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24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由多个硬化单元组成,每个硬化单元依次相互连接、且均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各硬化单元的下端下侧均固定在斜坡地面上,其上端上侧用于行人通过,避免在斜坡行走时滑倒,进而人造成行人意外伤害;回风巷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回风巷斜坡段硬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北翼回风巷斜坡长度160米,巷道宽5.5米、高4.3米,直墙半圆拱形。斜坡上半段采用架棚支护,长度60米,下半段采用锚网梁索支护,长度100米,斜坡以15
°
下坡直至坡底,底板为岩石硬底。在斜坡施工完毕后,人员在斜坡行走、转运材料,由于斜坡未施工台阶,人员在行走时容易滑倒,尤其是在地板淋水后,地面湿滑,人工在斜坡扛运材料时更容易滑倒,导致人员受伤,所以根据设计要求,在斜坡段施工水泥台阶。由于下料量大,且施工时间较长,在保障两个头面掘进的情况下,无法调派更多的人手施工斜坡水泥台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以解决小坡度的回风巷斜坡段正常施工台阶时间长、用料量大、整体性差、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由多个硬化单元组成,每个硬化单元依次相互连接、且均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各硬化单元的下端下侧均固定在斜坡地面上,其上端上侧用于行人通过,避免在斜坡行走时滑倒,进而人造成行人意外伤害;回风巷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5

25度,
[0005]各硬化单元包括:
[0006]前硬化杆,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
[0007]后硬化杆,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与前硬化杆相对、且平行设置,r/>[0008]多个硬化横杆,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的走向垂直,其两端分别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焊接,各硬化横杆沿巷道斜坡走向依次均匀排列设置,两个相互相邻的硬化横杆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相互配合形成多个容纳空腔,多个容纳空腔沿巷道斜坡走向均匀排布,
[0009]多个预制硬化块,分别位于各个容纳空腔内,用于将巷道斜坡底部硬化,并将容纳空腔填满,使得行人在其上来回行走。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1]两个前挡环,固定在前硬化杆的两端,在前硬化杆上、两个前挡环的内侧套设有前法兰,用于在将两个相邻的硬化单元的前硬化杆通过前法兰进行连接时,对前法兰进行固定,
[0012]两个后挡环,固定在后硬化杆的两端,在后硬化杆上、两个后挡环的内侧套设有后法兰,用于将在两个相邻的硬化单元的后硬化杆通过后法兰进行连接时,对后法兰进行固定,进而形成条状的硬化系统。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4]四个斜坡卡入板,位于回风巷斜坡地面与硬化单元之间,分别固定在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的两端下侧,其走向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均垂直,用于伸入斜坡地面内,对硬化单元起到固定的作用。
[0015]进一步地,其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0016]在地面制作硬化单元的方法为:
[0017]步骤101:将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相对且平行放置,
[0018]步骤102:自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的一端将多个硬化横杆依次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焊接,使得多个硬化横杆均匀分布在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之间,使得多个硬化横杆与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相互配合形成多个容纳空腔,并且使得靠近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两端的硬化横杆距端部的距离等于两个硬化横杆间距的一半,
[0019]步骤103:在前硬化杆的两端套设两个前法兰,在后硬化杆的两端套设两个后法兰,
[0020]步骤104:在前硬化杆的两端端部焊接两个前挡环,在后硬化杆的两端端部焊接两个后挡环,
[0021]步骤105:在前硬化杆和后硬化杆的两端端部下侧均焊接斜坡卡入板,以得到硬化单元;
