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76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成型工艺,包括由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横梁管和安装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的内部均设置第一筋面,第一筋面将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安装座内部设置第二筋面,第二筋面将安装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横梁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横梁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安装座位于横梁管的中心位置,且横梁管穿过安装座的第二筋面并与其固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转向架天线梁制造困难以及金属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焊缝开裂问题,同时解决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制造。造。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转向架天线梁尤其是城轨转向架天线梁,存在较为严重的振动疲劳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公开的技术中大都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形式来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目前转向架天线梁采用的是金属焊接或者金属一体成型结构,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形式,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1921295583.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天线安装支架,该专利是通过改进转向架天线安装支架的结构形式来提高天线安装支架的性能。在申请号为CN201220447009.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天线梁,其包括梁体、安装座和连接板;所述安装座用于与构架侧梁的端部连接,所述梁体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梁体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具有用于安装转向架辅助器件的多个安装孔;其安装座是金属板焊接成的金属框架或者是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安装座通过螺栓与构架侧梁连接;因此,依然存在振动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成型工艺,以解决城轨转向架天线梁制造困难以及金属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焊缝开裂问题,同时解决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制造,实现批量化生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br/>[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由包括由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横梁管和安装座;所述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的内部均设置第一筋面,第一筋面将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安装座内部设置第二筋面,第二筋面将安装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横梁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横梁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安装座位于横梁管的中心位置,且横梁管穿过安装座的第二筋面并与其固连。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各自包括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底部的竖直部,在弧形部和竖直部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一筋面,第一筋面将弧形部和竖直部分成左右两部分,且在第一筋面设置有安装孔。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孔位于竖直部对应的第一筋面上。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部包括三个面,分别是内弧面、外弧面、内弧面和外弧面之间的轴向连接面,在所述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竖直部包括三个面,分别是内竖直面、外竖直面、内竖直面与外竖直面底部的连接面。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座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底面和第二筋面,顶面的左侧与第一侧面相连形成锐角,顶面的右侧与第三侧面相连形成锐角;底面的左侧与第二侧面相连形成锐角,底面的右侧与第四侧面相连形成锐角;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相连形成钝角,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相连形成钝角;顶面与底面平行,第三筋面将安装座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二筋面上设置安装孔,安装孔与横梁管相连;在底面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孔用于与天线相连。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或多种纤维混合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前面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天线和转向架构架,所述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与转向架构架相连,所述的天线与安装座相连。
[00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前面所述的转向架。
[0015]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制备工艺,如下:
[0016]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作左支座、右支座以及安装座,然后采用机加工装备进行左支座、右支座以及安装座上的安装孔的加工;
[0017]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作横梁管;
[0018]将制备完成的左支座、右支座、安装座以及横梁管采用二次胶接共固化工艺进行相应的组装成型。
[0019]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对转向架天线梁的材料进行替换,采用现有的纤维材料制作,实现轻量化的前提下,再对转向架天线梁的构造形状等进行改进,使其在材料替换后依然可以满足各种使用强度要求,进而达到能够实现转向架天线梁快速高效制备,及其轻量化目的,减重约62%左右。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压一体化成型工艺,先用模压成型工艺成型各个构件,然后采用二次胶接共固化工艺进行相应的组装成型,解决了现有的金属转向架天线梁组装工艺复杂的问题。
[0022]3、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根据转向架天线梁的实际服役工况进行承载分析,然后进行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结构设计和铺层设计,解决焊接结构振动疲劳的弊端,能够充分发挥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的机械性能优势;
[0023]4、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采用多工艺协同技术进行制备,解决了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成型困难、制造质量缺陷严重等问题,实现复合材料转向架天线梁的高效低成本制备。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座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中:1左支座,1

1弧形部、1

2竖直部、1

3筋部、1

4安装孔、1
‑1‑
1内弧面、1
‑1‑
3外弧面;1
‑1‑
4连接孔;1
‑2‑
1内竖直面、1
‑2‑
2外竖直面、1
‑2‑
3内竖直面和外竖直面底部的连接面;
[0030]2安装座,2

1顶面、2

2侧面、2

3侧面、2

4侧面、2

5侧面、2

6底面、2

7筋面,2

8安装孔,2

9连接孔;
[0031]3横梁管,4右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横梁管和安装座;所述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的内部均设置第一筋面,第一筋面将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安装座内部设置第二筋面,第二筋面将安装座分成左右对称结构,横梁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横梁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座的第一筋面并与其固连;安装座位于横梁管的中心位置,且横梁管穿过安装座的第二筋面并与其固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各自包括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底部的竖直部,在弧形部和竖直部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一筋面,第一筋面将弧形部和竖直部分成左右两部分,且在第一筋面设置有安装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孔位于竖直部对应的第一筋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包括三个面,分别是内弧面、外弧面、内弧面和外弧面之间的轴向连接面,在所述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部包括三个面,分别是内竖直面、外竖直面、内竖直面与外竖直面底部的连接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天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底面和第二筋面,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磊王坤赵英男蔡茂尹高冲岳书静侯帅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成型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