贯穿壳体,使得料口割裂成上下两部分,且通槽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料口的长度与宽度;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上压板、下压板,上压板与下压板的形状均为矩形,上压板与下压板的长度方向边沿通槽滑动,上压板与下压板叠加交错布置,上压板与下压板的重叠区域用于封闭通槽上方和下方的料口;上压板的左侧边与壳体左侧边齐平,上压板的右侧边焊接有对称布置的上顶杆,上顶杆的自由端位于通槽内,上顶杆用于消除结构干扰;下压板的右侧边与壳体右侧边齐平,下压板的左侧边焊接有对称布置的下顶杆,下顶杆的自由端位于通槽内,下顶杆用于消除结构干扰;所述上压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上楔板,上楔板的形状为倒置直角梯形,上楔板的下水平段凸出在上压板外,上楔板的斜面位于重叠区域内;所述下压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下楔板,下楔板的形状为正置直角梯形,下楔板的上水平段凸出在下压板外,下楔板的斜面位于重叠区域内,上楔板与下楔板形成由中间向上下的挤压力,且挤压力随着上压板与下压板的重叠区域逐渐变大,使得上压板与下压板紧压壳体的料口。
[0006]进一步,提出一种适用上述炉盖组件的轨道布料车,包括箱体、导向板,所述箱体的形状为矩形管状,箱体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顶盖用于封闭箱体的上开口;箱体的内壁焊接有漏斗管,漏斗管用于排出稀土矿粉;漏斗管的下端口通过螺栓固定有定量卸料阀,定量卸料阀的型号为yjd

06型;定量卸料阀的下端口通过螺栓固定有排料管,排料管用于向烧结炉投料;所述箱体的侧壁焊接有行走机构;所述箱体的底边固接有支撑梁,支撑梁
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梁对称布置,支撑梁的底面安装有第二压簧,第二压簧对称布置在排料管的两侧,第二压簧的自由端安装有轮座,轮座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导向板的数量为2条,对称布置在高台的顶面,形状为波浪形,波谷数量与烧结炉炉口数量相同,波谷点在排料管的两侧,导向板的完全位置均为圆角结构,在波谷点安装有控制液压缸启停的开关,所述滚轮沿导向板运动,当滚轮运动到波谷点时,触发开关,液压缸动作,使得炉盖组件机械化开闭,此时排料管正对烧结炉的炉口。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相离滑移上压板与下压板使得料口被打开,操作简单,安全性好,通过相向滑移上压板与下压板使得料口被关闭,压紧可靠,密封性好。
[0008]本申请可以将定量的稀土矿粉在定点排出,配合炉盖组件的开闭,排出的稀土矿粉进入烧结炉内焙烧,消除了生产人员安全隐患,减少生产单位人员的使用,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烧结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炉口与壳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壳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上压板与下压板重叠后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上压板与下压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6为上压板与下压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7为上楔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8为下楔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9为去掉壳体后上压板与下压板重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10为驱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为驱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12为上压板与下压板装入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3为上压板与下压板装入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4为上压板与下压板脱离打开料口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5为上压板与下压板脱离打开料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6为凸起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7为箱体与导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8为导向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9为滚轮运动到波谷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0为行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1为行走机构用卷扬机驱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2为进料管与吸气管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23为龙骨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24为注气管与气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5为中心杆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26为送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7为排料管与连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28为排料管收回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烧结炉;2、立柱;3、高台;4、矩形槽;5、炉口;6、壳体;7、料口;8、通槽;9、上压板;10、下压板;11、上顶杆;12、下顶杆;13、凹槽;14、上楔板;15、下楔板;16、驱动件;17、导轨;18、推板;19、液压缸;20、第一推杆;21、第二推杆;22、第一压簧;23、弹簧座;24、凸起;25、箱体;26、导向板;27、顶盖;28、漏斗管;29、定量卸料阀;30、排料管;31、行走机构;32、支撑梁;33、第二压簧;34、轮座;35、滚轮;36、波谷点;37、开关;38、支座;39、加强筋;40、车轮;41、齿槽;42、轨道;43、齿面;44、进料管;45、波纹管;46、吸料头;47、吨包;48、吸气管;49、软管;50、真空气泵;51、层板;52、通孔;53、布袋;54、龙骨;55、定位座;56、直杆;57、圆环;58、截止阀;59、注气管;60、电磁阀;61、气包;62、空气压缩泵;63、中心杆;64、定位螺母;65、硅橡胶垫;66、气道;67、气孔;68、送气管;69、一级管;70、二级管;71、三级管;72、第一挡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盖组件,包括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底面与烧结炉(1)炉口(5)固定;壳体(6)的顶面开设有与烧结炉(1)炉口(5)对应的料口(7),料口(7)贯穿壳体(6);所述壳体(6)的侧面开设有通槽(8),通槽(8)贯穿壳体(6),使得料口(7)割裂成上下两部分;所述通槽(8)内滑动连接有上压板(9)、下压板(10),上压板(9)与下压板(10)叠加交错布置,上压板(9)与下压板(10)的重叠区域用于封闭通槽(8)上方和下方的料口(7);所述上压板(9)的底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上楔板(14),上楔板(14)的形状为倒置直角梯形,上楔板(14)的下水平段凸出在上压板(9)外,上楔板(14)的斜面位于重叠区域内;所述下压板(10)的底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下楔板(15),下楔板(15)的形状为正置直角梯形,下楔板(15)的上水平段凸出在下压板(10)外,下楔板(15)的斜面位于重叠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9)的左侧边与壳体(6)左侧边齐平,上压板(9)的右侧边设有对称布置的上顶杆(11),上顶杆(11)的自由端位于通槽(8)内;下压板(10)的右侧边与壳体(6)右侧边齐平,下压板(10)的左侧边设有对称布置的下顶杆(12),下顶杆(12)的自由端位于通槽(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16),所述驱动件(16)包括导轨(17),导轨(17)上滑动连接有推板(18),推板(18)用于推回上压板(9)与下压板(10)进而封闭料口(7);推板(18)的背面设有液压缸(19);位于左侧的推板(18)端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20),第一推杆(20)对称布置,第一推杆(20)的头端用于推动下顶杆(12);位于右侧的推板(18)端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21),第二推杆(21)对称布置,第二推杆(21)的头端用于推动上顶杆(11);第一推杆(20)与第二推杆(21)的尾端设有第一压簧(22),第一压簧(22)设在弹簧座(2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炉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8)的内端面设有凸起(24),位于左侧的凸起(24)与上压板(9)侧边对应;位于右侧的凸起(24)与下压板(10)的侧边对应。5.一种适用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炉盖组件的轨道布料车,包括箱体(25)、导向板(2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5)的顶面设有顶盖(27);箱体(25)的内壁设有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郭延春许德光赵云飞虞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