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73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增黏剂是将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引发剂硝酸铈铵引发下发生共聚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增黏剂增黏效果明显,在无助剂的情况下,增黏剂加量为2%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46~58倍,增黏剂加量为5%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57~75倍,特别适合超临界CO2驱油使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增粘剂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2增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增粘剂特别适用于超临界、液态CO2的增黏。

技术介绍

[0002]CO2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可实现CO2减排和利用的双赢。超临界CO2增黏剂能有效提高超临界CO2黏度,解决CO2在驱油过程中易发生“粘性指进”现象,大大提高驱油效率。现有专利和文献已公布的增黏剂主要有含氟类和非含氟类增黏剂。含氟类增黏剂有着较好的增黏效果,但成本过高、对环境危害大,易吸附到岩石上从而降低开采效率,限制了其使用。而不含氟增黏剂存在着在CO2中溶解度低、溶剂压力过大的问题,需要加入大量助溶剂(约20%)才能增黏,大量助溶剂会对地层造成损害,且价格高昂,无法在现场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出无助剂、非氟类、增黏效果好的超临界CO2增黏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的制备方法,该增黏剂不含氟,可在无助剂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超临界CO2黏度。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由下述质重份配比的物质制成:
[0005][0006]上述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聚合度为7~22。
[0007]上述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合度为3~18。
[0008]本专利技术超临界CO2增黏剂的主要成分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9][0010]式中m、n分别代表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聚合度,x、
y、z分别代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单体单元、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单体单元、醋酸乙烯酯单体单元的聚合度,x、y、z值由原料投加比例决定。
[0011]本专利技术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的制备方法为: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并加入硝酸铈铵,开启搅拌,升温至70~85℃,恒温反应5~8小时后取出粗产品,并加入无水乙醚溶解,再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静止分层,萃取得到有机物,并用蒸馏水洗涤3~5次,减压蒸馏除无水乙醚,得到淡黄色超临界CO2增黏剂产品。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增黏剂所采用的共聚单体中,醋酸乙烯酯是目前发现的在CO2中溶解性最好的碳氢化合物;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有较多的亲CO2链段,具有相对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主链柔韧性,比分子量相近的含氧烃聚合物具有更高的溶解度;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含有酯类和醚类结构,酯基属于亲CO2基团,有一定的促进聚合物在二氧化碳中溶解的作用,醚类结构较强的自结合作用限制了其在CO2中的溶解能力,但通过在醚类结构一端引入甲基,可以实现内聚能密度的降低和自由体积的增加,提高其在CO2中的溶解性。
[0014]2、本专利技术增黏剂利用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交叉扭曲,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俘获CO2分子并减弱其流动效应,从而实现增黏效果;通过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等结构引入长短链互配,通过长短链交互缔合,降低增黏剂用量,以减小体系浊点压力,实现无溶剂条件下CO2的增黏。
[0015]3、本专利技术增黏剂增黏效果明显,在无助剂的情况下,增黏剂加量为2%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46~58倍,增黏剂加量为5%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57~75倍,特别适合超临界CO2驱油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20g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聚合度n=8)、20g醋酸乙烯酯、60g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合度m=12),并加入0.15g硝酸铈铵,开启搅拌,升温至80℃,恒温反应6小时后取出粗产品,并加入100g无水乙醚溶解,再加入100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静止分层,萃取得到有机物,并用蒸馏水洗涤5次,再进行减压蒸馏除无水乙醚,得到淡黄色超临界CO2增黏剂产品。
[0019]实施例2
[0020]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30g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聚合度n=7)、20g醋酸乙烯酯、50g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合度m=18),并加入0.3g硝酸铈铵,开启搅拌,升温至70℃,恒温反应6小时后取出粗产品,并加入100g无水乙醚溶解,再加入100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静止分层,萃取得到有机物,并用蒸馏水洗涤5次,再进行减压蒸馏除无水乙醚,得到淡黄色超临界CO2增黏剂产品。
[0021]实施例3
[0022]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15g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
酯(聚合度n=12)、40g醋酸乙烯酯、45g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合度m=8),并加入0.1g硝酸铈铵,开启搅拌,升温至85℃,恒温反应6小时后取出粗产品,并加入100g无水乙醚溶解,再加入100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静止分层,萃取得到有机物,并用蒸馏水洗涤5次,再进行减压蒸馏除无水乙醚,得到淡黄色超临界CO2增黏剂产品。
[0023]实施例4
[0024]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30g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聚合度n=20)、30g醋酸乙烯酯、40g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合度m=4),并加入0.25g硝酸铈铵,开启搅拌,升温至80℃,恒温反应6小时后取出粗产品,并加入100g无水乙醚溶解,再加入100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静止分层,萃取得到有机物,并用蒸馏水洗涤5次,再进行减压蒸馏除无水乙醚,得到淡黄色超临界CO2增黏剂产品。
[0025]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有益效果,利用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HAKKE MARS 60流变仪(测试精度0.01mps),在温度为35℃、压力为8MPa下,测试加有增黏剂的超临界CO2液体黏度,对比纯超临界CO2黏度,计算超临界CO2增黏倍数。
[0026]表1超临界CO2增黏倍数
[0027]增黏剂增黏剂加量增黏倍数实施例12%50实施例15%67实施例22%58实施例25%75实施例32%46实施例35%57实施例42%48实施例45%61
[0028]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4增黏剂均对超临界CO2均有较好的增黏能力。在无助剂的情况下,增黏剂加量为2%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46~58倍,增黏剂加量为5%时,能增加超临界CO2的黏度57~75倍,增黏效果明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黏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物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聚合度为7~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合度为3~18。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助剂非氟类超临界CO2增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黏剂的主要成分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式中m、n分别代表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聚合度,x、y、z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沈燕宾李俊莉路建萍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