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卧倒门水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301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水下卧倒门水闸,包括底板、闸门及位于闸门两侧的闸墩,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闸门的闸门门库,所述闸门的底部通过底铰与底板连接,使闸门能以底铰为圆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两侧通过闸门液压油缸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闸门液压油缸作为启闭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机械操作精度高,能灵活和准确地控制水位和流量,同时在闸门的顶面可以形成溢流,有效地去除水面漂浮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水位调位的闸门,特别是一种水下卧倒门水闸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闸门是直升门、人字门、横拉门、卧倒门、橡胶坝等多 种门型, 一般以机械动力或通过充气排水等方式启闭,卧倒的且可以起伏的闸门不多。本申请人于2005年6月16日申请了 "一种下卧式旋转浮体 闸门",专利号200520042546. x,授权公告号CN2820957,授权公告日2006 年9月27日。该下卧式旋转浮体闸的门箱形门体是通过铰安装在水下底板 上,组成了一个以铰为圆心,以闸门高为半径的,可旋转沉浮的下卧式闸 门,通过对门体腔的充、排气改变箱形门体的浮力,从而为下卧式旋转浮 体闸门的旋浮提供动力。但是这类闸门不时用于下游水位较低,闸门门体 提供浮力不足的河道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卧倒门水闸,以解决下 游河道水位较低,不能提供闸门浮力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水下卧倒门水闸,包括底板、闸门及位于闸门两侧的闸墩。在所述底 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闸门的闸门门库。所述闸门的底部通过底铰与底板连 接,使闸门能以底铰为圆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两侧通过液压 油缸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液压油缸作为启闭机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一可转动支座安装在所述闸墩上,以便于所述液压 油缸在伸縮的同时,能以可转动支座为圆心摆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闸门的上下游设置检修门槽,在所述检修门槽内设置有 叠梁门,以方便对闸门的检修。本专利技术在底板位于门库的位置设置有底坎。所述闸底坎较河床高出 0.2 1.0m。这样一方面减少门库开挖量,降低闸门高度;另一方面利用底坎拦阻河床底部大颗粒垃圾运动至门库,但不影响汛期泄洪。 在所述底板上游下部河床风化层设灌浆防渗帷幕。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油缸可以位于闸门的高水位侧或者低水位侧,优选方案 是位于闸门的低水位侧,这样可以避免液压油缸长期浸没水中,对液压设 备保护有较大好处。在所述闸门上设置有梁格系统,所述梁格系统可以位于闸门的髙水位 侧或者低水位侧,优选为位于高水位侧,这样在高水位时不会影响景观, 同时可预留空间防止大颗粒块体沉积和泥砂淤积。这样门库内即使有垃圾 存在,可利用闸门长期挡水位置,通过人工定期检査清除或通过检修闸门 进行彻底清淤。本专利技术的水下卧倒门水闸可以组合成多跨水下卧倒水闸,其中每2~3 跨设一分缝。本专利技术在闸墩顶部设置有可沿着垂直水流方向的交通兼检修桥梁,便 于维护和沟通两岸;也可不设交通兼检修桥梁,通过浮吊或乘下游低水位 进行起吊、维护。总体上,设置交通兼检修桥梁,便于维护,桥梁紧贴水 面,不影响景观;不设交通,维护可以进行,整体景观效果更好。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机械操作精度高,能灵活和准 确地控制水位和流量,同时在闸门的顶面可以形成溢流,有效地去除水面 漂浮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正面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正面剖示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正面外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正面剖示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正面外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正面剖示示意图。