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77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属于电缆接头压接技术领域;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油缸、移动板、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定位孔、弹簧和顶杆;当上模板组件与电缆接头相分离时,弹簧复位,以使弹簧带动顶杆向上移动,从而使顶杆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顶出,以便于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取出。采用上述结构,当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固定在电缆上时,电缆接头将发生弹性变形,致使电缆接头紧贴在第二凹槽内;通过使顶杆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顶出,降低了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取出的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品的使用体验。品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接头压接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压接机带动上模具移动,并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相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固定在电缆上。当上模具和下模具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时,电缆接头将发生弹性变形,即从截面呈圆形变为截面呈多边形,此时电缆接头的纵向距离变小,而横向距离增大(当电缆接头的纵向距离变小时,能够实现将电缆接头紧固在电缆上)。由于电缆接头的横向距离增大,因此电缆接头将支撑在下模具的内壁上,从而使电缆接头紧贴在下模具内,进而不便于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下模具内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上模具和下模具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时,电缆接头将发生弹性变形,电缆接头的横向距离增大,因此电缆接头将支撑在下模具的内壁上,从而使电缆接头紧贴在下模具内,进而不便于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下模具内取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采用使顶杆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顶出,降低了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取出的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油缸、移动板、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定位孔、弹簧和顶杆;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油缸设置有输出轴,油缸固定在支撑架上,且输出轴穿过支撑架;移动板嵌入支撑架内,且移动板与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上模板组件设置有第一凹槽,上模板组件固定在移动板的底部;下模板组件设置有第二凹槽,下模板组件固定在底板上,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定位孔设置在底板上,且定位孔位于下模板组件的下方;弹簧嵌入定位孔内;顶杆放置在弹簧上,顶杆穿过下模板组件,且至少部分顶杆嵌入第二凹槽内。
[0005]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缆接头压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模板组件还包括:上模固定架、第一滑槽、上模块和第一滑块;上模固定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上模固定架与移动板相连接;第一滑槽设置在上模固定架的内壁上;上模块嵌入第一容纳槽内,且第一凹槽设置在上模块上;第一滑块设置在上模块的两侧,且第一滑块嵌入第一滑槽内。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板组件还包括:下模固定架、第二滑槽、下模块和第二滑块;下模固定架内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下模固定架与底板相连接;第二滑槽设置在下模固定架的内壁上;下模块嵌入第二容纳槽内,且第二凹槽设置在下模块上;第二滑块设置在下模块的两侧,且第二滑块嵌入第二滑槽内。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让位孔;第一让位孔设置在下模块
上,且第一让位孔绕设在顶杆的外侧。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缆接头压接装置还包括:导向杆、导向座和直线轴承;两个导向杆分别与移动板的两端相连接,且两个导向杆穿过支撑架;两个导向座固定在支撑架上,且两个导向座分别绕设在两个导向杆的外侧;两个直线轴承分别嵌入两个导向座内,且两个直线轴承分别套装在两个导向杆的外侧。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缆接头压接装置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导向杆相连接,且限位板位于支撑架的上方;其中,限位板的直径大于导向杆的直径。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缆接头压接装置还包括:第二让位孔;第二让位孔设置在支撑架上,且第二让位孔绕设在导向杆的外侧。
[0012]本技术的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将弹簧对顶杆进行支撑,使顶杆穿过下模板组件,并使至少部分顶杆嵌入第二凹槽内,以实现当上模板组件向下移动,且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固定在电缆上时,顶杆被电缆接头压动并向下移动,此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上模板组件与电缆接头相分离时,弹簧复位,以使弹簧带动顶杆向上移动,从而使顶杆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顶出,以便于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取出。采用上述结构,当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配合将电缆接头压紧固定在电缆上时,电缆接头将发生弹性变形,致使电缆接头紧贴在第二凹槽内;通过使顶杆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内顶出,降低了使用者将电缆接头和电缆从第二凹槽取出的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14]2.通过将上模块安装在上模固定架内,并件第一凹槽设置在上模块,以实现更换上模块来更换第一凹槽的规格,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电缆和电缆接头。
[0015]3.通过将下模块安装在下模固定架内,并件第二凹槽设置在下模块,以实现更换下模块来更换第二凹槽的规格,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电缆和电缆接头。
[0016]4.通过将第一让位孔设置在下模块上,并使第一让位孔绕设在顶杆的外侧,以避免顶杆与下模块发生干涉,从而使顶杆能够在下模块内移动。
[0017]5.通过将导向座固定在支撑架上,将直线轴承嵌入导向座内,并使直线轴承套装在导向杆的外侧,以实现导向杆在直线轴承内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通过直线轴承对导向杆进行导向,以确保导向杆和移动板沿直线移动,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18]6.通过将限位板与导向杆相连接,使限位板位于支撑架的上方,并使限位板的直径大于导向杆的直径,以实现导向杆与限位板同步移动,从而实现当导向杆移动预定距离时,限位板与直线轴承相贴合,进而限制导向杆的移动长度。
[0019]7.通过将第二让位孔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使第二让位孔绕设在导向杆的外侧,以避免导向杆与支撑架发生干涉,从而确保导向杆能够在支撑架内移动,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上模固定架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上模块的立体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下模固定架的立体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下模块的立体图;
[0028]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9]10底板,11支撑架,12油缸,13移动板,14上模板组件,141上模固定架,142第一容纳槽,143第一滑槽,144上模块,145第一滑块,15第一凹槽,16下模板组件,161下模固定架,162第二容纳槽,163第二滑槽,164下模块,165第二滑块,166第一让位孔,17第二凹槽,18定位孔,19弹簧,20顶杆,21导向杆,22导向座,23直线轴承,24限位板,25第二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一种电缆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油缸,所述油缸设置有输出轴,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架;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嵌入所述支撑架内,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上模板组件,所述上模板组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上模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下模板组件,所述下模板组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模板组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下模板组件的下方;弹簧,所述弹簧嵌入所述定位孔内;顶杆,所述顶杆放置在所述弹簧上,所述顶杆穿过所述下模板组件,且至少部分所述顶杆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组件还包括:上模固定架,所述上模固定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上模固定架与所述移动板相连接;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上模固定架的内壁上;上模块,所述上模块嵌入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上模块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块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滑块嵌入所述第一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组件还包括:下模固定架,所述下模固定架内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晟科徐安邦任磊王晓咏刘栋王建兴李群李云耿悦江源张会玉陈现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沙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