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42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前侧设置有三行且每行数量为五个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延伸至墙体的后侧,所述安装轴的前侧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侧设置有木耳菌棒壳体,所述木耳菌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出耳孔,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该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通过对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旋转以及单独对每行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从而提高洒水的效果,来对木耳菌棒壳体内部进行充分湿润,避免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免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免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具体为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木耳菌的传统栽培过程中,大多是在菌袋内和椴木上进行培养,占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统一木耳的生长和成熟周期,降低了木耳的成耳质量和品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立体化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将木耳菌放入木耳菌棒壳体内,等木耳菌培养后再将木耳菌棒壳体排列安装在墙体上,优化空间利用,并集中进行洒水作业,尽可能的统一木耳的生长和成熟周期。
[0003]但是现有立体化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系统在洒水作业过程中,由于墙体上安装的木耳菌棒壳体数量众多,且用于洒水的喷头又大多固定安装在墙体的顶部,导致喷头在对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时,位于上方的木耳菌棒壳体会对下方的木耳菌棒壳体造成遮挡,导致多数的木耳菌棒壳体内湿润效果较差,进而会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故而提出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具备洒水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立体化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系统在洒水作业过程中,由于墙体上安装的木耳菌棒壳体数量众多,且用于洒水的喷头又大多固定安装在墙体的顶部,导致喷头在对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时,位于上方的木耳菌棒壳体会对下方的木耳菌棒壳体造成遮挡,导致多数的木耳菌棒壳体内湿润效果较差,进而会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r/>[0007]为实现上述洒水效果好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前侧设置有三行且每行数量为五个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延伸至墙体的后侧,所述安装轴的前侧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侧设置有木耳菌棒壳体,所述木耳菌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出耳孔,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L型板的底部且设置有一端与底板顶部活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一端与L型板左侧活动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左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顶部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且与底部固定块顶部活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且一端延伸至最顶部木耳菌棒壳体上方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置有数量为五个且一端均延伸至腔体内部的喷头,五个所述喷头分别位于最顶部五个木耳菌棒壳体的上方,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腔体内部的输送组件,
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一端与转轴顶部固定连接的转动组件,所述安装轴的外侧设置有位于墙体后侧的蜗轮,所述墙体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左侧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与三行蜗轮啮合的蜗杆,三个所述蜗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右侧安装板的右侧,三个所述蜗杆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墙体的后侧设置有与三个第三锥齿轮啮合且一端与底板顶部活动连接的驱动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水泵,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腔体内部的出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墙体的后侧右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锥齿轮右侧且一端与底板顶部活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且一端分别与三个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体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木耳菌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木耳菌棒壳体通过螺纹槽和螺纹与连接筒体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L型板左侧的第一轴承,所述螺纹杆通过第一轴承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通过将进水管与外部水源相连通,随后启动水泵和驱动电机,其中水泵则会将水输送至腔体的内部,进而通过五个喷头喷出,来对最顶部的五个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而驱动电机则会带动传动轴和三个第四锥齿轮旋转,进而通过三个第三锥齿轮来带动三个蜗杆旋转,在由蜗轮来带动安装轴和木耳菌棒壳体整体进行旋转,来对木耳菌棒壳体的外侧一圈都进行洒水作业,使水从出耳孔进入,来对木耳菌棒壳体内部进行充分湿润,待最顶部木耳菌棒壳体洒水作业完成后,短暂关闭水泵,启动第二伺服电机来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来带动转轴和安装块整体进行旋转,来使安装块整体向前侧进行旋转,紧接着启动第一伺服电机来带动螺纹杆旋转,进而带动移动块和安装块整体下移,然后再次启动第二伺服电机使其反向旋转,来使安装块整体向后侧进行旋转,移动至第一行木耳菌棒壳体和第二行木耳菌棒壳体之间的区域,然后再次启动水泵,来对第二行的五个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同理可对第三行的五个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通过对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旋转以及单独对每行木耳菌棒壳体进行洒水作业,从而提高洒水的效果,避免对木耳菌的生长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最顶部木耳菌棒壳体左视剖视局部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后视局部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墙体、3安装轴、4安装盘、5连接筒体、6木耳菌棒壳体、7出耳孔、8L型板、9第一伺服电机、10螺纹杆、11移动块、12固定块、13转轴、14安装块、15腔体、16喷头、17输送组件、171水泵、172出水管、173进水管、18转动组件、181第二伺服电机、182第一锥齿轮、183第二锥齿轮、19蜗轮、20安装板、21蜗杆、22第三锥齿轮、23驱动组件、231驱动电机、232传动轴、233第四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墙体2,墙体2的前侧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耳栽培墙自动种植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的前侧设置有三行且每行数量为五个的安装轴(3),所述安装轴(3)的一端延伸至墙体(2)的后侧,所述安装轴(3)的前侧设置有安装盘(4),所述安装盘(4)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筒体(5),所述连接筒体(5)的外侧设置有木耳菌棒壳体(6),所述木耳菌棒壳体(6)的内壁上设置有出耳孔(7),所述底板(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L型板(8),所述L型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延伸至L型板(8)的底部且设置有一端与底板(1)顶部活动连接的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外侧设置有一端与L型板(8)左侧活动连接的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左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12),顶部所述固定块(12)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且与底部固定块(12)顶部活动连接的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外侧设置有位于两个固定块(12)之间且一端延伸至最顶部木耳菌棒壳体(6)上方的安装块(14),所述安装块(14)的内部设置有腔体(15),所述安装块(14)的底部设置有数量为五个且一端均延伸至腔体(15)内部的喷头(16),五个所述喷头(16)分别位于最顶部五个木耳菌棒壳体(6)的上方,所述安装块(14)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腔体(15)内部的输送组件(17),所述移动块(11)的顶部设置有一端与转轴(13)顶部固定连接的转动组件(18),所述安装轴(3)的外侧设置有位于墙体(2)后侧的蜗轮(19),所述墙体(2)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20),左侧所述安装板(20)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与三行蜗轮(19)啮合的蜗杆(21),三个所述蜗杆(21)的一端均延伸至右侧安装板(20)的右侧,三个所述蜗杆(21)的右侧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淑英吴迪厉思萌
申请(专利权)人:东宁市互利山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