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52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缆接线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包括由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组成的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动力电缆接线的连接孔,接线端子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引出装置的引出孔,引出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拼合处;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通过本体紧固件连接,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之间通过引出紧固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可连接多根动力线缆且不受对地放电距离与爬电距离约束。约束。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缆接线端子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机在工业领域被广泛采用,工厂电源通过电机自带接线盒向高压电机提供动力电源(工厂动力电缆连接出线盒内的接线排)。目前,电机内部的动力电缆同出线盒引线排之间的连接普遍采用国标接线端子连接,其中,GB/T14315《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在电机行业被广泛借鉴采用。主要采用形式如图7所示。
[0003]在使用时,右侧直径为d的孔与电机内部的高压电缆进行压接或钎焊,以实现接线端子同内部动力电缆的有效连接。左侧直径为H的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把和至出线盒内的接线排上,从而实现动力电缆的引出。在使用过程中,该种接线端子常为裸漏处理,为此,使用上需考虑满足对应电压等级的对地距离与爬电距离的相关要求。
[0004]标准接线端子因其高通用性,已在实际生产中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但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标准出线端子有其应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0005]当电机的功率档较大时,单相电流较大,而从电机生产的工艺性角度出发,电机内部的动力电缆的导体标称截面积不易过大。为此,每相需采用多个电缆搭配多个接线端子的组合方式。多个接线端子与出线盒接线排连接必然造成接线端子的重叠交叉,不利于规整布置。
[0006]因电机电流较大或相数较多(如六相高压电机),且引出空间受限的场合。此时,空间上看,对地距离与爬电距离均无法满足要求,通常必须采用的应对方案为采用绝缘材料进行物理隔绝的办法。此时,如考虑采用标准接线端子,因标准接线端子的形状不规则且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物理隔绝实现起来相对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及连接方法,可连接多根动力线缆且不受对地放电距离与爬电距离约束。
[0008]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包括由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组成的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动力电缆接线的连接孔,接线端子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引出装置的引出孔,引出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拼合处;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通过本体紧固件连接,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之间通过引出紧固件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可以连接多根动力电缆,有利于动力电缆的布线,整体较为规整。接线端子本体由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组成,且引出孔位于接线端子本
体分瓣的拼合处,则连接时多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能将引出装置压紧,保证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有效接触。动力电缆接线端子与引出装置之间采用规则形状过渡,便于绝缘隔离的实施,可不受对地放电距离与爬电距离的约束,从而轻松应对于空间受限场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端部的中间区域。连接孔并不位于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拼合处,从而保证各连接孔有效隔离,从而各连接动力电缆接线之间有效隔离。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之间在至少两处连接引出紧固件,其中两个引出紧固件的拧紧方向相反。两个引出紧固件从相反的方向拧紧,实现互锁,避免引出紧固件松动,保证引出紧固件将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与引出装置之间可靠压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引出紧固件将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压紧时,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仍有间隙,这可有效保证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的有效接触,避免相邻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已紧密接触时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与引出装置之间还有间隙的情况。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紧固件和引出紧固件均通过沉头孔与接线端子本体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本体的形状为圆柱体或圆锥体或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组合形状,便于绝缘隔离的实施,可不受对地放电距离与爬电距离的约束,从而轻松应对于空间受限场合。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数量为两个。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引出装置为引线排。
[0018]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将动力电缆接线插入接线端子本体的接线孔内并进行钎焊;
[0020]S2:将引出装置插入接线端子本体的引出孔内,用引出紧固件将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与引出装置把合;
[0021]S3:用本体紧固件将接线端子本体之间进行连接;
[0022]S4:当连接完成后,若对地距离与爬电距离不满足要求,采用云母或硅橡胶自粘带适形包扎裸漏导体。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当接线孔内的动力线缆接线连接到电机内部时,引出孔中的引出装置引出电机外部;
[0024]当接线孔内的动力线缆接线连接到电机外部时,引出孔中的引出装置引出电机内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可以连接多根动力电缆,有利于动力电缆的布线,整体较为规整。
[0027]2.接线端子本体由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组成,且引出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拼合处,则连接时多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能将引出装置压紧,保证接线端子本体与引出装置有效接触。
[0028]3.动力电缆接线端子与引出装置之间采用规则形状过渡,便于绝缘隔离的实施,可不受对地放电距离与爬电距离的约束,从而轻松应对于空间受限场合。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正向连接时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0]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31]图3是图1中B

B向的剖视图;
[0032]图4是图1中C

C向的剖视图;
[0033]图5是图1中D

D向的剖视图;
[0034]图6是反向连接时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5]图7是现有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

接线端子本体;2

本体紧固件;3

引出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组成的接线端子本体(1),接线端子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动力电缆接线的连接孔,接线端子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引出装置的引出孔,引出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分瓣的拼合处;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通过本体紧固件(2)连接,接线端子本体(1)与引出装置之间通过引出紧固件(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位于接线端子本体(1)端部的中间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1)与引出装置之间在至少两处连接引出紧固件(3),其中两个引出紧固件(3)的拧紧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紧固件(3)将接线端子本体(1)与引出装置压紧时,接线端子本体分瓣之间仍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压电机的动力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紧固件(2)和引出紧固件(3)均通过沉头孔与接线端子本体(1)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洋王占卫孙小刚陈中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