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32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5
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解决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踝关节固定支撑站立的同时并可以行走的问题,技术方案是:该行走支具与鞋底构成连接,该行走支具与鞋底形状对应;该支具由与鞋底形状对应的上面和与地面呈设计夹角的底面构成的楔形体;上面与底面构成的楔形体为鞋底前端向后呈厚度逐渐变小的楔形体;上面与底面构成的楔形体夹角为小于或等于使用者踝关节背伸角的楔形体;底面在楔形体最大厚度端或最小厚度端设置有蹭行滚轮、助滑垫。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连接方式多样,达到了固定支撑并扭伤早期负重行走,促进康复目的。促进康复目的。促进康复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踝关节患者行走的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康复的行走支具。

技术介绍

[0002]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超过50%的篮球运动员和近30%的足球运动员受伤均为踝关节韧带损伤,校园内踝关节韧带损伤也是学生多发的运动损伤,近一半(49.3%)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在足踝的骤然失衡,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并且极易发生并发症。
[000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有50%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不会经过专业治疗,扭伤后由于患者对踝关节韧带损伤不够重视或治疗不当,导致踝关节周围组织不能有效愈合或畸形愈合,结构上存在缺陷,极易形成不稳定的病理性结构,从而造成反复扭伤。
[0004]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遵循Policemm原则的保守治疗(保护、适当负重、冰敷、加压包、抬高肢体)既在踝关节保护下的适当休息、冰敷、加压包、抬高肢体和早期负重之后开始积极功能治疗锻炼。
[0005]目前对于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效果有各不相同,对于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和处理原则,临床上还有较大的争议。
[0006]目前对于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在外部支撑的辅助下适当运动,而非卧床静态休息但现有的各种保护固定支具器材方法等仍不能满足要求。
[0007]通过踝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当踝关节(胫距关节)维持在中立位和背伸位时,胫距关节处于最稳定解剖结构和内外踝韧带较小应力状态,通过合适的支具控制保持踝关节的稳定结构,以达到早期功能治疗的目的。
[0008]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针对足下垂患者的一种能穿戴可调踝关节器,中国专利CN217390979U,该技术方案针对足下垂患者,为牵拉改善挛缩的小腿三头肌和跟腱,使患足穿戴斜边向后的楔形块固定于足底前足, 这样可以站立或行走落地时,迫使足相对足后跟有上仰的角度,牵伸患者的小腿三头肌或挛缩的跟腱,得到康复训练。由于该设计目的不同,如果应用于急性踝扭伤内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缺陷,穿戴可调踝关节器楔形块装配在前足掌下,既足柘骨头下方并迫使其相对于地平面仰起,忽略了柘跗关节、跗间关节和跟距关节的活动,不能良好的控制踝关节活动度;尤其当行走中跨步时,并不能控制足下垂;该楔形块设计相对于前足较狭窄,近似于前足高跟鞋,直立尚可,行走时极不稳定,易发生患者的踝关节二次损伤;不适宜踝关节扭伤内外踝韧带损伤足踝的固定和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实现固定支撑站立的同时并可以行走,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行走支具。
[0009]本专利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该行走支具与鞋底构成连接,该行走支具与鞋底
形状对应;所述的该支具由与鞋底形状对应的上面和与地面呈设计夹角的底面构成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与底面构成的楔形体为鞋底前端向后呈厚度逐渐变小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与底面构成的楔形体夹角为小于或等于使用者踝关节背伸角的楔形体。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支具,沿着足前后方向,配合足底,使楔形体的斜面向后,与足底全脚掌形成支撑接触;或通过与袜底、鞋底或鞋内底表面等构成连接或一体成型与足底全脚掌部位形成接触支撑,并达到行走或直立状态时形成对足踝活动的稳定限制、支撑或滑行和蹭行。结构简单,连接方式多样,我们通过踝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通过该行走支具可使踝关节和韧带在行走中维持在最稳定解剖位置,蹭走滑轮和助滑垫更是突出了该作用。达到了固定支撑并扭伤早期负重行走,恢复基本生活、学习和轻体力工作,促进康复目的。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附图1的A向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附图1的A向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为附图1的A向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5为附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上面与鞋底形状对应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面大于鞋底形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面带有安装卡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支具的上面固定在鞋底上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蹭行滚轮设置在前端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蹭行滚轮设置在后端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上面与底面的复位弹簧为直线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上面与底面的复位弹簧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行走支具、1

1.上面、1

2.底面、1

3.安装卡位、1

4.捆扎带、1

5.转轴、1

6.复位弹簧、2.鞋底、3

1.蹭行轮、3

2.助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看附图,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该行走支具与鞋底构成连接,该行走支具1与鞋底2形状对应;所述的该支具1由与鞋底形状对应的上面1

1和与上面1

1呈设计夹角的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为鞋底前端向后呈厚度逐渐变小的楔形
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为小于或等于使用者踝关节背伸角的楔形体。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支具1的上面1

1与底面1

2的一端经转轴1

5连接,构成上面1

1与底面1

2角度可变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

6。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复位弹簧1

6固定设置在上面1

1与底面1

2远离转轴1

5的另一端的直线弹簧或设置在转轴1

5上的扭簧。
[0030]本实施例中,患者在行走使用时,复位弹簧1

6可以踝关节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踝关节可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适当增加踝关节的作用力。
[0031]行走中,随着楔形体受到压力的大小,楔形体的角度可伴随弹力的大小发生改变。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面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该行走支具与鞋底构成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行走支具(1)与鞋底(2)形状对应;所述的该支具(1)由与鞋底形状对应的上面(1

1)和与上面(1

1)呈设计夹角的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为鞋底前端向后呈厚度逐渐变小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构成的楔形体为小于或等于使用者踝关节背伸角的楔形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具(1)的上面(1

1)与底面(1

2)的一端经转轴(1

5)连接,构成上面(1

1)与底面(1

2)角度可变的楔形体,所述的上面(1

1)与底面(1

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

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踝关节扭伤患者行走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簧(1

6)固定设置在上面(1

1)与底面(1

2)远离转轴(1

5)的另一端的直线弹簧或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阮双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