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行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用装置
,具体涉及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人体的腿部受到损伤之后,特别是伤及筋骨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腿部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会造成腿部肌肉萎缩,有的甚至出现瘫痪的可能,所以进行穿戴者腿部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0003]现有的行走辅助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在设备使用中不能为穿戴者的腿部提供支撑,造成穿戴者在行走的过程中腿部需负担设备的重量,增大了穿戴者的负重量,不利于穿戴者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辅助行走装置,解决在康复设备使用中不能为穿戴者的腿部提供支撑,造成穿戴者在行走的过程中腿部需负担设备的重量,增大了穿戴者的负重量,不利于穿戴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踏板,所述踏板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踏板上均设有脚套;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所述踏板(1)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踏板(1)上均设有脚套(2);第一支撑件(4),所述第一支撑件(4)的下端与设置在所述踏板(1)脚跟处的连接板(3)相铰接;第二支撑件(5),所述第二支撑件(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的上端相铰接;辅助伸缩支撑件,所述辅助伸缩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5)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相铰接;臀部保护件(6),所述臀部保护件(6)呈U形设置,且所述臀部保护件(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件(5)的上端相铰接;腰部保护件(7),所述腰部保护件(7)间隔设置于所述臀部保护件(6)的上方,且通过软质连接带与所述臀部保护件(6)相连;腿部固定组件(8),所述腿部固定组件(8)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5)上,用于与使用者大腿部进行连接;臀部固定组件(9),所述臀部固定组件(9)与所述臀部保护件(6)相连,用于与使用者臀部进行连接;以及腰带(10),所述腰带(10)设置于所述腰部保护件(7)上,用于与使用者腰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5)包括滑板(11)和滑套(12),所述滑套(12)的下端内凹形成大小与滑板(11)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板(11)的上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套(12)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开口缝(13),所述开口缝(13)处滑动设有呈梯形设置的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孔(15);所述滑板(11)上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槽孔(16),所述槽孔(16)的底部设有大小与所述第一螺孔(15)相适配的第二螺孔,所述滑板(11)和滑套(12)通过固定螺栓螺纹穿过第二螺孔、开口缝(13)并螺纹连接第一螺孔(15)内以使滑板(11)和滑套(12)相连;所述固定件(14)的中部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设有大小与所述槽孔(16)相适配的限位柱(18),所述限位柱(18)的一端固定设有提手(19),所述限位柱(1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0)和固定环(21),所述固定环(21)与所述限位柱(18)固定相连,且所述固定件(14)和第一弹簧(20)均设置在所述提手(19)和固定环(21)之间,所述限位柱(18)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槽孔(16)内,所述固定件(14)远离滑套(12)的一端且在通孔(17)内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弹簧(20)与所述限位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弹簧(20)不受外力作用时,提手(19)与所述固定件(14)相贴,固定环(21)与所述固定件(14)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限位柱(18)卡设于所述槽孔(16)内;所述第一弹簧(20)受外力作用时,固定环(21)与所述固定件(14)相贴,并使所述限位柱(18)脱离槽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保护件(7)包括弧形板(30),所述弧形板(30)内设有弧形空腔(31),所述弧形空腔(31)的左侧设有相邻设置的安装空腔,所述安装空腔内设有加热板(32),所述弧形空腔(31)内设有海绵块(33),所述弧形板(30)的右侧内凹形成旋转槽(34),所述弧形空腔(31)通过多个透气孔与所述旋转槽(34)相连通,所述旋转槽(34)内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按摩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柯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医院,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