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41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包括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内磁转子内侧腔、泵盖内腔、内磁转子外侧腔、滑动轴承润滑槽、转子回流孔和叶轮回流孔,泵盖、叶轮和轴部的一端滑动轴承形成封闭的泵盖内腔,泵体、叶轮和泵盖形成泵盖外腔,叶轮设置有多个叶轮回流孔,叶轮回流孔的一端为泵体腔体,叶轮回流孔的另一端为泵盖内腔,泵盖回流孔的一端为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内磁转子部设置有多个转子回流孔,转子回流孔的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转子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外侧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能避免磁力泵润滑冷却不足,延长磁力泵的使用寿命,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户使用成本。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里磁力泵,尤其涉及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磁力泵是常用的流体输送机械,以其无泄漏、低噪音、运行稳定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医药等行业。磁力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隔离套、内磁转子部、轴部和与轴部配合的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润滑槽,叶轮和内磁转子部分别位于轴部的两端,内磁转子部与隔离套的封闭端形成内磁转子外侧腔,电机带动外磁转子转动,再带动内磁转子部转动,内磁转子部为从动件。目前的磁力泵介质不通过转子、滑动滑动轴承、轴套处,磁力泵润滑冷却不足,导致损耗品较多,维修的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该种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的使用能避免磁力泵润滑冷却不足导致的损耗品较多,能减少维修的工作量。
[0004]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磁力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隔离套、内磁转子部、轴部和与轴部配合的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润滑槽,叶轮和内磁转子部分别位于轴部的两端,内磁转子部与隔离套的封闭端形成内磁转子外侧腔,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包括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内磁转子内侧腔、泵盖内腔、内磁转子外侧腔、滑动轴承润滑槽、转子回流孔和叶轮回流孔,泵盖、叶轮和轴部一端的滑动轴承形成封闭的泵盖内腔,泵体、叶轮和泵盖形成泵盖外腔,泵盖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泵盖回流孔,泵盖、隔离套、内磁转子部和轴部的另一端滑动轴承形成内磁转子内侧腔,叶轮设置有多个叶轮回流孔,叶轮回流孔的一端为泵体腔体,叶轮回流孔的另一端为泵盖内腔,泵盖回流孔的一端为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内磁转子部设置有多个转子回流孔,转子回流孔的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转子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外侧腔。
[0005]所述的叶轮回流孔的中心线与轴部中心线平行,每个叶轮回流孔的直径为6

12毫米。
[0006]所述的叶轮回流孔的数量为三个。
[0007]所述的转子回流孔的中心线与轴部中心线平行,每个转子回流孔的直径为6

12毫米。
[0008]所述的转子回流孔的数量为四个。
[0009]所述的轴部由外螺纹段与轴部主体组成,轴部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直径相同,叶轮具有与轴部的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
[0010]所述的轴部与内磁转子部为形成一体的结构。
[0011]本技术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泵盖内腔、转子
回流孔和叶轮回流孔,使介质经过内磁转子部,经过滑动滑动轴承、轴套处,避免磁力泵润滑冷却不足导致的损耗品较多,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延长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0014]在图1中,1、泵体;2、泵盖外腔;3、泵盖;4、泵盖回流孔;5、滑动轴承;6、隔离套;7、内磁转子内侧腔;8、内磁转子部;9、内磁转子外侧腔;10、轴部;11、泵盖内腔;12、叶轮;13、转子回流孔;14、叶轮回流孔;15、泵体腔体;16、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磁力泵包括泵体1、叶轮12、泵盖3、隔离套6、内磁转子部8、轴部10和与轴部10配合的滑动轴承5,滑动轴承5具有与轴部10中心线平行的润滑槽,滑动轴承5配有轴套16,轴套16具有润滑槽,叶轮12和内磁转子部8分别位于轴部10的两端,内磁转子部8与隔离套6的封闭端形成内磁转子外侧腔9,泵盖3、叶轮12和轴部的一端滑动轴承5形成封闭的泵盖内腔11,泵体1、叶轮12和泵盖3形成泵盖外腔2,泵盖3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泵盖回流孔4,泵盖3、隔离套6、内磁转子部8和轴部10的另一端滑动轴承形成内磁转子内侧腔7,叶轮12具有叶轮回流孔14,叶轮回流孔14的数量为三个,该三个叶轮回流孔14均布于同心圆上,叶轮回流孔14的中心线与轴部中心线平行,每个叶轮回流孔14的直径为6

12毫米,叶轮回流孔14的一端为泵体腔体15,叶轮回流孔14的另一端为泵盖内腔11,泵盖回流孔4的一端为泵盖外腔2,泵盖回流孔4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7,内磁转子部8具有转子回流孔13,转子回流孔13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转子回流孔13均布于同心圆上,转子回流孔13的中心线与轴部中心线平行,每个转子回流孔13的直径为6

12毫米。转子回流孔13的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7,转子回流孔13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外侧腔9。
[0016]轴部10由外螺纹段与轴部主体组成,轴部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直径相同,叶轮12具有与轴部的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轴部10与内磁转子部8为形成一体的结构。
[0017]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包括泵盖外腔2、泵盖内腔11、泵盖回流孔4、内磁转子内侧腔7、内磁转子外侧腔9、滑动轴承润滑槽、叶轮回流孔14和转子回流孔13,工作时,介质进入泵盖外腔2,通过泵盖回流孔4,进入内磁转子内侧腔7,内磁转子内侧腔7的一部分介质经内磁转子部与隔离套的间隙进入内磁转子外侧腔9,这一部分介质通过转子回流孔13又进入内磁转子内侧腔7靠近轴部的位置,再经滑动轴承润滑槽向叶轮12方向移动,进入泵盖内腔11,介质再通过叶轮回流孔14进入泵体腔体15,反复循环,起到降温的效果,能充分润滑滑动轴承与轴套。
[0018]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采用这样的方式,使介质经过内磁转子部,经过滑动轴承、轴套处,避免磁力泵润滑冷却不足导致的损耗品较多,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延长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磁力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隔离套、内磁转子部、轴部和与轴部配合的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润滑槽,叶轮和内磁转子部分别位于轴部的两端,内磁转子部与隔离套的封闭端形成内磁转子外侧腔,其特征在于:磁力泵内部回流冷却结构包括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内磁转子内侧腔、泵盖内腔、内磁转子外侧腔、滑动轴承润滑槽、转子回流孔和叶轮回流孔,泵盖、叶轮和轴部一端的滑动轴承形成封闭的泵盖内腔,泵体、叶轮和泵盖形成泵盖外腔,泵盖具有与轴部中心线平行的泵盖回流孔,泵盖、隔离套、内磁转子部和轴部的另一端滑动轴承形成内磁转子内侧腔,叶轮设置有多个叶轮回流孔,叶轮回流孔的一端为泵体腔体,叶轮回流孔的另一端为泵盖内腔,泵盖回流孔的一端为泵盖外腔,泵盖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内磁转子部设置有多个转子回流孔,转子回流孔的一端为内磁转子内侧腔,转子回流孔的另一端为内磁转子外侧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君唐剑凤静吴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星球盛唐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