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20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路基,路基和地面的标高不低于50cm;B、在路基上设置导流沟,导流沟的顶面封闭,导流沟的顶面和/或侧面上设有与导流层连通的入水孔,导流沟向路面两侧延伸,分别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连通;C、在路基和导流沟上方铺设鹅卵石或者碎石,作为成导流层;D、在导流层上覆盖隔离板;E、在隔离板上铺设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铺设成混凝土路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后,能够有效保护路面不遭受地下水侵蚀,使得路面无渗水,避免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的现象。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为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下水的侵蚀是道路受损的直接原因,而地下水的不规则性使得人为无法阻止其流动,只能采取疏导和隔离的方式使其不侵蚀道路。例如广西某企业厂区道路,由于地处卡斯特地貌区,地下岩溶裂隙很多,地下水十分丰富。桥底道路路面标高很低,长期受地下水侵蚀,路面下沉形成不规则断裂,地下水涌出路面,造成路面大面积渗水侵蚀道路,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不便,需要治理。
[0003]现有技术的通常的处理方法为:将渗水部位挖除后并重新浇筑混凝土路面或埋设碎石盲沟,但上述方法不能彻底解决地下水排除的问题,地下水还会在混凝土路面的薄弱位置渗水,特别是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岩石裂隙多,时常出现排水盲沟或裂隙受堵后地下水又从附近裂隙渗出的现象。若不能大面积处理,就会导致同一块道路区域出现排完一处又渗出一处的现象,地下渗水现象终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渗水现象得不到彻底解决道路混凝土板长期受水浸泡,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完成后,能够有效保护路面不遭受地下水侵蚀,使得路面无渗水,避免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的现象。
[0005]所述的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路基,路基和地面的标高不低于50cm;B、在路基上设置导流沟,导流沟的顶面封闭,导流沟的顶面和/或侧面上设有与导流层连通的入水孔,导流沟向路面两侧延伸,分别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连通;C、在路基和导流沟上方铺设鹅卵石或者碎石,作为成导流层;D、在导流层上覆盖隔离板;E、在隔离板上铺设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铺设成混凝土路面层。
[0006]所述的混凝土路面层与地面齐平或者高于地面。
[0007]所述的步骤B中,导流沟包括多组纵向沟和多组横向沟,所述的纵向沟和横向沟相互连接组合成井字形结构,纵向沟和横向沟在其连接处相互连通。
[0008]所述的纵向沟和横向沟均为槽钢,通过焊接连接;组成纵向沟和横向沟的槽钢倒置于路基上,槽钢的顶面和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入水孔,使得槽钢内部和导流层连通;纵向沟和横向沟连接处的槽钢侧壁上设有连通孔,使得纵向沟和横向沟在其连接处连通;在所有最靠路面两侧边沿的横向沟中,对应雨水篦子所在位置的横向沟的两侧开口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连通,其他的横向沟和纵向沟的两侧开口封闭。
[0009]所述的槽钢的厚度为2

4mm。
[0010]各组纵向沟的间距为0.8

1.2m,各组横向沟的间距为0.8

1.2m。
[0011]所述的步骤C中,铺设的导流层的厚度为15

25cm。
[0012]所述的步骤C中,鹅卵石或者碎石的直径为3

8cm。
[0013]所述的步骤D中,隔离板为钢板。
[0014]所述的隔离板的厚度为0.5

1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后,通过道路使用后的实际观察,处理后的区域没有出现地下水渗出路面的问题,观察路面排水系统,发现地下水流入排水系统很畅通,路面保持完好,没有任何裂缝沉降,处理取得成功。
[0016]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后,能够有效避免路面出现受地下水侵蚀后的松动位移,避免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现象的发生。
[0017]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地下岩溶裂隙多,裂隙复杂,地下水十分丰富的区域道路中,能够实现了路面无渗水,路面整体外观不受渗水破坏,较好保证行车舒适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18]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实用,处理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的防渗水路面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导流层和导流沟布局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导流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和名称如下:1

