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瑜专利>正文

一种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140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其组份包括:粘土/聚烯烃复 合粒子和聚丙烯粒子,其重量比为1~10∶90~99;其制备包括:将粘土通过有机改性剂的 改性处理后,与烯烃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中,通氮气60~90分钟, 边搅拌边反应,待粒子硬化后,经洗涤,烘干,即得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将粘土/聚烯 烃粒子与聚丙烯粒子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冷却,经切粒机切粒得共混切片;将上述共混切 片经纺丝机制得细旦丝,经过卷绕、牵伸两步骤制得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该制备方法采 用粘土类无机物作为原料,与稀土相比不但降低了成本,并且不会产生放射性,同时细旦 聚丙烯纤维的上染率可达85%~9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聚丙烯纤维(丙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聚丙烯(PP)的非极性结构,其分子中没有可与任何染料分子相结合的极性基团,即无染座;且聚丙烯的结晶度很高,结构紧密,染料分子只能扩散或渗透到纤维分子的无定型区,而不能进入晶区,因此,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较差。而细旦聚丙烯纤维由于取向度更大,纤维中大分子链排列更加规整,结构更加紧密,所以其染色性能也更差。聚丙烯纤维这一致命的缺点限制了它在纺织工业中更广泛地应用。聚丙烯纤维的染色主要是先对PP进行改性,使其至少具备如下两个条件改变纤维的紧密结构,使染料易于渗透到纤维基质中;在纤维基体中引入一定数量的、对染料具有足够大亲和力的极性基团,目前对PP染色改性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改性法、掺混金属化合物改性法、共聚改性法和共混改性法。其中,纤维经过表面处理后,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手感僵硬、色谱不全、污染严重且染色牢度不高,由于经济性、环保性和色彩品质的缺陷,表面改性的方法尚无大规模应用的例子。金属化合物与聚丙烯相容性不好,由此导致纺丝成形过程中可纺性差,不易拉伸,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差,所以掺混金属化合物改性法也存在很多不足。由于等规PP对聚合催化剂的特殊要求,共聚单体的加入往往带来催化剂中毒效应,所以共聚改性法也受到了限制。而共混改性法具有操作简单、色谱广、色泽鲜艳的优点,同时,由于带有染座的添加剂在聚丙烯中均匀分布,因此该法不仅能使聚丙烯纤维表面染色,而且也能使聚丙烯纤维本体染色。共混改性一直是人们开发可染聚丙烯纤维的热点。共混改性是提高丙纶染色性的有效途径,我们面临着共混添加剂的选择问题。聚烯烃是一种能提高丙纶染色性能的共混添加剂,Xin Huang等人(Xin Huang, Hao Yu, Blends ofPolypropylene and Modified Polystyrene for Dyeable Fiber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Science, 2005, v96: 2360-2366)将丙烯酸系单体和苯乙烯的共聚产物作为添加剂和PP共混纺丝,提高了其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但并未涉及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对聚丙烯纤维染色的影响。中国专利03115777.7纳米蒙脱土-苯乙烯原位插层聚合的制备方法,尚未说明该法得到的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也未涉及其对聚丙烯细旦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该方法制备的产物不适合作为纺丝所需的聚合物添加剂。中国专利200610023763.3稀土杂化原位聚合聚烯烃聚丙烯细旦可染纤维树脂及制法和中国专利CN100414039C含稀土材料改性聚烯烃与聚丙烯共混细旦丙纶的染色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是稀土类杂化改性聚烯烃与聚丙烯混合,熔融纺丝,提高了丙纶的染色性,但并未涉及粘土类无机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制备方法采用粘土类无机物作为原料,与稀土相比不但降低了成本,并且不会产生放射性的危害,同时细旦聚丙烯纤维的上染率可达85%~9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其组份包括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和聚丙烯粒子,其重量比为1~10: 90~99;其中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中粘土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1~10: 90 99。所述的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其单丝纤度为0.8 Udtex,上染率为50%~92%;优选的上染率范围85%~92%;所述的粘土为有机改性膨润土、有机改性蒙脱土、有机改性高岭土或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层间距为2.1 4.8纳米,粒径为5 25微米,表观密度为0.25~0.35 g/cm3;所述的聚烯烃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H或CH3, m=l、 2、 3或4, n=180~7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 取粘土原土加入到蒸馏水中,加入量为0.05~0.08克/毫升水溶液,水浴75 85。C,用0.1mol/L的盐酸调节PH-l,搅拌3 4h,加入粘土原土 20~40%质量分数的有机改性剂,恒温搅拌3 4h,自然冷却,离心分离,蒸馏水洗涤3 5次,烘干,研磨过200目筛得有机改性粘土;(2) 在60 75。C的条件下,将分散均匀的有机改性粘土、烯烃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并加入去自由基剂硫代硫酸钠,通氮气60-90分钟,调
技术实现思路
5节搅拌速度180~220转/分钟,升温至75 80'C下反应60~卯分钟,继续升温至81 85。C反应90~120分钟,提高搅拌速度230~300转/分钟,再继续升温至86 90。C反应120~150分钟,最后升温至91 95'C反应60 120分钟,待粒子硬化后,经蒸馏水洗涤至无白色泡沫,9(TC下烘箱烘干,即得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粒径为0.5mm 5mm,其中,有机改性粘土的加入量为0.004 0.04克/毫升水溶液,烯烃单体的加入量为0.3~0.5克/毫升水溶液;引发剂的加入量为0.002~0.004克/毫升水溶液;分散剂的加入量为0.02~0.036克/毫升水溶液;硫代硫酸钠的加入量为0.0004 0.0012克/毫升水溶液;(3) 将上述粘土/聚烯烃粒子与聚丙烯(PP)粒子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冷却,经切粒机切粒得共混切片,其中熔融共混时进料螺杆转速为50 55r/min,主螺杆转速为110 120r/min,温度为210~220°C;(4) 将上述共混切片经纺丝机制得细旦丝,经过巻绕、牵伸两步骤制得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其中纺丝温度为200~250°C,纺丝速度为400~800m/min,后牵伸倍数为3. 2~4. 8倍,上盘温度为50~8(TC,下盘温度为80~120°C。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改性剂为十八烷基类铵盐与含烯基铵盐的混合物,其中十八垸基类铵盐为十八垸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盐、二甲基苯基十八垸基氯化铵;所述歩骤(2)中的烯烃单体是由以下结构单体中的- 个或两个聚合而成;其中,R为H或CH3, m=l、 2、 3或4;所述步骤(2)中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EHP)、过氧化十二酰、偶氮二异丁睛(AIBN)、偶氮二异庚睛(ABVN)或特丁基过氧化物(TBP);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盐类或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所述步骤(2)中有机改性粘土的加入量为0.02~0.032克/毫升水溶液。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上染率高达85%~92%,而纯聚丙烯纤维的上染率仅为8.24%;(2) 该制备方法采用粘土类无机物作为原料,与稀土相比不但降低了成本,并且不会产生放射性的危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取膨润土原土 (Rockwood洛克伍德特殊化学品公司购买,牌号Gar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土/聚烯烃粒子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其组份包括: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和聚丙烯粒子,其重量比为1~10∶90~99;其中粘土/聚烯烃复合粒子中粘土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1~10∶90~9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花秀兵陈彦模阎惠至陈龙刘峻张超霍红亚
申请(专利权)人:张瑜花秀兵陈彦模阎惠至陈龙刘峻张超霍红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