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水工结构领域,涉及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墙顶大变形防渗止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兴建在深覆盖层(覆盖层厚度大于30m)基础上的水闸,当基础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时,由于水闸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载荷的作用,水闸基础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竖直和水平变形,因此防渗墙顶部与水闸底部之间须采用适应大变形的止水结构,使水闸的荷载尽量不传或少传到混凝土防渗墙顶上,以免影响防渗墙与水闸底部的连接安全。这种兴建在深覆盖层(覆盖层厚度大于30m)基础上的水闸底板与防渗墙顶之间大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防渗止水结构没有可以直接采用的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研究开发出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它主要解决深覆盖层基础水闸底板混凝土发生较大竖直和水平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而防渗墙顶变形较小时,闸底板与防渗墙顶之间的连接安全问题。要求连接部位能适应大变形、不漏水,且不会使水闸荷载传递到防渗墙顶,防止防渗墙发生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 ...
【技术保护点】
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1)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10),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12),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I)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10),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12),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 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止水片(6)的中部位于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内,塑料止水片(6)的一端位于水闸底板混凝土(3)内,塑料止水片(6)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止水片(7 )的中部填充有聚氯乙烯胶泥(8 ),铜止水片(7 )的一端固定在水闸底板混凝 土(3)内,铜止水片(7)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中。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水,彭琦,陈振华,秦明海,叶俊荣,位敏,陈朝旭,赵宁琼,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