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887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09
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防渗止水结构,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1)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10),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深覆盖层基础水闸底板混凝土发生较大竖直和水平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而防渗墙顶变形较小时,闸底板与防渗墙顶之间的连接安全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同时公开了这种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水工结构领域,涉及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墙顶大变形防渗止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兴建在深覆盖层(覆盖层厚度大于30m)基础上的水闸,当基础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时,由于水闸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载荷的作用,水闸基础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竖直和水平变形,因此防渗墙顶部与水闸底部之间须采用适应大变形的止水结构,使水闸的荷载尽量不传或少传到混凝土防渗墙顶上,以免影响防渗墙与水闸底部的连接安全。这种兴建在深覆盖层(覆盖层厚度大于30m)基础上的水闸底板与防渗墙顶之间大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防渗止水结构没有可以直接采用的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研究开发出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它主要解决深覆盖层基础水闸底板混凝土发生较大竖直和水平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而防渗墙顶变形较小时,闸底板与防渗墙顶之间的连接安全问题。要求连接部位能适应大变形、不漏水,且不会使水闸荷载传递到防渗墙顶,防止防渗墙发生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 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在上述止水结构中,所述塑料止水片的中部位于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内,塑料止水片的一端位于水闸底板混凝土内,塑料止水片的另一端位于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内。在上述止水结构中,所述铜止水片的中部填充有聚氯乙烯胶泥,铜止水片的一端固定在水闸底板混凝土内,铜止水片的另一端位于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内。在上述止水结构中,所述植筋包括直筋和倒U形筋。在上述止水结构中,所述塑料止水片为中心开敞型止水片,止水片厚度为6mm,止水鼻子直立段高度为10cm,止水鼻子宽度为5cm,在上述止水结构中,所述铜止水片厚度为I. 2mm,止水鼻子直立段高度为7. 5cm,止水鼻子宽度为4cm。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①在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顶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采用无机界面胶及植筋连接;②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时,两侧设塑料止水片与铜止水片,使塑料止水片与铜止水片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两侧;③将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表面清理干净,并使表面干燥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顶部与两侧填充聚氯乙烯胶泥与聚乙烯闭孔泡沫板,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应填充密实,与止水片间应接触紧密;④安装模板并浇筑水闸底板底部混凝土 ; ⑤铺盖空腔顶部混凝土预制板。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的特殊防渗止水结构设计了两道适应较大变形的止水片,并在防渗墙顶与两侧设计填充适应较大变形的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变形层,结构简单,技术可靠,经济实用,有效的解决了深覆盖层基础水闸底板与基础防渗墙顶止水连接问题,可适应水闸底部较大竖直与水平变形(竖直达6cm,水平达2cm),确保连接处的防渗止水效果。经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防渗止水结构技术合理。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剖面图。图2是塑料止水片示意图。图3是铜止水片示意图。图中1.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2.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3.水闸混凝土底板,4.混凝土预制板,5.聚乙烯闭孔泡沫板,6.塑料止水片,7.铜止水片,8.聚氯乙烯胶泥,9.砂卵石垫层,10.界面粘结胶,11.植筋(钢筋),H.厚度,G.止水鼻子直立段高度,K.止水鼻子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它包括砂卵石垫层9,在砂卵石垫层9有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1,在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I顶部有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I之间的接触面有无机界面胶10,有植筋12分别位于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I中,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本专利技术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在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I顶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I之间采用无机界面胶11及植筋12连接;②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时,两侧设塑料止水片6与铜止水片7,使塑料止水片6与铜止水片7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两侧;③将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表面清理干净,并使表面干燥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填充聚氯乙烯胶泥8与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应填充密实,与止水片间应接触紧密;④安装模板并浇筑水闸底板底部混凝土 3 ;⑤铺盖空腔顶部混凝土预制板4。本专利技术中选用的材料及其材料性能I)防渗墙顶部两侧设止水片,分别为塑料止水片与铜止水片,两种止水片型式均能适应较大竖直与水平变形,其中,塑料止水片价格便宜、经济实用,铜止水片抗拉强度高、经久耐用、安全可靠,采用两种止水片组合的防渗止水结构,兼顾了经济性与安全可靠性,两种止水片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分别见表I与表2 ;表I塑料止水片物理力学指标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1)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10),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12),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与槽孔浇筑防渗墙(I)之间的接触面涂有无机界面胶(10),并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槽孔浇筑防渗墙之间有植筋连接(12),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两侧设有止水片,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顶部与两侧空腔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填充;在所述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一侧设有塑料止水片(6),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另一侧设有铜止水片(7),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压缩弹性模量为2. 4±5MPa,所述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充的墙顶空腔高度为30cm,两侧空腔宽度为10c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止水片(6)的中部位于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内,塑料止水片(6)的一端位于水闸底板混凝土(3)内,塑料止水片(6)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止水片(7 )的中部填充有聚氯乙烯胶泥(8 ),铜止水片(7 )的一端固定在水闸底板混凝 土(3)内,铜止水片(7)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模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中。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水彭琦陈振华秦明海叶俊荣位敏陈朝旭赵宁琼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