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985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机床,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盘的底部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框架、旋转盘、第一电机、套筒、防护框、螺纹柱、螺纹环、连接杆、喷涂框、喷涂桶、喷头、钢杆和钻头,套筒上升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电机和旋转盘向上移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旋转盘以及工件进行旋转作业,螺纹柱的旋转可以带动螺纹环和连接杆向下移动,解决了由于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对桶状的工件进行旋转打孔作业和输送作业去进行后续的内壁喷涂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负担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效率的问题。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机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
,具体为一种组合机床。

技术介绍

[0002]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加工的装置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0003]目前在针对桶状装置进行加工作业时,需要进行喷涂作业和打孔作业以便于配合其他配件进行组装和使用,但是由于装置体积过大,不便于对桶状的工件进行旋转打孔作业和输送作业去进行后续的内壁喷涂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负担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机床,具备便于加工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在针对桶状装置进行加工作业时,需要进行喷涂作业和打孔作业以便于配合其他配件进行组装和使用,但是由于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对桶状的工件进行旋转打孔作业和输送作业去进行后续的内壁喷涂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负担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机床,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盘的底部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框架,且调节框架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腔的底部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防护框并固定连接有喷涂框,所述喷涂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涂桶,所述喷涂桶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涂框的表面通过连通管与喷头的内腔连通,所述喷涂桶的顶部贯穿至防护框的内腔,且与防护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架两侧的上端和下端均活动连接有钢杆,所述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钻头。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钢杆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喷涂框的表面连通有导管,所述套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安装框架底部调节框架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防护框并与螺纹柱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框架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内腔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积液槽,所述安装框架正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框架、旋转盘、第一电机、套筒、防护框、螺纹柱、螺纹环、连接杆、喷涂框、喷涂桶、喷头、钢杆和钻头,套筒上升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电机和旋转盘向上移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旋转盘以及工件进行旋转作业,螺纹柱的旋转可以带动螺纹环和连接杆向下移动,推动喷涂框和喷涂桶向下移动并延伸至工件的内腔,喷头配合喷涂框和导管与外部涂料对工件的内壁进行喷涂作业,钢杆配合电动推杆和第二电机进行旋转的同时推动钻头进行移动,可以对工件进行打孔作业,解决了目前在针对桶状装置进行加工作业时,需要进行喷涂作业和打孔作业以便于配合其他配件进行组装和使用,但是由于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对桶状的工件进行旋转打孔作业和输送作业去进行后续的内壁喷涂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负担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电动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喷涂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旋转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安装框架;2、旋转盘;3、第一电机;4、套筒;5、防护框;6、螺纹柱;7、螺纹环;8、连接杆;9、喷涂框;10、喷涂桶;11、喷头;12、钢杆;13、钻头;14、电动推杆;15、金属板;16、固定板;17、第二电机;18、导管;19、推板;20、第一气缸;21、第三电机;22、第二气缸;23、夹板;24、橡胶块;25、积液槽;26、倾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的安装框架1、旋转盘2、第一电机3、套筒4、防护框5、螺纹柱6、螺纹环7、连接杆8、喷涂框9、喷涂桶10、喷头11、钢杆12、钻头13、电动推杆14、金属板15、固定板16、第二电机17、导管18、推板19、第一气缸20、第三电机21、第二气缸22、夹板23、橡胶块24、积液槽25和倾斜板2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2]请参阅图1

5,一种组合机床,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2,旋转盘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与旋转盘2的底部传动连接,安装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框架,且调节框架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筒4,套筒
4内腔的底部与第一电机3固定连接,安装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5,防护框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柱6,螺纹柱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7,螺纹环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底部贯穿防护框5并固定连接有喷涂框9,喷涂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涂桶10,喷涂桶10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喷头11,喷涂框9的表面通过连通管与喷头11的内腔连通,喷涂桶10的顶部贯穿至防护框5的内腔,且与防框5的内腔活动连接,安装框架1两侧的上端和下端均活动连接有钢杆12,钢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钻头13,通过设置安装框架1、旋转盘2、第一电机3、套筒4、防护框5、螺纹柱6、螺纹环7、连接杆8、喷涂框9、喷涂桶10、喷头11、钢杆12和钻头13,套筒4上升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电机3和旋转盘2向上移动,第一电机3可以带动旋转盘2以及工件进行旋转作业,螺纹柱6的旋转可以带动螺纹环7和连接杆8向下移动,推动喷涂框9和喷涂桶10向下移动并延伸至工件的内腔,喷头11配合喷涂框9和导管18与外部涂料对工件的内壁进行喷涂作业,钢杆12配合电动推杆1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机床,包括安装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2),所述旋转盘(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与旋转盘(2)的底部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框架,且调节框架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内腔的底部与第一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5),所述防护框(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柱(6),所述螺纹柱(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7),所述螺纹环(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部贯穿防护框(5)并固定连接有喷涂框(9),所述喷涂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涂桶(10),所述喷涂桶(10)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喷头(11),所述喷涂框(9)的表面通过连通管与喷头(11)的内腔连通,所述喷涂桶(10)的顶部贯穿至防护框(5)的内腔,且与防护框(5)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两侧的上端和下端均活动连接有钢杆(12),所述钢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钻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兰张月华徐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诚创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