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62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所述组合上模具安装在组合下模具的顶面上,所述组合下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配套设置有脱模组件,通过该设计,无需多余额外的操作,也无需额外的工具,即可完成对于模具的快速脱模,使用效果好且便于操作,能够大大节省整体注塑工艺时间,同时配套安装有热回收箱与蒸汽导入机构,通过该设计,不仅能够利用水体对于注塑料的热量进行回收,从而提高注塑料冷却速率,同时还能够利用水体产生的热蒸汽对于凝结的注塑料进行软化,降低模具间的连接效果,从而提高脱模组件的脱模效果与成功率,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结构,其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模具的种类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模具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下,注塑模具就是众多类型模具中的一类,其主要是用于注塑工艺中。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CN115091705A)一种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的组合连接方式,导致注塑模具磨损块,更换频率高的问题。一种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连接组件,包括定位件、锁定件和卡接件,所述定位件与锁定件水平卡接限位;公模板,包括公模仁、对应的模座和封板,所述公模仁外侧与模座外侧的四个拐角处通过卡接件水平卡接限位。本专利技术利用卡接件在四个拐角处使得母模仁、卡接件和模座抱紧限位,定位件和锁定件的水平限位,又可以对卡接件轴向限位,实现一种利用水平卡接,降低注塑模具的轴向磨损,而且还可以实现注塑模具快捷的拆卸和拼装)一种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的组合连接方式,导致注塑模具磨损块,更换频率高的问题。一种中控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连接组件,包括定位件、锁定件和卡接件,所述定位件与锁定件水平卡接限位;公模板,包括公模仁、对应的模座和封板,所述公模仁外侧与模座外侧的四个拐角处通过卡接件水平卡接限位。该模具利用卡接件在四个拐角处使得母模仁、卡接件和模座抱紧限位,定位件和锁定件的水平限位,又可以对卡接件轴向限位,实现一种利用水平卡接,降低注塑模具的轴向磨损,而且还可以实现注塑模具快捷的拆卸和拼装,现如今的注塑模具虽然能够完成对于产品的塑形,也能够完成对于模具的快速拼装,但一般在模具上并未配套设置有快速脱模结构,在进行注塑时,一些溢出或者的流动至模具连接处的注塑料在冷却时极易将分体模具紧紧连接在一起,导致在进行脱模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进行脱模操作,费时费力,且脱模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亟待需要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的注塑模具虽然能够完成对于产品的塑形,也能够完成对于模具的快速拼装,但一般在模具上并未配套设置有快速脱模结构,在进行注塑时,一些溢出或者的流动至模具连接处的注塑料在冷却时极易将分体模具紧紧连接在一起,导致在进行脱模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进行脱模操作,费时费力,且脱模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所述组合上模具安装在组合下模具的顶面上,所述组合下模具
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内孔,所述组合上模具的底面上纵向固定安装有装配销轴,所述装配销轴的一端卡嵌至限位内孔的内部,所述组合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下底座,下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脱模组件,脱模组件用于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的快速脱模。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安装杆套,所述安装杆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脱模弹簧,所述脱模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与安装杆套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安装杆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片,所述安装杆套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侧孔内固定安装有内置弹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内置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卡轴,所述侧卡轴的一端穿过安装杆套的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并延伸至安装杆套的外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组合下模具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组合下模具的后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回收箱,所述热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蒸汽导入机构,蒸汽导入机构用于蒸汽的控制与导出。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蒸汽导入机构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热回收箱上,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组合下模具的侧壳腔上设置的气孔固定连接,所述装配销轴的长度小于限位内孔的深度。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导气管的顶面上设置有自动控气组件与插片槽,所述自动控气组件包括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热膨胀块,所述热膨胀块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移动块。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移动块与安装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有阻气插片,所述阻气插片的一端卡嵌至插片槽内。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组合上模具的顶面上设置有顶座,顶座上固定安装有浇筑口,所述组合上模具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散热孔,所述组合上模具的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挡板组件,挡板组件用于冷却散热孔的开闭,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内置挡板,所述内置挡板的内部设置有通槽,所述内置挡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拉手。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的体积大小一致,所述组合上模具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浇筑打料组件,浇筑打料组件用于浇注料的打料,所述浇筑打料组件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转动安装在组合上模具的内部,所述安装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安装辊,所述安装辊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打料板。
[00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配套设置有脱模组件,在注塑完毕材料冷却成型后,需要进行脱
模时,则只需要同步按下两个脱模组件的侧卡轴,使两个侧卡轴同步收入安装杆套内,此时脱模弹簧可有效推动脱模顶杆上顶,此时顶片给予组合上模具一个较大的向上的推力,瞬间可实现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的分离,消除由于注塑料冷却造成的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紧密连接情况,通过该设计,无需多余额外的操作,也无需额外的工具,即可完成对于模具的快速脱模,使用效果好且便于操作,能够大大节省整体注塑工艺时间。
[0026]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配套安装有热回收箱与蒸汽导入机构,在进行注塑后,热回收箱内的水体可有效对于注塑料的热量进行吸附,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注塑料的冷却速率,吸收热量的水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大量热蒸汽,热蒸汽可有效传导至导气管内,此时由于自动控气组件的热膨胀块靠近热源,因此热膨胀块会受热温度提高,此时热膨胀块会发生体积扩张,从而有效推动移动块上移,同步带动阻气插片上移,此时导气管内的气道会被打开,此时大量的积攒蒸汽可有效侧导,导入组合下模具的侧壳腔内,最终通过限位内孔溢出至组合上模具与组合下模具的接触面上,从而对于组合上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组合上模具(2)与组合下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上模具(2)安装在组合下模具(5)的顶面上,所述组合下模具(5)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内孔(11),所述组合上模具(2)的底面上纵向固定安装有装配销轴(12),所述装配销轴(12)的一端卡嵌至限位内孔(11)的内部,所述组合下模具(5)的底部设置有下底座,下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脱模组件(4),脱模组件(4)用于组合上模具(2)与组合下模具(5)的快速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4)包括安装杆套(44),所述安装杆套(4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脱模弹簧(43),所述脱模弹簧(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脱模顶杆(42),所述脱模顶杆(42)与安装杆套(44)的内壁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套(4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片(41),所述安装杆套(44)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侧孔内固定安装有内置弹簧(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弹簧(4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卡轴(46),所述侧卡轴(46)的一端穿过安装杆套(44)的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并延伸至安装杆套(44)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下模具(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组合下模具(5)的后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回收箱(7),所述热回收箱(7)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蒸汽导入机构(6),蒸汽导入机构(6)用于蒸汽的控制与导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向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导入机构(6)包括导气管(62),所述导气管(6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热回收箱(7)上,所述导气管(62)的另一端与组合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青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