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67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包括控制端壳和加热炉壳,还包括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顶板、通气风扇和竖向通管,所述通风顶板固定连接在加热炉壳的顶端,所述通气风扇转动连接在通风顶板的顶端内侧,所述竖向通管位于通风顶板的底侧;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横直固架、散热架板和散热器,所述横直固架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的内侧面,所述散热架板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底侧末端,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防止管道温度变化而产生形变的特点。变的特点。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弗炉
,具体为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马弗炉内的管所需承受的温度过高,在急速降温后,使得较大的温差而导致金属膨胀或收缩,进而导致马弗管会产生形变,由于形变而让分布相对密集的管道相互接触,进而让接触部位长时间集热而出现熔断破裂的情况。
[0003]申请号为CN202210053014.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马弗炉,包括底壁、侧壁和盖体,侧壁呈圆筒形状,侧壁的底端与底壁连接,盖体盖合在侧壁的顶端上,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组件和炉膛,所述炉膛的上端嵌有内盖,内盖可在炉膛上端旋转,内盖上设置有口部,口部中填充有内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炉膛的上端嵌有内盖,可防止热量穿透盖体向外传播,该专利技术通过内盖上设置有口部,口部中填充有内塞,当需要取出炉膛内的试样时,取下内塞,使用坩埚钳伸入口部中,即可取出试样,无需整个取下内盖,炉膛露出的面积小,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由于内盖可在炉膛上端旋转,因此,可方便地将口部对准试样,取出不同位置的试样,但存在马弗炉内管由于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大,会导致管膨胀收缩变化而产生较大形变,进而出现管道相互接触并熔断的问题,从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防止管道温度变化而产生形变的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包括控制端壳和加热炉壳,还包括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顶板、通气风扇和竖向通管,所述通风顶板固定连接在加热炉壳的顶端,所述通气风扇转动连接在通风顶板的顶端内侧,所述竖向通管位于通风顶板的底侧;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横直固架、散热架板和散热器,所述横直固架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的内侧面,所述散热架板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底侧末端,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底面,所述通风顶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风槽口,且通风槽口与竖向通管相互连通,所述竖向通管穿过散热架板表面与散热器相互连通,所述散热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排风管,通过上述结构,通过控制通风顶板顶端内侧的通气风扇转动,将该装置上方的空气通过通气风扇抽入通风顶板内部,并通过通风顶板两侧通风端口进入到加热炉壳内部,并让进入到加热炉壳内侧的一部分空气通过竖向通管内部并通过底部排出,竖向通管内的口气向下排出进入到散热器内部,并通过散热器将空气中所含的部分热量散热,并通过散热器侧面连接的排风管排出,进而通过排出热量,防止竖向通管及其侧面的连接结构所承载的温度过高,导致降温后温度温差较大而导致支撑结构产生形变。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抽风加热装置,所述抽风加热装置包括隔热端壳,所述隔热端壳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循环热管,所述隔热端壳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端,所述移动端的内侧安装有抽风风扇,所述移动端的前端顶面开设有出风端口,所述隔热端壳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电热器,所述电热器的内侧设置有气压推杆,所述隔热端壳与散热架板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热管的底侧末端延伸至隔热端壳内部,且循环热管末端端口为椭圆形,并且循环热管末端形状与出风端口相适配,所述气压推杆的前侧末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且连接板与移动端侧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加热时,通过移动端突出位于隔热端壳的外侧,并通过移动端内侧的抽风风扇运作,将外界空气通过出风端口抽入到隔热端壳内部,同时隔热端壳内部的电热器开始工作,并对抽进隔热端壳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当隔热端壳内空气的热量达到电热器内集成的温度传感器的限定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给内部控制终端,并让控制终端控制气压推杆向外延伸,并通过延伸带动连接板拉动移动端移动,当移动端完全处在隔热端壳内部时,循环热管末端刚好与出风端口接触相连,移动端内的抽风风扇持续工作,并将隔热端壳内加热的空气通过抽风风扇输送到循环热管内部,并让循环热管内的空气循环一周后重新进入到隔热端壳内,进而提升整体热量传输效率,并通过加热进行重新一轮的热循环。