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07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硬度检测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包括有玻璃主体、碾压机构和钉击机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位于玻璃主体的边缘位置,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极边缘位置施加压力的碾压机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极边缘位置进行钉击的钉击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滚轮对玻璃极边缘进行碾压,钉头对玻璃极边缘进行钉击,达到了对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测试的效果。位置进行测试的效果。位置进行测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硬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钢化玻璃是普通玻璃经过钢化炉使玻璃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硬度增强,但钢化玻璃也有软肋,那就是钢化玻璃的四个角,如果钢化玻璃四个角与硬物相碰,很容易爆裂碎开,但是钢化玻璃边缘有一个接近四毫米的安全区,只要被撞击的部分不大于四毫米就不影响安全,所以我们在生产钢化玻璃时需要对玻璃的极边缘位置进行硬度检测,以保证生产的钢化玻璃足够安全,而现有技术中,只对钢化玻璃的中心硬度进行了划伤检测,并没有对钢化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检测,这样导致有些钢化玻璃的边缘并不合格,在被触碰到时会连带整个钢化玻璃破碎,从而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威胁。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够对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硬度检测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只对钢化玻璃的中心硬度进行了划伤检测,并没有对极边缘位置进行检测,这样导致有些钢化玻璃的边缘并不合格,在被触碰到时会连带整个钢化玻璃破碎,这种钢化玻璃出售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硬度检测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
[000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包括有玻璃主体、碾压机构和钉击机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位于玻璃主体的边缘位置,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极边缘位置施加压力的碾压机构,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极边缘位置进行钉击的钉击机构。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碾压机构包括有上支撑外框、第一伸缩杆、滚轮、转杆、第一弹力弹簧和下支撑外框,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下部设有下支撑外框,下支撑外框右部上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内部连接有第一弹力弹簧,第一伸缩杆上部连接有上支撑外框,上支撑外框与下支撑外框内部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转杆上均连接有滚轮。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钉击机构包括有定位块、第二伸缩杆、钉头、顶杆、第三伸缩杆和第二弹力弹簧,上支撑外框右部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下部连接有钉头,上支撑外框前部的滚轮右部连接有第三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后部连接有顶杆,顶杆左部与第三伸缩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第二弹力弹簧套在第三伸缩杆上,顶杆与上支撑外框滑动式连接,顶杆右部与钉头接触。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对玻璃侧面进行敲击的敲击机构,敲击机构包括有撞杆、定位杆、第一扭力弹簧、拉绳和绳圈,上支撑外框后部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后部转动式连接有撞杆,撞杆与上支撑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套在定位杆上,撞杆上部左侧连接有拉绳,上支撑外框内右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绳圈,拉绳
绕过绳圈与钉头上部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根据玻璃厚度调节敲击力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环、支架、插销组件、第四伸缩杆和第三弹力弹簧,上支撑外框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架,支架内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支架上开有卡位孔,支架上滑动式连接有插销组件,插销组件上下两侧分别与第四伸缩杆连接,第四伸缩杆与插销组件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力弹簧,第三弹力弹簧套在第三伸缩杆上,第二伸缩杆上部固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右部开有卡位孔。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插销组件后部设有七个卡柱,用于固定固定环的位置。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标记检测器经过的位置的撒粉机构,撒粉机构包括有粉盒、挡板、转轴、第二扭力弹簧和顶块,上支撑外框内部左侧连接有粉盒,粉盒下部转动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挡板,挡板与粉盒转动式连接,转轴与上支撑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套在转轴上,转杆左部连接有顶块,顶块与上支撑外框转动式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模拟钥匙刮擦玻璃的刮擦机构,刮擦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刮刀和第三扭力弹簧,下支撑外框上部左侧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转动式连接有刮刀,刮刀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扭力弹簧,第三扭力弹簧套在固定杆上。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滚轮对玻璃极边缘进行碾压,钉头对玻璃极边缘进行钉击,达到了对玻璃极边缘位置进行测试的效果;
[0014]2、通过第一扭力弹簧的复位作用使得撞杆下部对玻璃侧面进行敲击,达到了对玻璃侧面进行硬度测试的效果;
[0015]3、通过将第二伸缩杆与钉头向上移动,改变钉头的高度,从而改变钉击玻璃的力度,达到了不同玻璃厚度不同钉击力度的效果;
[0016]4、通过顶块转动使得粉盒自动打开,粉盒内的粉末落到玻璃上,达到了标记玻璃测试过的区域的效果;
[0017]5、通过刮刀对玻璃下部进行刮擦,达到了模拟钥匙刮擦玻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碾压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碾压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碾压机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钉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钉击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敲击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敲击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撒粉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撒粉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撒粉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刮擦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刮擦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以上附图中:1_玻璃主体,2_碾压机构,21_上支撑外框,22_第一伸缩杆,23_滚轮,24_转杆,25_第一弹力弹簧,26_下支撑外框,3_钉击机构,31_定位块,32_第二伸缩杆,33_钉头,34_顶杆,35_第三伸缩杆,36_第二弹力弹簧,4_敲击机构,41_撞杆,42_定位杆,43_第一扭力弹簧,44_拉绳,45_绳圈,5_调节机构,51_固定环,52_支架,53_插销组件,54_第四伸缩杆,55_第三弹力弹簧,6_撒粉机构,61_粉盒,62_挡板,63_转轴,64_第二扭力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玻璃主体(1)、碾压机构(2)和钉击机构(3),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位于玻璃主体(1)的边缘位置,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1)极边缘位置施加压力的碾压机构(2),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上设有用于对玻璃主体(1)极边缘位置进行钉击的钉击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碾压机构(2)包括有上支撑外框(21)、第一伸缩杆(22)、滚轮(23)、转杆(24)、第一弹力弹簧(25)和下支撑外框(26),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下部设有下支撑外框(26),下支撑外框(26)右部上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2),第一伸缩杆(22)内部连接有第一弹力弹簧(25),第一伸缩杆(22)上部连接有上支撑外框(21),上支撑外框(21)与下支撑外框(26)内部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24),转杆(24)上均连接有滚轮(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钉击机构(3)包括有定位块(31)、第二伸缩杆(32)、钉头(33)、顶杆(34)、第三伸缩杆(35)和第二弹力弹簧(36),上支撑外框(21)右部连接有定位块(31),定位块(31)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伸缩杆(32),第二伸缩杆(32)下部连接有钉头(33),上支撑外框(21)前部的滚轮(23)右部连接有第三伸缩杆(35),第三伸缩杆(35)后部连接有顶杆(34),顶杆(34)左部与第三伸缩杆(3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36),第二弹力弹簧(36)套在第三伸缩杆(35)上,顶杆(34)与上支撑外框(21)滑动式连接,顶杆(34)右部与钉头(33)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边缘硬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对玻璃侧面进行敲击的敲击机构(4),敲击机构(4)包括有撞杆(41)、定位杆(42)、第一扭力弹簧(43)、拉绳(44)和绳圈(45),上支撑外框(21)后部连接有定位杆(42),定位杆(42)后部转动式连接有撞杆(41),撞杆(41)与上支撑外框(21)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43),第一扭力弹簧(43)套在定位杆(42)上,撞杆(41)上部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超赵文奎周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弘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