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及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及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62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及轨道交通车辆,包括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多个与座椅本体底面固定的外梁,外梁内部空间设有包覆梁,包覆梁与外梁内侧底面之间设有方管,外梁、包覆梁和方管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包覆梁外侧面与外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泡沫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座椅能够实现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及轨道交通车辆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目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普遍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玻璃钢座椅底面设有骨架,骨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专利cn214356017u和专利cn215510727u中均公开了采用玻璃钢作为椅面,金属材料制成骨架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玻璃钢座椅重量较大,不方便进行安装,而且骨架和玻璃钢座椅采用螺栓等螺纹紧固件或粘结连接,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螺纹紧固件断裂问题或胶层开裂现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目前骨架一般采用铝合金金属型材制成,铝合金型材骨架结构复杂,不同型号轨道交通车辆对应的铝合金型材骨架需要单独开发,铝合金型材开模费用昂贵,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使用复合材料制成,能够一体成型,避免了采用螺栓连接的安全性问题,而且骨架结构简单,用于不同型号座椅时无需对骨架进行重新开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包括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多个与座椅本体底面固定的外梁,外梁内部空间设有包覆梁,包覆梁与外梁内侧底面之间设有方管,外梁、包覆梁和方管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包覆梁外侧面与外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泡沫材料。

4、可选的,所述外梁和方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包覆梁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5、可选的,所述泡沫材料采用pet填充泡沫材料。

6、可选的,所述外梁和方管底部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以实现座椅本体与轨道车辆内支架的固定。

7、可选的,所述安装孔采用纺锤形孔。

8、可选的,所述座椅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隔板,隔板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

9、可选的,所述座椅本体由外向内依次为碳纤维编织布层、玻璃纤维编织布层、碳纤维单向带层和碳纤维编织布层。

10、可选的,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垫部,坐垫部一端通过弧形的过渡部与靠背部的底端相连,坐垫部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乘客腿部腘窝接触的平滑拐角部,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均设有凹陷区域。

11、可选的,所述平滑拐角部和靠背部、坐垫部的凹陷区域的铺层数量为20-22层,优选为21层,所述过渡部的铺层数量为18-19层,优选为19层,座椅本体其他部位的铺层数量为16-17层,优选为17层。

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设置有第一方面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用座椅,座椅本体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骨架中的外梁、包覆梁和方管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生产时能够一体成型,无需后期通过螺纹紧固件将骨架和座椅本体连接,骨架和座椅本体之间连接强度高,长时间使用时仍然能保持较好的连接强度,安全性好,而且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及更低的密度,实现了座椅的轻量化。

15、2.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用座椅,骨架只包括外梁、包覆梁、方管以及填充泡沫,相对于铝合金型材的结构更加简单,当应用于不同型号的轨道车辆时,只需要在外梁和方管上根据轨道车辆型号的实际需求钻安装孔即可,无需重新开模制作相应的铝合金型材,节省了开模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16、3.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用座椅,包覆管和外梁之间填充有pet泡沫,pet泡沫为一种轻质材料,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覆梁和外梁,增强了骨架的承载能力,使得骨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且降低了骨架的密度,同时使得骨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保证了骨架使用时的结构强度。

17、4.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用座椅,座椅本体结合使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而且在不同的承力区域进行不同的铺层设计,综合利用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优势,有效降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并减小层间应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多个与座椅本体底面固定的外梁,外梁内部空间设有包覆梁,包覆梁与外梁内侧底面之间设有方管,外梁、包覆梁和方管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包覆梁外侧面与外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泡沫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和方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包覆梁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材料采用PET填充泡沫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和方管底部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以实现座椅本体与轨道车辆内支架的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采用纺锤形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6,所述座椅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隔板,隔板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由外向内依次为碳纤维编织布层、玻璃纤维编织布层、碳纤维单向带层和碳纤维编织布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垫部,坐垫部一端通过弧形的过渡部与靠背部的底端相连,坐垫部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乘客腿部腘窝接触的平滑拐角部,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均设有凹陷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拐角部和靠背部、坐垫部的凹陷区域的铺层数量为20-22层,优选为21层,所述过渡部的铺层数量为18-19层,优选为19层,座椅本体其他部位的铺层数量为16-17层,优选为17层。

10.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多个与座椅本体底面固定的外梁,外梁内部空间设有包覆梁,包覆梁与外梁内侧底面之间设有方管,外梁、包覆梁和方管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包覆梁外侧面与外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泡沫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和方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包覆梁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材料采用pet填充泡沫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和方管底部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以实现座椅本体与轨道车辆内支架的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采用纺锤形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捷杨新宇赵英男蔡茂岳书静高妍石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成型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