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52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6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它涉及一种回收木质基多孔材料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碳利用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地质利用成本较高;藻类提纯技术不成熟,要消耗大量热能和电能;运输过程有气体泄露的可能,安全性能较差;木质基多孔吸附材料存在无法回收的问题。方法:一、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进行加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二、对白色沉淀物进行清洗、干燥,得到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碳酸钙或碳酸钠。本发明专利技术恰好避免了碳利用技术的缺陷,回收该气凝胶并制备出碳酸钠、碳酸钙等碳酸盐用于工业生产生活,同时该气凝胶仍可重新投入二氧化碳吸附剂的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收木质基多孔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利用技术是指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制造建筑材料、合成化学品或注入地层驱油等。主要可分为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
[0003]但碳利用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地质利用成本较高,会带来地震风险;藻类提纯技术不成熟,要消耗大量热能和电能;运输过程有气体泄露的可能,安全性能较差。同时,木质基多孔吸附材料虽原料来源广泛,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在吸附容量上表现出色,但却存在着如何回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碳利用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地质利用成本较高;藻类提纯技术不成熟,要消耗大量热能和电能;运输过程有气体泄露的可能,安全性能较差;木质基多孔吸附材料存在无法回收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
[0005]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0006]一、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进行加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物或白色结晶体;
[0007]二、对白色沉淀物或白色结晶体进行清洗、干燥,得到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碳酸钙或碳酸钠,即完成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09]本专利技术利用80℃的高温环境解吸木质基多孔材料吸附的二氧化碳后,直接将二氧化碳注入氢氧化钙溶液以制备碳酸钙或碳酸钠等碳酸盐,成本较低,技术成熟,避免了运输,保证安全性,同时解吸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仍可继续投入二氧化碳吸附剂的使用;所制备出的碳酸钙或碳酸钠等碳酸盐可投入工业生产生活的使用。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1]一、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木质基多孔材料单次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大约为6.45mmol,吸附量多出常见二氧化碳吸附剂2~3倍;本专利技术恰好避免了碳利用技术的缺陷,回收该气凝胶并制备出碳酸钠、碳酸钙等碳酸盐用于工业生产生活,同时该气凝胶仍可重新投入二氧化碳吸附剂的使用;
[0012]二、本专利技术可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的气凝胶进行回收,经计算每克木质基多孔材料可回收0.34g碳酸钙或0.32g碳酸钠;
[0013]三、本专利技术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仍可作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使用,实现利用最大化。
[0014]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碳酸钠可采取以下措施检验:
[0015]1、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为黄色证明有钠离子;
[0016]2、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含碳酸根离子。
[0017]均满足1和2的条件后则可证明所制备的产物为纯碱。
[0018]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碳酸钙可采用“比表面积法”(GSL

101BII型激光棱度分析仪)检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宏观图;
[0020]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溶液变化的数码照片图,左图为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右图为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0021]图3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得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数码照片图,左图为实施例1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度为0.19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在80℃下对溶液烘干12h所得的碳酸钠,右图为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度为1.9
×
10
‑2mol/L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再将过滤所得白色沉淀在50℃下烘干24h所得碳酸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0023]一、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进行加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物;
[0024]二、对白色沉淀物进行清洗、干燥,得到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碳酸钙或碳酸钠,即完成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
[0025]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尺寸是圆柱底面直径为33mm,圆柱高度为20mm的圆柱体,密度为0.042g/cm3。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6]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在80℃下加热30min。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7]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度为1.9
×
10
‑2mol/L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1min~2min,再进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0028]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度为0.19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1min~2min,再在80℃下对溶液烘干12h,得到白色结晶体。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氢氧化钙溶液的体积为250mL。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
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0mL。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0031]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使用去离子水对白色沉淀物进行清洗3次~5次。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0032]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50℃,干燥的时间为1h~24h。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0033]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4]实施例1: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及合成碳酸钙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0035]一、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尺寸是圆柱底面直径为33mm,圆柱高度为20mm的圆柱体,密度为0.042g/cm3,质量为0.718g)在80℃下加热30min,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缓慢通入到250mL浓度为1.9
×
10
‑2mol/L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2min,对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
[0036]二、使用去离子水对白色沉淀物进行清洗3次,再在50℃下烘干24h,得到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和0.34g碳酸钙,即完成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进行加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物或白色结晶体;二、对白色沉淀物或白色结晶体进行清洗、干燥,得到回收后的木质基多孔材料、碳酸钙或碳酸钠,即完成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尺寸是圆柱底面直径为33mm,圆柱高度为20mm的圆柱体,密度为0.042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在80℃下加热3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集二氧化碳后木质基多孔材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度为1.9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浩李莹莹陈新杰孙庆丰冯颖萱田林平胡鸿飞李梓豪朱文杰张润智黄思莉尹欣然林坚王友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