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预制件、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11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9
提供一种抑制高湿环境下气体阻隔性降低的双层容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容器主体的双层容器,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构成为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所述内袋收缩,所述内袋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依次具备内侧层、阻气层和外侧层。和外侧层。和外侧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层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预制件、容器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预制件、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第一观点)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容器主体的双层容器,该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袋收缩。
[0004](第二观点)
[0005]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预制件的内侧装填管状成型体,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来制造双层容器的方法。
[0006](第三观点)
[0007]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将内预制件与外预制件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吹塑成型来制造双层容器的方法。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01396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94677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3:WO2004/071887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4](第一观点)
[0015]专利文献1的双层容器具有EVOH(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且该EVOH层具有气体阻隔性,本专利技术人进行研究后发现,专利文献1的双层容器在高湿环境下气体阻隔性有时会降低。
[001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抑制高湿环境下的气体阻隔性降低的双层容器。
[0017](第二观点)
[0018]管状成型体通过直接吹塑成型形成,因此在底部具有夹断部。因为夹断部的强度比较弱,所以若在将这样的管状成型体装填至预制件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则当管状成型体的夹断部被强力拉伸时,夹断部有可能开裂。
[001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抑制在双轴拉伸吹塑成型时夹断部开裂的预制件。
[0020](第三观点)
[0021]内袋由内预制件构成,外壳由外预制件构成。随着内袋内的内容物的减少内袋会收缩,但通过从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向内袋与外壳之间的中间空间导入外部气
体,外壳维持原来的状态。
[0022]在这样的双层容器中,可知外部气体有时难以被导入内袋与外壳之间的中间空间。
[002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外部气体可以顺畅地导入至内袋与外壳之间的中间空间的双层容器。
[002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5](第一观点)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容器主体的双层容器,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构成为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所述内袋收缩,所述内袋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依次具备内侧层、阻气层和外侧层。
[0027]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在专利文献1的双层容器中,由于随着内容物的喷出,外部气体进入到外壳与内袋之间的中间空间,因此内袋的最外层即EVOH层暴露于外部气体,其结果,在高湿环境下气体阻隔性有时会降低。并且,基于该见解,发现通过用内侧层与外侧层夹着内袋的阻气层,可以抑制阻气层暴露于内容物或外部气体所含有的水分,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示例。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0029]优选地,所述记载的双层容器中,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内袋的壁厚为80~200μm,(所述阻气层的壁厚/所述内袋的壁厚)的值为0.2~0.6。
[0030]优选地,所述记载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在所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中,在对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构成的预制件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的状态下,向所述预制件内吹入空气来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双轴拉伸。
[0031](第二观点)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件,具有筒状的主干部和将所述主干部的下端封闭的底部,在所述底部具备夹断部,将所述预制件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面处的所述主干部的壁厚设为T1,将从所述底部侧沿着所述预制件的长度方向观察所述预制件时的、所述夹断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与端部之间的中间点处的所述底部的壁厚设为T2,则T2/T1>1。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预制件中,因为底部的壁厚比主干部的壁厚更大,所以在双轴拉伸吹塑时抑制了预制件的底部的拉伸。若底部的拉伸被抑制,则在设置于底部的夹断部的拉伸也被抑制,从而抑制了夹断部开裂。
[003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示例。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0035]优选地,所述记载的预制件中,T2/T1≥1.2。
[0036]优选地,所述记载的预制件中,从所述预制件的内侧依次具备最内层、阻气层和最外层。
[0037]优选地,一种预制件,是在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构成的,所述内预制件为记载的所述预制件。
[0038]优选地,所述记载的预制件中,所述外预制件在所述外预制件的底部具备环状凸部,所述夹断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环状凸部的外缘的外侧。
[0039]优选地,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在所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中,在对记载的所述预制件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的状态下,向所述预制件内吹入空
气来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双轴拉伸。
[0040](第三观点)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双层容器具备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构成为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所述内袋收缩,所述外壳具备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袋之间的外部气体导入孔,所述方法具备加热工序和成型工序,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构成的预制件进行加热使其软化,成为软化状态,所述成型工序具备在所述软化状态下向所述内预制件内吹入空气的吹塑成型工序,在所述加热工序中,一边使所述预制件旋转,一边用多个加热器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加热,所述多个加热器配置为在与所述预制件的侧面相邻的位置,沿着所述预制件的长度方向排列,将所述预制件中形成有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孔的部位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孔形成部位,将所述多个加热器中与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孔形成部位最接近的加热器作为最接近加热器,将所述多个加热器中除所述最接近加热器以外的加热器作为其他加热器,将所述最接近加热器的输出除以从所述最接近加热器到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孔形成部位的距离的平方得到的值设为V,将所述其他加热器的各加热器的输出除以到所述预制件的距离的平方得到的值中的最大的值设为Wa,则V/Wa为0.60以下。
[0042]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在外部气体导入孔周围的区域,由外预制件构成的外壳与由内预制件构成的内袋强力紧贴,因此外部气体不会顺畅地导入内袋与外壳之间的中间空间。并且,基于该见解,发现了降低V的值以使形成有外部气体导入孔的部位的加热变弱,结果外壳与内袋的紧贴度降低,外部气体容易被导入,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此外,通过减弱预制件的整体的加热,也能降低外壳与内袋的紧贴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备容器主体的双层容器,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构成为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所述内袋收缩,其中,所述内袋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依次具备内侧层、阻气层和外侧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中,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内袋的壁厚为80~200μm,所述阻气层的壁厚/所述内袋的壁厚的值为0.2~0.6。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在所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中,在对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构成的预制件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的状态下,向所述预制件内吹入空气来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双轴拉伸。4.一种预制件,具有筒状的主干部和将所述主干部的下端封闭的底部,其中,在所述底部具备夹断部,将所述预制件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面处的所述主干部的壁厚设为T1,将从所述底部侧沿着所述预制件的长度方向观察所述预制件时的、所述夹断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与端部之间的中间点处的所述底部的壁厚设为T2,则T2/T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件,其中,T2/T1≥1.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预制件,其中,从所述预制件的内侧依次具备最内层、阻气层和最外层。7.一种预制件,是在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构成的,其中,所述内预制件为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件,其中,所述外预制件在所述外预制件的底部具备环状凸部,所述夹断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环状凸部的外缘的外侧。9.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在所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工序中,在对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件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的状态下,向所述预制件内吹入空气来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双轴拉伸。10.一种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双层容器具备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构成为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所述内袋收缩,所述外壳具备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袋之间的外部气体导入孔,所述方法具备加热工序和成型工序,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内预制件上覆盖外预制件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桥雄飞樽野真辅室屋洋辅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