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12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重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厚度小,且强度大。且强度大。且强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对重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越来越兴起旧楼加装电梯,旧楼加装电梯可给旧楼居民的带来更多的便利。然而,旧有楼房因原来建筑设计时是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电梯的,因而无法提供常规尺寸的电梯井道。现有的做法是通过缩小电梯轿厢的尺寸来适应旧有楼房的电梯井道空间,但这样便会降低了电梯的运输能力,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3]此外,现有的对重架比较厚,使对重架的体积比较大,造成占用了电梯井道空间。现有对重架的上梁和下梁都是一体折弯成型的,因而对对重架的厚度进行了限制,难以做得更薄。再加上现有使用较薄的板材,而为了增加下梁和下梁的强度,会对板材进行折弯,这样便增加了对重架的厚度。而现有的对重架立柱采用的板厚为2.5mm,为增强立柱的强度,立柱设有4处折弯,而且立柱的宽度达到140mm,立柱的宽度大是造成了对重架厚度大的重要原因。再者,对重轮是安装于上梁上的,现有的安装方法是将对重轮的转轴架设上梁上,然后用螺栓将转轴锁紧在上梁上。由于转轴是架设在上梁上的,所以转轴必须足够长才能安装上,通常转轴的长度会比上梁的宽度大得多,这又会使对重架的厚度增加。因而,对重架的厚度大、体积大是造成电梯井道利用率低、电梯运输能力低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薄款对重架,厚度小,且强度大。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该薄款对重架的对重装置,厚度小,强度大。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该薄款对重架的电梯,电梯井道利用率高,电梯运输能力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款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
[0008]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梁连接板嵌于卡槽内,以使对重轮安装于两块上梁连接板之间。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与两
块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压件,所述压件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设于连接部的底端,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压件呈L型。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两侧设有立柱折弯块,所述立柱和立柱折弯块形成容腔,所述压紧组件设于容腔内。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梁连接板两侧设有下梁折弯块。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的宽度为90

12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3

6mm;
[0016]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6

10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

8mm。
[0017]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块和上述的薄款对重架,所述对重块安装于薄款对重架上。
[0018]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上述的对重装置。
[0019]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薄款对重架采用立柱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与现有的140mm的立柱相比,可大大地减少对重架的厚度。再配合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将原来一体成型的上梁和下梁分别改为两块上梁连接板和两块下梁连接板,可与不同厚度的立柱配合安装,而且可保证连接的强度,不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再者,对重轮的转轴使用卡接的方式与上梁连接板进行连接,这样可减小转轴的长度,从而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因而,本技术薄款对重架在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的配合下,使对重架的厚度能做得更小,同时还保证了对重架的强度。厚度小、体积小的对重架可减少对电梯井道空间的占用,使电梯井道利用率高,可留更多的空间给电梯轿厢,使得电梯轿厢和电梯载重可做得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输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薄款对重架的主视图;
[0022]图2是图1压紧组件安装于立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沿A

A处的剖视图;
[0024]图4是图1上梁连接板的主视图;
[0025]图5是图1下梁连接板的侧视图;
[0026]图6是图1立柱的俯视图;
[0027]图7是图1对重轮和转轴的剖视图;
[0028]图8是图1的右视图;
[0029]图9是图8的B处放大图;
[0030]图10是图8的C处放大图;
[0031]图11是图1的俯视图;
[0032]图12是本技术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34]参见图1

1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款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
[0035]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
[0036]本技术薄款对重架采用立柱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与现有的140mm的立柱相比,可大大地减少对重架的厚度。再配合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将原来一体成型的上梁和下梁分别改为两块上梁连接板和两块下梁连接板,可与不同厚度的立柱配合安装,而且可保证连接的强度,不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再者,对重轮的转轴使用卡接的方式与上梁连接板进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梁连接板嵌于卡槽内,以使对重轮安装于两块上梁连接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与两块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组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邓永均张家能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