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15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筒体,贯穿开设第一容纳腔;第二筒体,贯穿开设连通第一容纳腔的第二容纳腔;管板,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开设有进液口;管箱,与第二筒体连接,贯穿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横截面直径朝向第二筒体方向增大;封头,罩设第一容纳腔;多个管束,第一端贯穿管板与第三容纳腔连通;浮动件,设置有储液腔,开设有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管束的第二端连通储液腔;中心管,第一端连通出液口,第二端连通进液口;出口管,第一端连通进液口,第二端延伸至管箱端部;第一介质进液管,与第三容纳腔连通;第一介质出液管,连通出口管;第二介质进液管,连通第一容纳腔;第二介质出液管,连通第二容纳腔。腔。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量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煤制油、煤化工、渣油加氢等行业的加氢装置一般采用加热炉对原料进行预热,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行动的实施,各加氢装置都在深度挖掘节能减排潜能,利用加热炉对原料进行预热的高耗能工艺逐渐被利用加氢反应余热进行预热的热交换工艺取代,热交换工艺采用常规高压螺纹锁紧环或隔膜密封换热器,近几年也有部分装置选用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螺纹锁紧环及隔膜密封换热器换热管形式为U形管,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管板形式类似固定管板式,上述形式的换热器均不利于高粘度和高固含量介质使用,易发生沉积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以解决高粘度和高固含量介质易沉积堵塞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包括:
[0005]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贯穿开设有第一容纳腔;
[0006]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贯穿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0007]管板,所述管板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周向固定连接,且贯穿开设有进液口;
[0008]管箱,所述管箱与所述第二筒体背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箱贯穿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0009]封头,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一筒体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罩设所述第一容纳腔;
[0010]多个管束,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一端均贯穿所述管板,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二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
[0011]浮动件,所述浮动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并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浮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二端均贯穿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12]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浮动件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液口,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管板连接,并连通所述进液口;
[0013]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管板连接,并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管箱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端部;
[0014]第一介质进液管,贯穿所述管箱,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
[0015]第一介质出液管,借助紧固件与所述管箱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出口管;
[0016]第二介质进液管,贯穿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0017]第二介质出液管,在所述管板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还包括:
[0019]耐磨衬套,所述耐磨衬套包括首尾闭合的第一侧壁,以及从所述第一侧壁的同一端同向延伸出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围合成溢流槽,所述第一侧壁套设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出口管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贴合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壁,所述第一介质进液管贯穿所述第二侧壁,并连通所述溢流槽。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壁朝向所述出口管方向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
[0021]可选地,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在所述耐磨衬套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套设所述出口管,所述压紧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耐磨衬套及所述紧固件抵接。
[0022]可选地,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还包括:盘根,所述盘根填充于所述耐磨衬套与所述压紧环之间。
[0023]可选地,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定位凸台,多个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浮动件的周向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间隙配合。
[0024]可选地,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与所述管束间隔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浮动件包括:
[0026]浮头,所述浮头包括浮头管板以及从所述浮头管板的周向同向延伸出的浮头筒体,所述浮头管板贯穿开设有所述出液口;
[0027]浮头盖,所述浮头盖封盖所述浮头筒体,与所述浮头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头盖与所述浮头围合成所述储液腔。
[0028]可选地,所述浮头盖上连接有吊耳。
[0029]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法兰连接。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采用本专利技术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含固浆相介质在倒锥形的第三容纳腔内抬升,以及在管束内竖直向上运移和在中心管及出口管内竖直向下运移的过程中,均不存在沉积死角,避免了含固浆相介质在整个热交换过程中产生沉积堵塞换热器的现象,能够适用于高粘度和高固含量介质。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所示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中管箱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所示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中耐磨衬套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1所示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中耐磨衬套与管箱及出口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6]图5为图1所示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中浮动件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管板;301:进液口;4:管箱;5:封头;6:管束;7:浮动件;701:出液口;702:浮头;7021:浮头管板;7022:浮头筒体;703:浮头盖;704:吊耳;8:中心管;9:出口管;10:第一介质进液管;11:第一介质出液管;12:第二介质进液管;13:第二介质出液管;14:耐磨衬套;141:第一侧壁;142:第二侧壁;143:溢流槽;15:限位凸台;16:压紧环;17:紧固件;18:盘根;19:定位凸台;20:折流板;21:第一法兰;22:第二法兰;23:焊接凸台;24: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中管箱4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管板3、管箱4、封头5、多个管束6、浮动件7、中心管8、出口管9、第一介质进液管10、第一介质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贯穿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贯穿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管板,所述管板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周向固定连接,且贯穿开设有进液口;管箱,所述管箱与所述第二筒体背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箱贯穿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封头,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一筒体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罩设所述第一容纳腔;多个管束,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一端均贯穿所述管板,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二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浮动件,所述浮动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并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浮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每一所述管束的第二端均贯穿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浮动件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液口,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管板连接,并连通所述进液口;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管板连接,并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管箱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端部;第一介质进液管,贯穿所述管箱,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第一介质出液管,借助紧固件与所述管箱背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出口管;第二介质进液管,贯穿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二介质出液管,在所述管板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固介质用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衬套,所述耐磨衬套包括首尾闭合的第一侧壁,以及从所述第一侧壁的同一端同向延伸出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围合成溢流槽,所述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元王建立吕昭徐春明安亮温亮牛刚刘军曹海王喜武逯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