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82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台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和支撑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第一滑块、第一减震弹簧,支撑杆的两端和第一滑块、支撑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轴,便于当建筑产生震动时,支撑台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向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将上方震动的压力向两侧的分散,实现对压力的缓冲,进而实现减震。而实现减震。而实现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效果较弱,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房屋损坏,因此需要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3653834U),该专利技术便于通过设置连接杆,可使每一个减震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进而对建筑物进行水平支撑,保证装置的减震效果,提高装置实用性和使用寿命,但是其减震效果较弱,并且出现震动时,装置不够稳定的,造成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台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和支撑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一滑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墩,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二滑块的上下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台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底板和混凝土墩之间设置有减震板。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杆筒。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杆筒的内部靠近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二减震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在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支撑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支撑杆的两端和第一滑块、支撑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轴,第一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便于当建筑产生震动时,支撑台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向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将上方震动的压力向两侧的分散,实现对压力的缓冲,进而实现减震,同时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和杆筒,杆筒的内部靠近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器,便于进一步对上方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小震动的影响,有效的实现多阶段的减震,减震效果更好。
[0014]2、通过在支撑台的两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上下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一端第二减震弹簧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便于当支撑台受到极大的压力产生震动时,利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移动,在第二减震弹簧和橡胶垫的作用下,能够将震动减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对支撑台上下缓冲的过程进行限位,进而保证减震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底座的内部靠近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和混凝土墩,便于将立柱的底部面积加大,利用混凝土墩便于将底座的底部固定成型,有效的降低装置的结构重心,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便于将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了装置由于震动出现偏移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0017]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18]图中:1、底座;2、支撑台;3、固定座;4、立柱;5、固定螺栓;6、插杆;7、加强板;8、支撑杆;9、转动轴;10、底板;11、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3、第一减震弹簧;14、减震板;15、混凝土墩;16、连接杆;17、杆筒;18、减震器;19、第二滑块;20、第二滑槽;21、第二减震弹簧;22、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台2,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台2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支撑台2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8,支撑杆8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12,支撑杆8的两端和支撑台2、第一滑块1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9,第一滑块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的内部靠近第一滑块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13,底座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墩15,支撑台2的两侧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19,第二滑块1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0,第二滑槽20的内部靠近第二滑块19的上下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1。
[0020]在图1和2中:立柱4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5。
[0021]在图2中:支撑台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7,底板10和混凝土墩15之间设置有减震板14。
[0022]在图2中: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底部设置有
杆筒17。
[0023]在图3中:杆筒17的内部靠近连接杆16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器18,便于进一步对上方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小震动的影响,有效的实现多阶段的减震,减震效果更好,第二滑槽20的内部靠近第二减震弹簧21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22,能够将震动减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0024]在图1和2中: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6,便于将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了装置由于震动出现偏移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台2,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台2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和支撑台2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8,支撑杆8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12,支撑杆8的两端和第一滑块12、支撑台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9,第一滑块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13,便于当建筑产生震动时,支撑台2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支撑杆8带动第一滑块12向第一减震弹簧13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将上方震动的压力向两侧的分散,实现对压力的缓冲,进而实现减震,同时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台(2),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所述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台(2)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所述支撑台(2)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12),所述支撑杆(8)的两端和支撑台(2)、第一滑块(1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9),所述第一滑块(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部靠近第一滑块(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13),所述底座(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墩(15),所述支撑台(2)的两侧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部靠近第二滑块(19)的上下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1)。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军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红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