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及桑黄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9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及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的方法,上述挂盆包括盆体和捆扎带,盆体一侧壁沿纵方向朝盆内凹进形成用于贴合在竹子上的弧形壁,盆体上口向外翻折形成供捆扎带捆绑的托沿,托沿止于弧形壁,在盆体内底面均布至少三个朝上的孔柱,每个孔柱上的孔为将盆底贯通的通孔,在孔柱顶部放置一具有贯通的网孔的网垫,网垫由各孔柱托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挂盆的栽培方法具有能够使桑黄大幅减少虫害发生,并且不影响竹笋采挖等优点。并且不影响竹笋采挖等优点。并且不影响竹笋采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及桑黄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及桑黄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桑黄栽培主要以袋料栽培和段木基质栽培为主。随着需求量的提高,栽培场地不断扩大,新型栽培模式正在不断探索。林下仿野生栽培不断得到重视,林下仿野生栽培是将菌丝袋料或段木覆土于遮阳较好的树林下培育出菌,可以有效克服栽培场地短缺、连作障碍等问题,并具有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
[0003]在专利文献(CN2017114689969)中公开了一种人工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其中提到在林地内做畦,作为菌床,然后将菌包开口后底面朝下保持直立埋入畦内的土壤中,埋入深度1cm

5cm,保证毛细孔全部位于土壤中,相邻菌包之间的间距为10cm

12cm,菌袋顶部的通气口用盖子拧紧。可见该文献中桑黄是埋入林地土壤中进行栽培的。
[0004]也有不将桑黄菌包埋入土壤而直接摆放在林地进行栽培的,例如在专利文献(CN2009100468434 )中公开了桑黄的菌种培养及桑黄的栽培方法,其中提到栽培林地选择应为林木间距在2m以上,树冠较茂密,地势较低,附近有水源;在离地1.8~2.0m林木间用遮阴网围起,内部搭建环棚,环棚的两边开排水沟,桑黄菌包放在环棚内。
[0005]无论是将桑黄菌包埋入土壤中进行栽培还是直接摆放在林地地面进行栽培,桑黄都会与林地底面接触而存在严重的虫害问题,例如蜗牛、白蚁等能很容易地爬到桑黄上对桑黄进行破坏,导致桑黄产量和品质下降。另外,当桑黄菌棒摆放在竹林地面进行栽培时,对于笋用竹林而言,会影响竹笋的生长和采挖。此外,现有技术中并未见到如何对林下地面摆放的桑黄菌棒进行虫害防治的报道,也未见到将桑黄悬挂到林木上进行栽培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野外林地栽培桑黄时存在的严重虫害的问题、及在笋用竹林中栽培时会影响竹笋生长和采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及桑黄的栽培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包括盆体和捆扎带,盆体一侧壁沿纵方向朝盆内凹进形成用于贴合在竹子上的弧形壁,盆体上口向外翻折形成供捆扎带捆绑的托沿,托沿止于弧形壁,在盆体内底面均布至少三个朝上的孔柱,每个孔柱上的孔为将盆底贯通的通孔,在孔柱顶部放置一具有贯通的网孔的网垫,网垫由各孔柱托住。
[0008]上述挂盆具有与竹子贴合的弧形壁,使用捆扎带围绕盆体托住托沿后能够将挂盆稳定地安装在竹子上,从而使挂盆不与地面接触,在挂盆中放入桑黄菌棒后,菌棒也不会与地面接触,不但保证通风效果,而且能够大幅减少蜗牛、白蚁等的虫害发生;挂盆盆体内底面均布至少三个孔柱并托住其上方的网垫,这样在加水后,超过孔柱顶部的水会从孔柱溢流出盆体外,以防止水过量,从而确保网垫顶部不浸泡在水中,这样既能保证盆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又能防止放入的桑黄菌棒底部浸泡在水中而腐烂。
[0009]上述盆体为塑料盆,网垫为塑料垫,捆扎带为自锁式扎带,各孔柱的高度相同,为3