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热端壳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散热装置,所述排风散热装置包括通电触片,所述通电触片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接触片和直通触片,所述通电触片的两侧设置有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的侧面电性连接有触电板,所述引流风扇的侧面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的顶端连接有热回收管,所述热回收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端,所述气压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通电触片,所述隔热端壳与引流风扇固定连接,所述热回收管贯穿至隔热端壳内部与气腔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当气压推杆处于延伸状态时,气压推杆推动通电触片,让通电触片上的转接触片与触电板接触,让引流风扇由气腔方向向隔热端壳内部排风,进而让循环热管散发的热量通过横直固架的热传递传递到热回收管内,进而让外界空气从排气端进入到热回收管过程中,传输的空气吸收一部分热量,然后通过引流风扇排入到隔热端壳进行热量回收,同时利用热回收管包裹在循环热管外侧,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当加热结束后气压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通电触片将伴随其移动,并让直通触片与触电板接触。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炉壳的侧面设置有仓门板,所述仓门板的后侧设置有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隔内箱,所述隔内箱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杆,所述滑动连杆的前端侧面滑动连接有摆动拉杆,所述滑动连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所述隔内箱与加热炉壳固定连接,所述隔内箱的侧面开设有摆杆槽,所述摆动拉杆与仓门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连杆与隔内箱滑动连接,所述回弹弹簧远离滑动连杆的一端与隔内箱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加热结束后,通过拉动仓门板时,受挤压的回弹弹簧释放弹力将滑动连杆弹出,并通过滑动连杆推动摆动拉杆偏转,进而让仓门板偏转,然后再用手让仓门板以铰接点翻转,并让仓门板翻转的同时,通过侧面固定的摆动拉杆带动滑动连杆移动,并让摆动拉杆通过翻转将顺着摆杆槽摆动的同时,将滑动连杆从隔内箱拉出。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竖向通管、横直固架、散热架板、散热器、排封管,通过竖向通
管侧面连接的横直固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内热量由其内部传递到外侧,进而在加热时能够让热量快速传递到整个加热炉壳的内部,进而提升加热速率。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隔热端壳、循环热管、移动端、出风端口、抽风风扇、电热器、气压推杆,利用排风结构先将外界空气抽风并进行加热,并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变,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至管道内,利用管道内空气循环后剩余余热再次加热,降低热量消耗,提升热量利用率,同时提升整体空气传递热量的传输效率和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通电触片、转接触片、直通触片、触电板、引流风扇、热回收管、气腔、排气端,在加热结束后气压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通电触片将伴随其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包括控制端壳(1)和加热炉壳(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顶板(4)、通气风扇(7)和竖向通管(9),所述通风顶板(4)固定连接在加热炉壳(2)的顶端,所述通气风扇(7)转动连接在通风顶板(4)的顶端内侧,所述竖向通管(9)位于通风顶板(4)的底侧;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横直固架(10)、散热架板(11)和散热器(12),所述横直固架(10)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9)的内侧面,所述散热架板(11)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9)底侧末端,所述散热器(12)固定连接在竖向通管(9)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顶板(4)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风槽口,且通风槽口与竖向通管(9)相互连通,所述竖向通管(9)穿过散热架板(11)表面与散热器(12)相互连通,所述散热器(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排风管(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架板(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抽风加热装置(5),所述抽风加热装置(5)包括隔热端壳(51),所述隔热端壳(5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循环热管(52),所述隔热端壳(5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端(53),所述移动端(53)的内侧安装有抽风风扇(55),所述移动端(53)的前端顶面开设有出风端口(54),所述隔热端壳(5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电热器(56),所述电热器(56)的内侧设置有气压推杆(5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炉内马弗管防塌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端壳(51)与散热架板(11)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热管(52)的底侧末端延伸至隔热端壳(51)内部,且循环热管(52)末端端口为椭圆形,并且循环热管(52)末端形状与出风端口(54)相适配,所述气压推杆(57)的前侧末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且连接板与移动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刚朱蔚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宏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