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 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以拟建设的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海口闸)工程为例来详细 说明本专利技术。建设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海口闸)工程以"布局的整体性、工程 的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生态的安全性、运行的有效性"为基本方针, 并遵循以下原则1. 总体方案以"防洪控制、水位调控、环境景观"为重点和亮点,突出 "防洪、环境、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综合体现城市水利枢纽建设与环境景观、生态恢复、污染控制等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效益的结合;2. 选用技术具有较高适应性和先进性,工程运行突出稳定性,生态系 统强调多样性;3. 结构设计方案布局合理、满足功能、技术先进、生态安全、运行可 靠、维护方便、经济合理。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工程主要功能为汛期泄洪排涝,确保滇池流域 防洪除涝安全;非汛期挡水蓄水,为下游河道沿线工农业生产供水和为下 游河道提供生态需水。同时,根据调控工程实际情况,枢纽工程需满足汛期大流量、非汛期 流量小流量、门(坝)顶溢流导漂(浮物),控制灵活、景观效果好等功 能。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该实施例的水下卧倒门水闸采用六跨水下卧倒闸门, 每两跨设一条分缝,每孔净宽17.4m,闸墩宽2.6m,缝墩宽3.62m,总宽 123.04m, 6孔净宽17.6X6=105.6m。整个水下卧倒门水闸包括底板100。由于滇池内水体含沙量极少,本 工程泥沙淤积不是主要问题,影响下卧闸门启闭的问题可能来自上部下沉 或随水流带来的大颗粒状物体,所以设计抬高水闸底板,在底板100的门 库前设置有底坎IIO,以抬高底板100高程0.5m, 一方面减少门库200开挖量,降低闸门高度;另一方面利用底坎110拦阻河床底部大颗粒垃圾和 较大块体运动至门库200,但不影响汛期泄洪。在底板100位于闸孔200的区域内设置有容纳闸门300的闸门门库 120,这样当闸门300完全放置水平时,能够基本上与底坎110的上平面处 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底板100上游,也就是位置滇池侧设灌浆防渗帷幕130 至河床风化层。每一闸孔200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闸墩400 (若采用多孔水闸,则相邻 两闸孔可共用一个闸墩),每扇闸门300的底部通过两个底铰310与底板100 连接,使闸门300能以底铰310为圆心旋转,闸门300的两侧通过闸门液 压油缸320与闸墩400连接,闸门300依靠闸门液压油缸320作为启闭机 构。闸门300采用两台闸门液压油缸320启闭,在设计跨度下,可以稳定 可靠运行,且运行方便。两台闸门液压油缸320位于高水位侧,倾斜安装,避免油缸长期浸没 于水体内。闸门300处于挡水状态时,闸门液压油缸320处于一个拉伸状 态,直接传递受力至闸墩400;或通过限位装置,使液压油缸不工作,闸门 受理由限位装置传递至闸墩。控制水位时,闸门液压油缸320工作,推动 闸门300下卧,可灵活控制闸门300位置,根据需要控制下泄流量。两台 闸门液压油缸320分别通过一可转动支座330安装在闸墩400上,以便于 闸门液压油缸320在伸缩的同时,能可转动支座330为圆心摆动。闸门300门顶高程综合汛限水位和非汛期限制水位,取高值,为 1887.40m,闸门300的门顶不设超高,遇超标水位门顶自然溢流。在闸门 上下游的闸墩400设检修门槽410,检修门槽410内设置有叠梁门,通过叠 梁门止水进行现场维护或起吊运输场外维护。闸门300的梁格系统340位于低水位侧。在闸顶,也就是闸墩400的顶平面上设置有交通兼检修维护桥梁500, 便于维护和沟通两岸;交通桥500桥梁呈拱形,形成人工景观。 实施例2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水下卧倒门水闸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两台闸门液压油缸320位于低水位侧,这样可以避免闸门液 压油缸320长期浸没水中,对液压设备保护有较大好处。挡水时,两台闸门液压油缸320呈放松状态,不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下卧倒门水闸,包括底板、闸门以及位于闸门两侧的闸墩,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闸门的门库,所述闸门的底部通过底铰与底板连接,使闸门能以底铰为圆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两侧通过液压油缸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液压油缸作为启闭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永兴王鹏展祖启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