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553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干燥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在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超声、加热,得第二溶液;第二溶液冷却后离心、分离,得中层溶液,中层溶液过滤、透析,得第三溶液;将第三溶液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荧光成像特性、生物相容性高、可抗细胞炎性反应。胞炎性反应。胞炎性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治胃病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多元醇、抗菌肽、多糖、黄酮、微量元素等,经研究发现上述物质具有抑菌、消炎、抗肿瘤、促进组织再生等效果。目前药材市场除原药外,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上市药物产品包括康复新液、心脉隆、肝龙胶囊等。国内美洲大蠊的规模化养殖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药物产品是当前的一个趋势。
[0003]炭药是一类极具特色的中药炮制品,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病毒、降血脂、保肝、保肾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炭药是由不同来源的中药经过高温炭化而成,据已报道的炭药尚有70余种,其中以植物源中药种类为主。因此,亟需扩大炭药的种类,拓宽炭药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以中药材美洲大蠊为原料,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荧光成像特性、生物相容性高、可抗细胞炎性反应。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干燥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r/>[0008]S2、在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超声、加热,得第二溶液;
[0009]S3、第二溶液冷却后离心、分离,得中层溶液,中层溶液过滤、透析,得第三溶液;
[0010]S4、将第三溶液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
[0011]优选地,所述S1中的第一溶剂为体积分数为75.0%~99.5%的乙醇,所述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粉末与第一溶剂的用量比为(0.8g~1.3g)∶(0.5mL~1.5mL)。
[0012]优选地,所述S1中的搅拌为磁力搅拌3h~5h,所述S1中的过滤为用0.45μ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
[0013]优选地,所述S2中的第二溶剂为水或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所述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粉末与第二溶剂的用量比为(0.8g~1.3g)∶(3.5mL~4.5mL)。
[0014]优选地,所述S2中超声的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为10min~20min;所述S2中加热为先将超声后的溶液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再将水热反应釜在180℃~230℃烘箱中加热4h~6h。
[0015]优选地,所述S3中的离心为12000rpm~15000rpm离心15min~25min;所述S3中的过滤为使用0.22μ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所述S3中的透析为用3000Da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透
析4h~6h。
[0016]优选地,所述S4中的浓缩为旋转蒸发浓缩,浓缩至第三溶液体积的1/4~1/3;所述S4中的真空冷冻干燥为在真空度为10Par~30Par、温度为

35℃~

50℃的条件下,干燥48h~72h。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
[0018]优选地,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粒径为4.2nm~7.5nm,平均粒径为5.6nm,主要由碳、氢、氧、氮元素构成,可在激发波长为420nm~480nm、495nm~580nm、600nm~650nm范围内分别呈现蓝、绿、红3种荧光。。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在抗氧化和/或抗细胞炎性药物中的应用。
[0020]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将炮制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在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超声、加热,得第二溶液;第二溶液冷却后离心、分离,得中层溶液,中层溶液过滤、透析,得第三溶液;将第三溶液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本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荧光成像特性、生物相容性高、可抗细胞炎性反应。
附图说明
[0021]图1a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图,其中,标尺为5nm,内置图为高分辨下单个碳点的晶体形貌;图1b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分布图;
[0022]图2a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在激发波长为420nm~480nm范围内的蓝色荧光图,图2b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在激发波长为495nm~580nm范围内的绿色荧光图;图2c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在激发波长为600nm~650nm范围内的红色荧光图;
[0023]图3为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特征峰分布图;
[0024]图4a为自然光照射下的细胞图像;图4b为激发波长450nm照射下细胞的蓝色荧光图;图4c为激发波长560nm照射下细胞的绿色荧光图;图4d为激发波长610nm照射下细胞的红色荧光图;
[0025]图5为CCK

8检测用不同浓度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处理细胞48h后的细胞生存率变化,其中,“*”表示p<0.05,差异显著;
[0026]图6为不同实验组的DAPI染色图,其中图6a~6f分别为实验组a~f的DAPI染色图;
[0027]图7为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对LPS处理细胞的拯救效果图,其中图7a~7f分别为实验组a~f的拯救效果图;
[0028]图8为不同实验组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其中a~f分别对应实验组a~f的活性氧水平,其中,“**”表示p<0.01,差异极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将炮制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
[0031]S2、在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超声、加热,得第二溶液;
[0032]S3、第二溶液冷却后离心、分离,得中层溶液,中层溶液过滤、透析,得第三溶液;
[0033]S4、将第三溶液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
[0034]本专利技术先将炮制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溶剂优选为体积分数为75.0%~99.5%的乙醇,更优选为体积分数为75.0%的乙醇;所述粉碎优选为粉碎至60目~80目,更优选为粉碎至70目;所述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粉末与第一溶剂的用量比优选为(0.8g~1.3g)∶(0.5mL~1.5mL),更优选为1.0g∶1.0mL;所述搅拌优选为磁力搅拌3h~5h,更优选为磁力搅拌4h;所述过滤优选为用0.45μm的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干燥的美洲大蠊粉碎后加入第一溶剂溶解,搅拌、过滤,得第一溶液;S2、在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超声、加热,得第二溶液;S3、第二溶液冷却后离心、分离,得中层溶液,中层溶液过滤、透析,得第三溶液;S4、将第三溶液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第一溶剂为体积分数为75.0%~99.5%的乙醇,所述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粉末与第一溶剂的用量比为(0.8g~1.3g)∶(0.5mL~1.5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搅拌为磁力搅拌3h~5h,所述S1中的过滤为用0.45μ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第二溶剂为水或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所述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粉末与第二溶剂的用量比为(0.8g~1.3g)∶(3.5mL~4.5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洲大蠊来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超声的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为10min~20min;所述S2中加热为先将超声后的溶液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顺漆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医院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