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轮、缓降器及缓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16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缓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轮、缓降器及缓降系统,转向轮应用于缓降器,包括轮体,轮体的外圆周面设有限位部,限位部沿轮体的径向向外凸起,限位部包括止挡面,止挡面用于与缓降器的壳体围设出工作绳绕设的通道。限位部的设置既为工作绳提供了转向区域,又限制工作绳的绕设范围,避免工作绳脱离其在轮体上的转向区域,使缓降器设备运行更加稳定。止挡面与工作绳接触,增加了工作绳与转向轮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工作绳磨损,延长了缓降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逃生下降过程中对工作绳磨损严重的问题。对工作绳磨损严重的问题。对工作绳磨损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轮、缓降器及缓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缓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轮、缓降器及缓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缓降器应用于高层建筑发生意外情况时辅助居民成员从高层建筑紧急缓降撤离至地面安全位置,避免居民成员受到意外伤害。但相关的缓降器大多存在缓降器内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造价高。而且其内部的转向装置常采用通体圆柱面形式,当缓降器连续运行时工作绳与转向装置是线接触形式,容易导致工作绳接触疲劳从而降低使用寿命,进一步致使缓降器出现运行卡滞问题。另外,转向装置无限位设计,缓降器在运行时工作绳由于没有定位,存在工作绳自由跳动的情况,造成设备不能稳定运行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轮、缓降器及缓降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避免工作绳脱离其在轮体上的转向区域,使缓降器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增加了工作绳与转向轮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工作绳磨损,延长了缓降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逃生下降过程中对工作绳磨损严重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轮,应用于缓降器,包括:
[0005]轮体,所述轮体的外圆周面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轮体的径向向外凸起,所述限位部包括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缓降器的壳体围设出工作绳绕设的通道。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轮,所述止挡面为斜面,所述止挡面沿所述轮体的径向向外,逐渐向远离所述缓降器的壳体的方向倾斜。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轮,所述止挡面与所述轮体的外圆周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过渡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轮,所述转向轮还包括:
[0009]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设置于所述轮体轴向一侧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0]第二凸轴,所述第二凸轴与所述轮体及所述第一凸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凸轴设置于所述轮体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缓降器的盖体连接。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缓降器,包括:
[0012]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壳体内部;
[0013]绳轮组件,多个所述绳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工作绳由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中的一个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绕设于所述绳轮组件,从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中的另一个伸出所述壳体;
[0014]如上所述的转向轮,所述转向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转向轮用于对多个所述绳轮组件之间的所述工作绳进行转向。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降器,所述缓降器还包括:
[0016]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所述转向轮的第一凸轴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转向轮的第二凸轴与所述盖体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降器,每个所述绳轮组件包括:
[0018]绳轮;所述绳轮用于绕设所述工作绳;
[0019]齿轮,所述绳轮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减速组件传动连接。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降器,所述缓降器还包括:
[0021]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绳轮组件与同一所述减速组件传动连接。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降器,所述减速组件包括:
[0023]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0024]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套设于所述齿轮轴上,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摩擦;
[0025]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设于所述摩擦件且与所述齿轮轴连接。
[00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缓降系统,包括:
[0027]工作绳;
[0028]如上所述的缓降器,至少一个所述缓降器设置于所述工作绳;
[0029]至少一个挂点组件,所述挂点组件用于将所述工作绳与建筑物固定;
[0030]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与所述缓降器连接。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轮,为满足工作绳竖直进入缓降器并由缓降器竖直伸出的要求,从而对工作绳在缓降器内的方向进行转变的结构设计。轮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限位部,限位部为凸起状态,在转向轮安装于缓降器内后,限位部的止挡面朝向壳体内部,即止挡面、轮体的外圆周面和壳体之间可围设出供工作绳绕设的通道,因此限位部的设置既为工作绳提供了转向区域,又限制工作绳的绕设范围,避免工作绳脱离其在轮体上的转向区域,使缓降器设备运行更加稳定。止挡面与工作绳接触,增加了工作绳与转向轮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工作绳磨损,延长了缓降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逃生下降过程中对工作绳磨损严重的问题。而且本技术的转向轮结构简单,能够一体成型,零部件加工成型方便,解决了零部件造价成本高的问题。
[003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系统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系统的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1]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缓降系统的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2]附图标记:
[0043]100、壳体;110、第一绳孔;120、第二绳孔;130、连接件;140、盖体;
[0044]200、减速组件;210、齿轮轴;220、摩擦件;230、弹性件;
[0045]300、绳轮组件;310、绳轮;320、齿轮;330、第一绳轮组件;340、第二绳轮组件;
[0046]400、转向轮;410、第一转向轮;420、第二转向轮;430、轮体;440、第一凸轴;450、第二凸轴;431、限位部;4311、止挡面;432、弧形面;
[0047]500、工作绳;510、人员;
[0048]600、安全带;610、锁扣件;620、带体;
[0049]700、挂点组件;710、挂装座;720、固定件;
[0050]800、缓降器;900、导向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缓降器,包括:轮体,所述轮体的外圆周面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轮体的径向向外凸起,所述限位部包括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缓降器的壳体围设出工作绳绕设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为斜面,所述止挡面沿所述轮体的径向向外,逐渐向远离所述缓降器的壳体的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与所述轮体的外圆周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过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还包括: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设置于所述轮体轴向一侧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二凸轴,所述第二凸轴与所述轮体及所述第一凸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凸轴设置于所述轮体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缓降器的盖体连接。5.一种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壳体内部;绳轮组件,多个所述绳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工作绳由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中的一个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绕设于所述绳轮组件,从所述第一绳孔和所述第二绳孔中的另一个伸出所述壳体;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欣魏亚男张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际联合北京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