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67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包括彩钢板主体以及附板,彩钢板主体和附板之间形成放置腔;彩钢板主体通过向外的凹陷形成外凸;附板共有两个,按照镜像对称的形式分别连接在彩钢板主体的用于形成外凸的过渡拐角处,附板从轨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水平连接段、向下的竖直过渡段、向右的第一水平承载段、向上的回弯段、向左的第二水平承载段以及向上的竖直连接段,第一水平承载段在下,第二水平承载段在上,第一水平承载段和第二水平承载段相互重叠且平行,竖直连接段的顶端超过水平连接段的上表面。端超过水平连接段的上表面。端超过水平连接段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


[0001]本技术属于彩钢板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

技术介绍

[0002]彩钢板的基板为冷轧基板,热镀锌基板和电镀锌基板。涂层种类可分为聚酯、硅改性聚酯、偏聚二氟乙烯和塑料溶胶。彩钢板的表面状态可分为涂层板、压花板和印花板,彩钢板广泛用于建筑家电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对于建筑业主要用于钢结构厂房、机场、库房和冷冻等工业及商业建筑的屋顶墙面和门等,民用建筑采用彩钢板的较少。
[0003]彩钢板作为屋面板使用时,一般还会与屋面保温层、隔水层等配合,但是现有的彩钢板不具备和保温层、隔水层的配合结构,导致保温层、彩钢板需要单独铺设,无法一次性完成金属屋面的铺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包括彩钢板主体以及附板,所述彩钢板主体和附板之间形成放置腔;
[0007]所述彩钢板主体通过向外的凹陷形成外凸;
[0008]所述附板共有两个,按照镜像对称的形式分别连接在所述彩钢板主体的用于形成外凸的过渡拐角处,所述附板从轨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水平连接段、向下的竖直过渡段、向右的第一水平承载段、向上的回弯段、向左的第二水平承载段以及向上的竖直连接段,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段在下,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段在上,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段和第二水平承载段相互重叠且平行,所述竖直连接段的顶端超过水平连接段的上表面。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水平连接段和竖直连接段形成的夹角形状与所述过渡拐角适配,这样的结构设计,能通过水平连接段和竖直连接段形成的夹角来配合过渡拐角,从而在安装时对附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提高附板与彩钢板主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关联。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附板和彩钢板主体之间铆接,铆接位置处于所述水平连接段与彩钢板主体的接触面以及竖直连接段与彩钢板主体的接触面,这样的结构设计,铆接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附板和彩钢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并且铆接不易松动、成本低、重量轻。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附板通过折弯形成,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段的折弯长度小于外凸宽度的一半,即两个所述附板之间存在距离,这样的结构设计,避免附板的宽度过宽,导致两块附板安装时产生干涉。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附板的第二水平承载段在面向第一水平承载段的一侧表面连接斜向加强板,所述斜向加强板的高度等于第二水平承载段和第一水平承载段的内间距,这
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斜向加强板来限制第二水平承载段折弯时相对于第一水平承载段的距离,从而降低实现折弯工艺一致性的难度,此外斜向加强板会使得第二水平承载段、第一水平承载段的相对位置不会靠近,避免了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因素造成的变形,比如重叠放置导致的重压、搬运导致的碰撞。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斜向加强板共有两根且呈X状交叉设置在第二水平承载段上,所述斜向加强板的中部位置设有卡槽,两根所述斜向加强板按照卡槽相对且相互卡合的形式相互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两根斜向加强板来覆盖第二水平承载段、第一水平承载段之间大部分的空间,从而保证支撑有效,卡槽能够使两根斜向加强板相互卡接,确定相对位置并实现两根斜向加强板的交叉。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彩钢板主体和附板之间形成放置腔,放置腔用于安装保温层、隔水层或者其它需要的结构,由于保温层、隔水层等结构与彩钢板主体、附板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在安装时,避免了多次安装。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在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中彩钢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中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中斜向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实施例中斜向加强板的分布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彩钢板主体;11、外凸;12、过渡拐角;
[0024]2、附板;21、水平连接段;22、竖直过渡段;23、第一水平承载段;24、第二水平承载段;25、竖直连接段;26、斜向加强板;26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包括彩钢板主体1以及附板2,彩钢板主体1和附板2之间形成放置腔;
[0027]彩钢板主体1通过向外的凹陷形成外凸11;
[0028]附板2共有两个,按照镜像对称的形式分别连接在彩钢板主体1的用于形成外凸11的过渡拐角12处,附板2从轨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水平连接段21、向下的竖直过渡段22、向右的第一水平承载段23、向上的回弯段、向左的第二水平承载段24以及向上的竖直连接段25,第一水平承载段23在下,第二水平承载段24在上,第一水平承载段23和第二水平承载段24相互重叠且平行,竖直连接段25的顶端超过水平连接段21的上表面。
[0029]本实施例中:彩钢板主体1和附板2之间形成放置腔,放置腔用于安装保温层、隔水层或者其它需要的结构,由于保温层、隔水层等结构与彩钢板主体1、附板2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在安装时,避免了多次安装;
[0030]以保温层为例,
[0031]具体的,彩钢板主体1向外凹陷形成的外凸11用于放置保温层,附板2连接在外凸11的过渡拐角12处,竖直连接段25的顶端超过水平连接段21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与过渡拐角12适配的结构,两块附板2从下方兜住保温层,避免保温层脱离,附板2通过折弯形成,第一水平承载段23和第二水平承载段24相互重叠且平行,保证承载的可靠性。
[0032]优选,水平连接段21和竖直连接段25形成的夹角形状与过渡拐角12适配,这样的结构设计,能通过水平连接段21和竖直连接段25形成的夹角来配合过渡拐角12,从而在安装时对附板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提高附板2与彩钢板主体1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关联。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对附板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其它结构形状。
[0033]优选,附板2和彩钢板主体1之间铆接,铆接位置处于水平连接段21与彩钢板主体1的接触面以及竖直连接段25与彩钢板主体1的接触面,这样的结构设计,铆接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附板2和彩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钢板主体(1)以及附板(2),所述彩钢板主体(1)和附板(2)之间形成放置腔;所述彩钢板主体(1)通过向外的凹陷形成外凸(11);所述附板(2)共有两个,按照镜像对称的形式分别连接在所述彩钢板主体(1)的用于形成外凸(11)的过渡拐角(12)处,所述附板(2)从轨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水平连接段(21)、向下的竖直过渡段(22)、向右的第一水平承载段(23)、向上的回弯段、向左的第二水平承载段(24)以及向上的竖直连接段(25),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段(23)在下,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段(24)在上,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段(23)和第二水平承载段(24)相互重叠且平行,所述竖直连接段(25)的顶端超过水平连接段(2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段(21)和竖直连接段(25)形成的夹角形状与所述过渡拐角(12)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屋面的彩钢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栩君林璐徐宏晋尚荣林耿嘉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汉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