5cm。这样,取材容易,节省成本。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上述的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用捆扎带围绕盆体并托住托沿,将弧形壁贴合在野外的竹子上且使盆体离地,并将捆扎带捆紧,竹子环状凸起的竹节作为限制捆扎带下滑的限位环;2)在盆体内加水,超过孔柱顶部的水会从孔柱上的通孔溢流走,以防止水过量,再将预先准备好的桑黄菌棒放入挂盆的盆体内;3)对桑黄进行日常管理;4)桑黄成熟后将菌棒从挂盆取下进行采收,采收后的菌棒留在林地,待分解后作为林地的养分。
[0011]在上述栽培方法中,用捆扎带将盆体扎紧后,当放入桑黄菌棒后,捆扎带仍有可能因重量增加而下滑的情况,此时由于竹子具有多个环状凸起的竹节,能够作为限制捆扎带下滑的天然的限位环,这样就能确保挂盆稳定挂在竹子上而远离地面,从而大幅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由于挂盆是挂在竹子上的,能够充分利用竹林空间,而且不占用林地地面,不会影响笋用竹林的竹笋生长及采挖,自然还能避免土壤连作障碍的问题。将桑黄采收后的菌棒留在林地,待分解后作为林地的养分,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0012]另外,竹林林地中,呈竖直状态生长的竹子仅是少数,而绝大部分竹子多少都会存在倾斜生长的情况,当挂盆固定在倾斜的竹子上时,盆体为倾斜状态,在下雨时雨水不会均匀分布在盆内底面,而是汇集到盆内较低处,而有可能漫过网垫顶部而淹没菌棒底部在网垫上的摆放位置,因此通过在盆体内底面均布至少三个孔柱,使汇集的水能有对应的孔柱排水,从而保持水位不超过孔柱顶部,防止水漫过网垫顶部的菌棒摆放位置而使菌棒底部浸水腐烂。
[0013]上述步骤1)中,每根竹子安装6

8个挂盆。如果每根竹子上安装挂盆过少,则产量减少,如果过多,则会使桑黄拥挤,无法保证最佳的生长环境,另外,挂盆数量过多,意味着需要向更高的竹节上挂盆,操作上会不便。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挂盆具有弧形壁能够平稳地贴合在竹子表面,采用捆扎带捆扎后捆扎带能由竹节作为天然的限位环顶住,防止挂盆下滑从而保持挂盆稳定离地,由孔柱托住的网垫能够将菌棒底部与水面隔开,防止菌棒底部浸水而腐烂;在挂盆中放入桑黄菌棒栽培时,桑黄能够远离地面,既保证通风效果,大幅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又可以充分利用竹林空间,不占用竹林地面,不会影响笋用竹林的竹笋生长及采挖,还能避免土壤连作障碍的问题;在雨天时能使倾斜安装的挂盆盆体内汇集的水从对应的孔柱溢流出去,而不漫过网垫顶部的菌棒摆放位置,避免对菌棒底部的浸泡而腐烂;在桑黄采收后,还可以将菌棒留在竹林林地,分解后作为林地的养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挂盆取材容易,节省成本;通过在每根竹子安装6

8个挂盆,能够确保桑黄的合适生长环境,确保产量,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挂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挂盆纵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挂盆使用状态的照片;图中,1、盆体;11、托沿;12、孔柱;13、弧形壁;2、捆扎带;3、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包括盆体1和捆扎带2,盆体一侧壁沿该侧壁的纵方向从盆顶到盆底朝盆内凹进形成用于贴合在竹子上的弧形壁13,盆体1上口向外翻折形成供捆扎带2捆绑的托沿11,托沿11止于弧形壁13,在盆体1内底面均布三个朝上的孔柱12,每个孔柱12上的孔为将盆底内外贯通的通孔,在各孔柱12顶部放置一具有贯通的网孔的网垫3,网垫3由各孔柱12托住。上述盆体1为塑料盆,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高度为20cm,上口直径(未形成弧形壁时的圆形上口直径)为20cm,底板直径(未形成弧形壁时的圆形底板直径)为10cm。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其特征在于,包括盆体和捆扎带,盆体一侧壁沿纵方向朝盆内凹进形成用于贴合在竹子上的弧形壁,盆体上口向外翻折形成供捆扎带捆绑的托沿,托沿止于弧形壁,在盆体内底面均布至少三个朝上的孔柱,每个孔柱上的孔为将盆底贯通的通孔,在孔柱顶部放置一具有贯通的网孔的网垫,网垫由各孔柱托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用挂盆,其特征在于,盆体为塑料盆,网垫为塑料垫,捆扎带为自锁式扎带,各孔柱的高度相同,为3

5cm。3.一种竹林立体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清松曲奇金邢丙聪严卫春陆晨飞夏堇芮丁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临妹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