[0022]在地面制作预制硬化块的方法为:
[0023]步骤201:用木板制作内腔为楔形的模具,楔形为六面体,其底面水平设置,其顶面倾斜设置,其顶面与底面的夹角等于斜坡的倾斜角度,其侧面均与底面垂直,
[0024]步骤202:将混凝土装满模具得到预制硬化块;
[0025]在井下制备地面硬化系统的方法为:
[0026]步骤301:将硬化单元依次沿回风巷斜坡的走向依次排列,使得斜坡卡入板插入斜坡地面内进行固定,
[0027]步骤302:将两个相邻硬化单元对应的前法兰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将两个相邻硬化单元对应的后法兰通过螺栓相互连接,以使得两个相邻的硬化单元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组合空腔,并得到条状的多个硬化单元,
[0028]步骤303:将预制硬化块分别放入容纳空腔和组合空腔的中心位置处,在放置预制硬化块时,其顶面倾斜方向与斜坡倾斜方向相同直角侧朝向上坡侧,
[0029]步骤304:利用混凝土将预制硬化块与两侧的硬化横杆、前硬化杆、后硬化杆之间的缝隙填满,使得容纳空腔和组合空腔被填满,待凝固后得到地面硬化系统。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专利技术工作量少,用工量少,施工进度快,而且部件是预制的,可以在地面先行预制,提高施工进度;
[0032]2、本专利技术的硬化系统属于一个整体,与正常用混凝土浇筑的台阶相比,整体性好,且由于预制硬化块的周围分别设置有前硬化杆、后硬化杆、硬化横杆,通过前硬化杆、后硬化杆、硬化横杆对预制硬化块进行围挡,更加牢固,更加安全;
[0033]3、本专利技术可以替代正常用混凝土浇筑的台阶,继而保证了职工在斜坡行走时的安全,职工行走及扛运物料时,不易滑倒,从而保障了职工的施工安全,并且从上到下保持一条直线,对现场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所促进;
[0034]4、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部件可重复利用,在某一斜坡段完成使命后,可安装在其他巷道进行再次利用,只需更换坡度不同的预制硬化块即可;
[0035]5、本专利技术施工简单,能快速形成台阶,与正常用混凝土浇筑的台阶相比,正常用混凝土浇筑的台阶用料量大,施工时间较长,本专利技术用料量小,且按照每小班8小时工作时间来算,每小班只需派3人,利用3个小班就能施工完毕,节省了用料及人工,且节省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硬化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1、前硬化杆;2、后硬化杆;3、硬化横杆;4、预制硬化块;5、前挡环;6、后挡环;7、斜坡卡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硬化单元组成,每个硬化单元依次相互连接、且均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各所述硬化单元的下侧均固定在斜坡地面上,其上侧用于行人通过,避免在斜坡行走时滑倒,进而造成行人意外伤害;所述回风巷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5

25度,各所述硬化单元包括:前硬化杆(1),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后硬化杆(2),沿巷道斜坡走向设置,与前硬化杆(1)相对、且平行设置,多个硬化横杆(3),与所述前硬化杆(1)和后硬化杆(2)的走向垂直,其两端分别与前硬化杆(1)和后硬化杆(2)焊接,各所述硬化横杆(3)沿巷道斜坡走向依次均匀排列设置,两个相邻的硬化横杆(3)与前硬化杆(1)和后硬化杆(2)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腔,多个所述容纳空腔沿巷道斜坡走向均匀排布,多个预制硬化块(4),分别位于各个容纳空腔内,用于将巷道斜坡底部硬化,并将容纳空腔填满,使得行人在其上来回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前挡环(5),固定在所述前硬化杆(1)的两端,在所述前硬化杆(1)上、两个前挡环(5)的内侧套设有前法兰,用于在两个相邻的硬化单元的前硬化杆(1)通过前法兰进行连接时,对前法兰进行固定,两个后挡环(6),固定在所述后硬化杆(2)的两端,在所述后硬化杆(2)上、两个后挡环(6)的内侧套设有后法兰,用于在两个相邻的硬化单元的后硬化杆(2)通过后法兰进行连接时,对后法兰进行固定,进而形成条状的硬化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地面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斜坡卡入板(7),位于回风巷斜坡地面与硬化单元之间,分别固定在所述前硬化杆(1)和后硬化杆(2)的两端下侧,其走向与前硬化杆(1)和后硬化杆(2)均垂直,用于伸入斜坡地面内,对硬化单元起到固定的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回风巷斜坡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磊孙立庆陈龙肖宁沈少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