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湿法净化用的净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29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溶解乙炔生产中所使用的湿法净化塔,其结构是塔底设计为圆锥型,塔底的下口处设置一个可以拆卸的罩状滤网,塔中的净化液经过滤后才流出塔外进行循环。(*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溶解乙炔生产中采用湿法净化时所用的一种净化塔。在溶解乙炔的生产中,湿法净化是对乙炔气体净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如次氯酸钠净化法及目前较为先进的硫酸净化法等都属于这类方法。净化液通常都是由塔顶进入净化塔,与由塔底而来的乙炔气体逆流接触进行净化后,由塔底出塔,再由循环泵送至塔顶而循环使用。由于乙炔气体中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一些固形的杂质颗粒,加之净化液自身的质量不同以及塔内填料的损坏或其它原因,净化液到达塔底时其中常会混有一些机械性杂质。目前这类净化塔的底部都是椭圆封头形式的,这些机械杂质积存于塔底,会逐渐缓慢滑至出口处,造成堵塞。一旦这些机械杂质随净化液进入循环泵时,还会使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湿法净化塔。本技术的净化塔与目前的湿法净化塔的区别在于塔的下部结构不同,本技术净化塔的下部设计为圆锥型,塔底的下出口在锥顶部。在下出口处还设置有可以拆卸的滤网,使流至塔底的净化液被过滤后再流出塔外,送入循环泵。为了延长滤网的有效过滤时间,滤网以高于塔底出口平面的凸起网罩形式为好,如圆锥形,圆柱形或其它类似形式。当采用圆柱形或其它类似形式时,其最好能有一个向下倾斜的顶部,这样既有利于杂质颗粒滑下落入塔底部集中,又可以减小和缓和杂质颗粒的下落撞击力,避免由此而引起的燃烧爆炸等事故。采用这种形式的滤网罩与圆锥型的塔底结构相结合,可以促使杂质沉积物能尽量地密集于锥顶状的塔底下部,使滤网罩上部的有效过滤时间明显延长。滤网罩的材料可以根据净化液的性质来确定,例如采用硫酸净化液时,滤网罩可用耐酸金属制成。下面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净化塔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净化塔结构示意图图1显示的是本技术中用硫酸净化时的净化塔下部结构,其余部分的结构与目前的净化塔相同。净化塔1的下部为圆锥型,锥顶端部为塔的下口3。用耐酸材料制成的带有锥状倾斜顶部的圆柱形过滤网罩2通过法兰安装在塔底下口3处,滤网罩2伸入塔内。由塔顶落下的净化液在塔底经滤网罩2过滤后由滤网罩2的中心通道4出塔,送至循环泵。净化液中的机械性杂质被滤网罩2阻挡而沉积在塔底下口3与滤网罩之间的空隙处。必要时卸下滤网罩2,塔底的沉积物即可排放掉,滤网罩2作必要清洗后重新装入即可恢复使用。权利要求1.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塔底为圆锥型,塔底的下口(3)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网(2)为凸出于塔下口(3)平面之上的网罩形式,其中心为液体流出通道(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网罩(2)为圆锥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网罩(2)为带有倾斜顶部的圆柱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溶解乙炔生产中所使用的湿法净化塔,其结构是塔底设计为圆锥型,塔底的下口处设置一个可以拆卸的罩状滤网,塔中的净化液经过滤后才流出塔外进行循环。文档编号C07C11/24GK2062733SQ89213298公开日1990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夏绍勇 申请人:四川省新都县溶解乙炔化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塔底为圆锥型,塔底的下口(3)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新都县溶解乙炔化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