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98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其可减少加工工序,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并提高内螺牙结构成型的效果,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其包括滑块、油压马达和铲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内螺牙型芯,内螺牙型芯转动安装于滑块,内螺牙型芯的一端贯穿滑块、端部为内螺牙芯模,另一端通过传动部件与油压马达连接,滑块内设有放置弹簧的弹簧限位槽,弹簧套装于内螺牙型芯的中部;开模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铲基滑动安装于滑块的一侧,开合模时,用于推动滑块移动,铲基的底端设有开口槽,铲基压紧滑块时,开口槽套装于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装于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装于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加工
,具体为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很多注塑产品中都存在内螺牙结构设计,例如汽车冷凝水槽产品即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汽车领域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对汽车冷凝水槽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塑件中内螺牙部分的脱模是含有内螺纹模具设计的关键。
[0003]现有汽车冷凝水槽的内螺牙加工一般为注塑成型后对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出内螺牙结构,或者使用油压马达驱动内螺牙型芯抽芯成型,前者不仅加工工序多、生产效率低,而且二次加工易影响到整体产品的结构,导致产品报废率高,后者虽然可以与产品一次成型出内螺牙结构,但由于合模不到位,内螺牙型芯在油压马达驱动作用下转动时易产生晃动,导致注塑产品中出现披锋、毛边等,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消除披锋、毛边,导致加工繁琐、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确保内螺牙旋转到位,可提高内螺牙结构成型效果,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其包括滑块、油压马达和铲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内螺牙型芯,所述内螺牙型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块,所述内螺牙型芯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块、端部为内螺牙芯模,另一端通过传动部件与油压马达连接,所述滑块内设有放置弹簧的弹簧限位槽,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中部;开模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7]所述铲基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块的一侧,开合模时,用于推动所述滑块移动;
[0008]所述铲基的底端设有开口槽,所述铲基压紧所述滑块时,所述开口槽套装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
[0009]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0]所述滑块为L形,包括第一竖部、与第一竖部底端垂直的第一横部,所述第一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铲基为倒“L形”,包括第二竖部、与第二竖部顶端垂直的第二横部,所述第二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开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对应贴合;所述铲基的底部安装有斜导柱,所述滑块中部开设有与斜导柱对应的导向孔,开模时,所述铲基上移,所述斜导柱拨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后模,合模时,所述铲基下移,所述斜导柱拨动所述滑块向所述后模方向移动;
[0011]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中部固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限位槽靠近注塑产品的一侧端固接;
[0012]所述开口槽为倒U形槽;
[0013]所述传动部件为链轮链条组件;
[0014]所述链轮链条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套装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链条,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油压马达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另一端固接。
[0015]采用本技术上述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在滑块上设置弹簧限位槽,与油压马达相连的内螺牙型芯通过弹簧安装于滑块,开模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合模时,通过铲基推动滑块移动,并通过弹簧回弹力使滑块合模到位,即合模时,弹簧的回弹力确保了滑块与后模稳固连接,确保了合模到位,防止了因合模不到位而导致内螺牙型芯在加工内螺纹时使注塑产品表面产生披锋、毛边等不良情形,可减少加工工序、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并提高内螺牙结构成型的效果,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透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L

L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注塑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注说明:滑块1、油压马达2、铲基3、内螺牙型芯4、内螺牙芯模401、传动部件5、弹簧6、注塑产品7、第一竖部101、第一横部102、第一倾斜面103、导向孔104、第二竖部301、第二横部302、第二倾斜面303、斜导柱304、主动轮501、从动轮502、链条503、内螺孔7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见图1~图3,其包括滑块1、油压马达2和铲基3、内螺牙型芯4,内螺牙型芯4转动安装于滑块1,内螺牙型芯4的一端贯穿滑块1、端部为内螺牙芯模401,另一端通过传动部件5与油压马达2连接,滑块1内设有放置弹簧6的弹簧限位槽101,弹簧6套装于内螺牙型芯4的中部,弹簧6的一端与内螺牙型
芯的中部固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限位槽的另一侧端固接;开模时,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
[0025]铲基3滑动安装于滑块1的一侧,开合模时,用于推动滑块1移动;铲基3与滑块1的具体配合结构为:滑块1为L形,包括第一竖部101、与第一竖部101底端垂直的第一横部102,第一竖部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03,铲基3为倒“L形”,包括第二竖部301、与第二竖部301顶端垂直的第二横部302,第二竖部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303,开合模过程中,第一倾斜面103与第二倾斜面303对应贴合;铲基3的底部安装有斜导柱304,滑块1中部开设有与斜导柱304对应的导向孔104,开模时,铲基3上移,斜导柱304拨动滑块远离后模(图中未示出),合模时,铲基3下移,斜导柱304拨动滑块1向后模方向移动。
[0026]为便于铲基3下降压紧滑块,在铲基3的底端开设开口槽,开口槽为倒U形槽,铲基压紧滑块时,开口槽套装于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铲基3的顶端与前模(图中未示出)固接,开合模时,前模通过驱动装置(例如气缸)驱动,带动铲基3及斜导柱上升或下降。
[0027]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件5为链轮链条组件,链轮链条组件包括主动轮501、从动轮502、套装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链条503,主动轮与油压马达的动力端固定连接,从动轮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螺牙抽芯结构,其包括滑块、油压马达和铲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内螺牙型芯,所述内螺牙型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块,所述内螺牙型芯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块、端部为内螺牙芯模,另一端通过传动部件与油压马达连接,所述滑块内设有放置弹簧的弹簧限位槽,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中部;开模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铲基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块的一侧,开合模时,用于推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铲基的底端设有开口槽,所述铲基压紧所述滑块时,所述开口槽套装于所述内螺牙型芯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牙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L形,包括第一竖部、与第一竖部底端垂直的第一横部,所述第一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铲基为倒“L形”,包括第二竖部、与第二竖部顶端垂直的第二横部,所述第二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开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永幸宋亚丰周震上田雄史
申请(专利权)人:思柏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