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455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和混凝土管,混凝土管的外周面上设有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和外防水涂层,混凝土管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和内防水涂层,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外防水涂层、内隔热涂层、内防水涂层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8mm、1.4mm、6mm、1.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增加了其隔热性,同时设置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增加其防水性;而且,在混凝土管的外表面通过环氧树脂涂层粘接有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以增加对混凝土管的保护,减少突发情况中混凝土管损坏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凝度管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是液态、气态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管道因其良好的延展性、较低的成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钢筋混凝土管道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液态、气态物质的运输。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管道依然存在防水性差、隔热性不高的缺陷,不利于其输送物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管道防水性差、隔热性差的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和浇筑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外而成的混凝土管,所述混凝土管的外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和外防水涂层,所述混凝土管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和内防水涂层,所述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外防水涂层、内隔热涂层、内防水涂层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8mm、1.4mm、6mm、1.6mm;其中,所述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均为复合硅酸镁铝材质,所述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均为聚氨酯材质。优选的,所述混凝土管一端径向向外延长形成一凸沿,所述凸沿轴向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混凝土管另一端相配合的承插口。优选的,所述承插口相对所述凸沿一端外径与所述凸沿外径相同设置、另一端外径沿长度延伸方向逐渐增加。优选的,所述承插口的外壁呈外凸弧形。优选的,所述承插口和所述凸沿的轴向长度相同设置,且均为混凝土管长度的八分之一。优选的,所述承插口和所述凸沿内布置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通过一钢筋环与所述第一钢筋笼连接,所述钢筋环为两个且沿所述混凝土管轴向依次布置。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其通过设置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增加了其隔热性,同时设置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增加其防水性;而且,在混凝土管的外表面通过环氧树脂涂层粘接有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以增加对混凝土管的保护,减少突发情况中混凝土管损坏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1和浇筑于所述第一钢筋笼1外而成的混凝土管2,所述混凝土管2的外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环氧树脂涂层3、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4、外隔热涂层5和外防水涂层6,所述混凝土管2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7和内防水涂层8,所述环氧树脂涂层3、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4、外隔热涂层5、外防水涂层6、内隔热涂层7、内防水涂层8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8mm、1.4mm、6mm、1.6mm;其中,所述外隔热涂层5和内隔热涂层7均为复合硅酸镁铝材质,所述外防水涂层6和内防水涂层8均为聚氨酯材质。本实施例一方面通过设置外隔热涂层5和内隔热涂层7增加了其隔热性,并设置外防水涂层6和内防水涂层8增加其防水性,另一方面设置聚丙烯纤维
网保护层4,增加了对混凝土管2的保护,延长了管道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由于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主要用于依次衔接呈管道,故本实施例所述混凝土管2一端径向向外延长形成一凸沿9,所述凸沿9轴向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混凝土管2另一端相配合的承插口10。为了增加承插口10的承插力及对插接部位的保护,减少外界对插接部位的影响,所述承插口10相对所述凸沿9一端外径与所述凸沿9外径相同设置、另一端外径沿长度延伸方向逐渐增加。优选的,所述承插口10的外壁呈外凸弧形。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所述承插口10和所述凸沿9的轴向长度相同设置,且均为混凝土管2长度的八分之一。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凸沿9和承插口10的外周面上均对应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环氧树脂涂层3、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4、外隔热涂层5和外防水涂层6,承插口10的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7和内防水涂层8。由于承插口10主要对插接部位进行保护,故承插口10必须具有一定强度,故所述承插口10和所述凸沿9内布置第二钢筋笼11,所述第二钢筋笼11通过一钢筋环12与所述第一钢筋笼11连接,所述钢筋环12为两个且沿所述混凝土管2轴向依次布置。而且,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管2、凸沿9和承插口10可一次浇筑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增加了其隔热性,同时设置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增加其防水性;而且,在混凝土管的外表面通过环氧树脂涂层粘接有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以增加对混凝土管的保护,减少突发情况中混凝土管损坏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和浇筑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外而成的混凝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管的外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和外防水涂层,所述混凝土管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和内防水涂层,所述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外防水涂层、内隔热涂层、内防水涂层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8mm、1.4mm、6mm、1.6mm;其中,所述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均为复合硅酸镁铝材质,所述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均为聚氨酯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和浇筑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外而成的混凝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管的外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和外防水涂层,所述混凝土管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内隔热涂层和内防水涂层,所述环氧树脂涂层、聚丙烯纤维网保护层、外隔热涂层、外防水涂层、内隔热涂层、内防水涂层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8mm、1.4mm、6mm、1.6mm;其中,所述外隔热涂层和内隔热涂层均为复合硅酸镁铝材质,所述外防水涂层和内防水涂层均为聚氨酯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管一端径向向外延长形成一凸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明王刚王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本邦路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