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18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胶辊组、下胶辊组和压力调整模块,上胶辊组安装在下胶辊组上方,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左右对称设置,通过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连接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压力调整模块安装在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用于调整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的间距,上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下活动连接,下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实现对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间距的精确调整,调整方式简单且调整精度高,在不影响薄膜输送的张紧力下,能不对薄膜造成损伤且有效保障薄膜清洁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胶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新型胶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现有的薄膜在进行后续工艺处理,如在其表面进行印刷图案文字等,需要对其表面先进行除尘清洁处理,目前都是采用的胶辊结构对薄膜表面上的灰尘进行粘附清洁,现有的胶辊装置中上下两侧胶辊之间的压力调节较为繁琐或者是调整精度不准确,导致薄膜被压伤或者清洁不到位等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胶辊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胶辊组、下胶辊组和压力调整模块,所述上胶辊组安装在下胶辊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左右对称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连接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所述压力调整模块安装在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用于调整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的间距,所述上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下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
[0006]所述压力调整模块包括联动杆、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均安装在下胶辊组内且分别与上胶辊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分别与联动杆啮合传动,通过所述联动杆驱动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同步运动,所述联动杆横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通过驱动杆与联动杆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连轴、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第四伞齿和第一推块,所述第一连轴转动连接在下胶辊组内且与联动杆位置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伞齿与联动杆啮合传动,所述联动杆上设有第五伞齿与第一伞齿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和第三伞齿依次安装在第一伞齿后侧且在上胶辊组下方,所述第一伞齿、第二伞齿和第三伞齿均与第一连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伞齿和第三伞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伞齿在第二伞齿和第第三伞齿之间且在第二伞齿上方,所述第四伞齿与第三伞齿和第二伞齿啮合传动,所述第四伞齿通过第一驱动螺杆与第一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螺杆的底部与第四伞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螺杆的顶部与第一推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推块与上胶辊组安装连接。
[0008]所述上胶辊组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上胶辊,所述上胶辊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胶辊穿过上连接板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下方设有内凹的置物槽用于放置
第一推块,所述置物槽的形状与第一推块的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一推块为矩形结构。
[0009]所述下胶辊组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下胶辊,所述下胶辊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胶辊和上胶辊位置相对应,所述下胶辊穿过下连接板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内设有用于容置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的容纳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利用手轮带动联动杆进行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同步调整上胶辊组的位置,实现对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间距的精确调整,调整方式简单且调整精度高,在不影响薄膜输送的张紧力下,能不对薄膜造成损伤且有效保障薄膜清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申请立体结构图;
[0012]图2:压料调整模块结构图;
[0013]图3:第一驱动模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具体实施例1:请参阅图1到图3,本申请的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2、上胶辊组3、下胶辊组4和压力调整模块5,上胶辊组3安装在下胶辊组4上方,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左右对称设置,通过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连接上胶辊组3和下胶辊组4,压力调整模块5安装在上胶辊组3和下胶辊组4之间用于调整上胶辊组3和下胶辊组4之间的间距,上胶辊组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上下活动连接,下胶辊组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转动连接。
[0016]压力调整模块5包括联动杆6、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均安装在下胶辊组4内且分别与上胶辊组3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分别与联动杆6啮合传动,通过联动杆6驱动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同步运动,联动杆6横跨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转动连接,联动杆6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手轮7,手轮7通过驱动杆8与联动杆6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中,在联动杆6的右侧安装有手轮7,通过旋转手轮7即可实现联动杆6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第一驱动模组10和第二驱动模组11同步运动。
[0017]第一驱动模组10包括第一连轴1004、第一伞齿1001、第二伞齿1002、第三伞齿1003、第四伞齿1005和第一推块1007,第一连轴1004转动连接在下胶辊组4内且与联动杆6位置相互垂直,第一伞齿1001与联动杆6啮合传动,联动杆6上设有第五伞齿9与第一伞齿1001相啮合,第二伞齿1002和第三伞齿1003依次安装在第一伞齿1001后侧且在上胶辊组3下方,第一伞齿1001、第二伞齿1002和第三伞齿1003均与第一连轴1004固定连接,第二伞齿1002和第三伞齿1003对称设置,第四伞齿1005在第二伞齿1002和第第三伞齿1003之间,第四伞齿1005与第三伞齿1003和第二伞齿1002啮合传动,第四伞齿1005通过第一驱动螺杆
1006与第一推块1007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螺杆1006的底部与第四伞齿1005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螺杆1006的顶部与第一推块1007螺纹连接,第一推块1007与上胶辊组3安装连接。通过联动杆6带动第五伞齿9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伞齿1001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轴1004、第二伞齿1002和第三伞齿1003同时旋转运动,第四伞齿1005在第二伞齿1002和第三伞齿1003的传动下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推块1007的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上胶辊组3的上下位置调整,第二驱动模组11和第一驱动模组10的结构原理相同,则不重复阐述。
[0018]上胶辊组3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上胶辊301,上胶辊30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上连接板302,上胶辊穿过上连接板302与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转动连接,上连接板302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和第二支撑座2滑动连接,上连接板302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胶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胶辊组、下胶辊组和压力调整模块,所述上胶辊组安装在下胶辊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左右对称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连接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所述压力调整模块安装在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用于调整上胶辊组和下胶辊组之间的间距,所述上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下胶辊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压力调整模块包括联动杆、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均安装在下胶辊组内且分别与上胶辊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分别与联动杆啮合传动,通过所述联动杆驱动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同步运动,所述联动杆横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通过驱动杆与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连轴、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第四伞齿和第一推块,所述第一连轴转动连接在下胶辊组内且与联动杆位置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伞齿与联动杆啮合传动,所述联动杆上设有第五伞齿与第一伞齿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江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能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