导流层,2

导流沟,3

隔离板,4

入水孔,5

纵向沟,6

横向沟,7

连通孔,8

路基,9

混凝土路面层,10

钢筋网,11

雨水篦子。
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1]所述的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路基(8),路基(8)和地面的标高不低于50cm;B、在路基(8)上设置导流沟(2),导流沟(2)的顶面封闭,导流沟(2)的顶面和/或侧面上设有与导流层(1)连通的入水孔(4),导流沟(2)向路面两侧延伸,分别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11)连通;导流沟(2)包括多组纵向沟(5)和多组横向沟(6),所述的纵向沟(5)和横向沟(6)相互连接组合成井字形结构,纵向沟(5)和横向沟(6)在其连接处相互连通。所述的纵向沟(5)和横向沟(6)均为槽钢,通过焊接连接;组成纵向沟(5)和横向沟(6)的槽钢倒置于路基(8)上,槽钢的顶面和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入水孔(4),使得槽钢内部和导流层(1)连通;纵向沟(5)和横向沟(6)连接处的槽钢侧壁上设有连通孔(7),使得纵向沟(5)和横向沟(6)在其连接处连通;在所有最靠路面两侧边沿的横向沟(6)中,对应雨水篦子(11)所在位置的横向沟(6)的两侧开口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11)连通,其他的横向沟(6)和纵向沟(5)的两侧开口封闭。所述的槽钢的厚度为2

4mm。各组纵向沟(5)的间距为0.8

1.2m,各组横向沟
(6)的间距为0.8

1.2m;C、在路基(8)和导流沟(2)上方铺设鹅卵石,作为成导流层(1);所述的导流层(1)的厚度为15

25cm,鹅卵石的直径为3

8cm;D、在导流层(1)上覆盖隔离板(3),隔离板(3)为厚度0.5

1mm的钢板;E、在隔离板(3)上铺设钢筋网(10),然后浇筑混凝土,铺设成混凝土路面层(9)。
[0022]所述的混凝土路面层(9)与地面齐平或者高于地面。
实施例
[0023]在富含地下水的岩溶地区道路,本实施例道路位于平果市某铁路桥底道路,能够很好的将路基地下渗水层与路面有效隔离开来,不管地下水从哪个方向渗出,都不会对路面造成侵蚀,这就大大提高了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减少了路面的维修频率,有效节约道路维修投资成本,减少道路上行车涉水安全风险,保障道路通畅和行车舒适度。
[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道路维修,经使用后观察发现,处理过的渗水道路没有任何地下水渗出路面,观察排水系统,地下水流入很畅通,路面保持完好,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路基(8),路基(8)和地面的标高不低于50cm;B、在路基(8)上设置导流沟(2),导流沟(2)的顶面封闭,导流沟(2)的顶面和/或侧面上设有与导流层(1)连通的入水孔(4),导流沟(2)向路面两侧延伸,分别与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11)连通;C、在路基(8)和导流沟(2)上方铺设鹅卵石或者碎石,作为成导流层(1);D、在导流层(1)上覆盖隔离板(3);E、在隔离板(3)上铺设钢筋网(10),然后浇筑混凝土,铺设成混凝土路面层(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路面层(9)与地面齐平或者高于地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导流沟(2)包括多组纵向沟(5)和多组横向沟(6),所述的纵向沟(5)和横向沟(6)相互连接组合成井字形结构,纵向沟(5)和横向沟(6)在其连接处相互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水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沟(5)和横向沟(6)均为槽钢,通过焊接连接;组成纵向沟(5)和横向沟(6)的槽钢倒置于路基(8)上,槽钢的顶面和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入水孔(4),使得槽钢内部和导流层(1)连通;纵向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正宏黄启音汤伟吕健良蔡国宝曾振双曾炜文提王恒伍澜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