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31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吹风,包括:风筒设有第一安装腔,风筒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风道组件设有过风通道;马达组件至少部分位于过风通道内,马达组件用于在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进风壳件部分穿过第一安装口与风筒和/或风道组件连接,进风壳件与风筒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与过风通道连通;手柄设置在风筒上。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其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当马达组件运转时,马达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内过风通道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流入,同时进风壳件与风筒配合形成第二进风口,外部空气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补充空气,增大进风量。增大进风量。增大进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吹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0002]电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湿发的干燥、造型等。目前,小型化的电吹风由于其携带方便且收纳占用空间小而备受青睐,但是小型化的电吹风机由于机身的体积减小后,往往进风结构较为单一,同时进风口的面积也随之减小,进而不仅吹风机风量受限制,使得电吹风的吹干效率降低,同时气流噪声也较为明显,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部分电吹风进风结构较为单一,进风口的面积较小,吹风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0004]一种电吹风,包括:风筒,所述风筒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风筒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风筒上,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设有空腔,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过风孔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马达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所述马达组件用于在所述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所述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壳件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风道组件连接,所述进风壳件与所述风筒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风筒上。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风筒内部设有风道组件,马达组件设置在风道组件上,进风壳件与风筒或风道组件连接,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当马达组件运转时,马达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内过风通道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流入,同时进风壳件与风筒配合形成第二进风口,外部空气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补充空气,从而使得风道组件进风口处气流聚拢良好,通过增加进风面积提高,使得电吹风进风量增大,并降低进风流动的啸音。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件包括第一进风壳体和第二进风壳体,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二进风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风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壳体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壳体或所述第二进风壳体的外壁与所述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进风壳件由第一进风壳体和第二进风壳体组成,第一进风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壳体通过第二进风壳体与风道组件或者风筒连接后,进风壳件的外壁与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进风口。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壳体与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为一体成型。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外壁设有过风槽,所述过风槽的侧壁与所述风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通过过风槽的设置,可增大气流流动空间从而确保第二进风口进风更加流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为环状,所述第一进风壳体朝向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端壁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形成进风柱,所述进风柱开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进风柱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孔内,所述第二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位于第一进风壳体内侧,风道组件与第一进风壳体之间形成了环状的第二过风腔,由此可降低异物进入电吹风内部的可能性,此外该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得电吹风结构紧凑。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组合形成环状的进风端。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手柄处还同时设有第三进风口,马达组件在过风通道内产生负压使得外部空气从第三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手柄及第一安装腔进入过风通道,增大出风量的同时,气流将带走内部热量,从而降低机身的温升,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避免吹风机的手柄和机身过热造成使用不便。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柄体和进风底盖,所述柄体一端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柄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底盖连接,所述进风底盖开设有所述第三进风口。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手柄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通过将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马达组件工作时经第三进风口进入产生的负压气流将流经第二安装腔并带走驱动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形成散热效果,使得驱动组件能更稳定工作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过风孔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可对经第三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环、第一连接件和外环,所述内环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进风壳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连接,所述内环的半径小于所述外环的半径,所述外环与所述风筒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风孔沿所述进风柱的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进风柱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所述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侧壁与所述进风
柱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过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的侧壁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通风孔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和第二过风腔,第一过风孔通过第一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连通,第一进风口通过第二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连通,由此设计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或第二通风孔的侧壁的结构,对第一过风腔或第二过风腔的容积进行调整,从而能更轻易地对各个进风口流入的风量进行调节。优选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占比为70%~75%,第三进风口501的进风量占比为15%~20%。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过风孔沿所述进风柱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风筒内壁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所述进风部设置在所述出风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1),所述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腔(101),所述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在所述风筒(1)上,所述风道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风道组件(2)设有空腔,所述风道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出风口(204),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4)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3),所述马达组件(3)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上,所述马达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所述马达组件(3)用于在所述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4),所述进风壳件(4)设有第一进风口(401),所述进风壳件(4)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1)和/或所述风道组件(2)连接,所述进风壳件(4)与所述风筒(1)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402),所述第一进风口(40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402)分别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手柄(5),所述手柄(5)设置在所述风筒(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件(4)包括第一进风壳体(41)和第二进风壳体(42),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上,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1)和/或所述风道组件(2)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设有第一通风孔(403),所述第一通风孔(403)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401)和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或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的外壁与所述风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402),所述第二进风口(402)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为环状,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朝向所述风道组件(2)的一侧形成第二通风孔(405),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远离所述风道组件(2)的端壁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风道组件(2)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204)的一侧形成进风柱(2111),所述进风柱(2111)开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进风柱(2111)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40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孔(405)内,所述第二通风孔(40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第一过风孔(201)和所述第一通风孔(40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设有第三进风口(501),所述第三进风口(501)、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包括内环(21121)、第一连接件(21122)和外环(21123),所述内环(21121)套设在所述进风柱(211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靠近所述进风壳件(4)的一端与所述外环(211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21121)连接,所述内环(21121)的半径小于所述外环(21123)的半径,所述外环(21123)与所述风筒(1)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开设有第二过风孔(205),所述第二过风孔(205)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沿所述进风柱(2111)的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与所述进风柱(2111)的侧壁围合
形成第一过风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正业黄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进业美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