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37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铜精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所述的精炼燃烧炉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数个炉内混合腔,炉内混合腔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喷嘴;精炼燃烧炉的外侧通过多组无线电磁阀连接有数个燃烧气进气组件,且多组无线电磁阀内侧均连通在炉内混合腔内部;燃烧气进气组件由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复合进气阀、压力阀、单向阀、进气输送管组成,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右端出气口连接在无线电磁阀上,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左端进气口通过复合进气阀与进气输送管连接。采用模块化分区的天然气计量装置,能够精准的控制燃烧气的输送量,大大降低燃烧不充分形成的有害气体及可燃气体。体及可燃气体。体及可燃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精炼设备
,尤其是涉及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杂铜精炼过程中,精炼炉产生的废气通过地下烟道入地后流出厂房,但在紫杂铜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未燃烧的可燃性气体和氧气,达到爆炸条件后容易爆炸。可燃性气体主要为氢气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多为铜精炼不完全燃烧;铜精炼过程不完全燃烧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进气量的控制不够,传统的燃烧气采用气体流量计进行计量,由于管道输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最终燃烧的天然气不能完全燃烧;故提供一种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及燃烧控制方法,采用模块化分区的天然气计量装置,能够精准的控制燃烧气的输送量,大大降低燃烧不充分形成的有害气体及可燃气体;模块化的燃烧控制系统成本低、维护快,能够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维护保养,安全性更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精炼燃烧炉、炉内混合腔、燃烧喷嘴、无线电磁阀、燃烧气进气组件;所述的精炼燃烧炉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数个炉内混合腔,炉内混合腔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喷嘴;所述的精炼燃烧炉的外侧通过多组无线电磁阀连接有数个燃烧气进气组件,且多组无线电磁阀内侧均连通在炉内混合腔内部;所述的燃烧气进气组件由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复合进气阀、压力阀、单向阀、进气输送管组成,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右端出气口连接在无线电磁阀上,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左端进气口通过复合进气阀与进气输送管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内部设置有容积调节气囊,容积调节气囊通过外置气嘴进行充气膨胀调节计量罐内部容量。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积调节气囊内部充入膨胀气体与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内部填充气体保持一致。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复合进气阀由压力阀、单向阀组成;压力阀、单向阀通过无缝焊接技术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的压力阀的右端口设置有压力检测窗,压力检测窗与压力阀上端的压力表进行连接,且压力表通过压力数值控制阀芯电机进行阀体开闭。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炉内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扰流板,提高炉内混合腔内部天然气与纯氧的混合。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无线电磁阀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间断式导通,且无线电磁阀与复合进气阀之间互锁状态。
[0010]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
[0011]步骤一:根据天然气在富氧环境下的燃烧反应以及燃烧产物,对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容积进行调整,调整方式通过外置气嘴对容积调节气囊进行充气调节计量罐容积,充入气体与计量气体保持对应,避免气体密度不同导致计量偏差;
[0012]步骤二,通过进气输送管对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内部进行充气,充入气体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此过程中,复合进气阀内部单向阀避免混合气体反流,压力阀检测计量罐内部压力并及时截止闭合;
[0013]步骤三,数组燃烧气进气组件顶端无线电磁阀交替导通,将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气体输送到炉内混合腔的内部进行混合,然后从燃烧喷嘴喷出燃烧。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中单一炉内混合腔上连接的燃烧气进气组件数量与燃烧喷嘴燃烧速度保持匹配,避免燃烧出现断火。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炉内混合腔在混气过程中内部扰流板将天然气与氧气进行混合,通过内部螺旋结构导流到燃烧喷嘴喷出。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燃烧喷嘴外端口边沿设置有电弧点火装置。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8]1、它将燃烧气按照不同的组分分别输送到独立的模块化计量罐中,且每个模块化计量罐根据最佳的燃烧效果进行容积调节;保证单次输出的天然气与氧气达到最佳的混合比,使混合后的燃烧气能够完全燃烧,大大降低燃烧不充分形成的有害气体及可燃气体。
[0019]2、单一的燃烧嘴连接有多组燃烧计量组件,通过间断式输气作业,为充气预留足够的缓冲时间,避免燃烧断火的问题;且模块化的燃烧控制系统成本低、维护快,能够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维护保养,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计量罐截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进气阀8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精炼燃烧炉1、炉内混合腔2、燃烧喷嘴3、无线电磁阀4、燃烧气进气组件5、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复合进气阀8、压力阀9、单向阀10、进气输送管12、容积调节气囊13、外置气嘴14、压力检测窗110、阀芯电机1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
的其他细节。
[0027]参看如图1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精炼燃烧炉1、炉内混合腔2、燃烧喷嘴3、无线电磁阀4、燃烧气进气组件5;所述的精炼燃烧炉1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数个炉内混合腔2,炉内混合腔2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喷嘴3;所述的精炼燃烧炉1的外侧通过多组无线电磁阀4连接有数个燃烧气进气组件5,且多组无线电磁阀4内侧均连通在炉内混合腔2内部;所述的燃烧气进气组件5由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复合进气阀8、压力阀9、单向阀10、进气输送管12组成,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的右端出气口连接在无线电磁阀4上,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的左端进气口通过复合进气阀8与进气输送管12连接。
[0028]其中,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的内部设置有容积调节气囊13,容积调节气囊13通过外置气嘴14进行充气膨胀调节计量罐内部容量,所述的容积调节气囊13内部充入膨胀气体与天然气计量罐6、纯氧气计量罐7内部填充气体保持一致。
[0029]另外,所述的复合进气阀8由压力阀9、单向阀10组成;压力阀9、单向阀10通过无缝焊接技术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的压力阀9的右端口设置有压力检测窗110,压力检测窗110与压力阀9上端的压力表11进行连接,且压力表11通过压力数值控制阀芯电机111进行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精炼燃烧炉、炉内混合腔、燃烧喷嘴、无线电磁阀、燃烧气进气组件;所述的精炼燃烧炉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数个炉内混合腔,炉内混合腔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喷嘴;所述的精炼燃烧炉的外侧通过多组无线电磁阀连接有数个燃烧气进气组件,且多组无线电磁阀内侧均连通在炉内混合腔内部;所述的燃烧气进气组件由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复合进气阀、压力阀、单向阀、进气输送管组成,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右端出气口连接在无线电磁阀上,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左端进气口通过复合进气阀与进气输送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的内部设置有容积调节气囊,容积调节气囊通过外置气嘴进行充气膨胀调节计量罐内部容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积调节气囊内部充入膨胀气体与天然气计量罐、纯氧气计量罐内部填充气体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进气阀由压力阀、单向阀组成;压力阀、单向阀通过无缝焊接技术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的压力阀的右端口设置有压力检测窗,压力检测窗与压力阀上端的压力表进行连接,且压力表通过压力数值控制阀芯电机进行阀体开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精炼的燃烧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内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甯东叶青萍曾德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金叶大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